一位公關人說:《致路人:別聽風就是雨,人云你亦云》
最近,咪蒙的微信圖文《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大火后,《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調,而是你玻璃心》又橫空出世,大家看了紛紛大呼過癮。
《致賤人》原文片段:
最近還有些人找我幫忙,態度特囂張,上來就表示自己特別忙,日理萬機,讓我在指定時間內給他打電話。
媽蛋,現在求人的都是大爺了嗎。
還有人要求我把所有文章獨家授權給她的微信公號。
我問為什么啊。
人家理直氣壯地答:因為我喜歡你的文字啊。這個理由還不夠嗎?
夠你媽啊。
因為你喜歡我,所以我就該無條件慣著你?我欠了你的?
我是你爹,還是你媽啊。
必須提醒一下,我是咪蒙,不是雷鋒。謝謝。
生活中我們會遇上各種各樣的人,如:
沒有交情卻求助得理所應當星人
自己陷入困境卻不好好說話裝大爺星人
欠賬不還錢咄咄逼人總覺你該星人
...
生活中多的是想不開的事,多的是無法理解的人。
所以,與網友們產生共鳴也就順理成章了。
可,“不撕不成名”啊。
短短兩天,《致牛人:您都沒幫忙就口下留人吧》新鮮出爐。
《致牛人》原文片段:
你弱你有理,我活該欠你的,看上去如此理直氣壯的話,是不是也有幾分人情涼薄。這輩子誰沒受過別人幾分不計回報的好,當你尋求別人幫助時,是希望對方古道熱腸還是斤斤計較、橫眉冷目,這世間總還是有一些不計回報、熱心幫忙的人,就算求人者沒眼力勁,不懂人情世故,自以為是,你明說我不愛幫你便是,何必還要口出惡言,直呼賤人,并且不是當面喝斥,而是當成談資、八卦在自己的文章中肆意鞭打,讓別人連辯解還口之力都沒有。你是大V你怕誰,可憐了無平臺無粉絲、百口莫辯的文中人。以怨報德是賤人,但如果沒幫忙,人也沒欠你什么,還把你當牛人般來求了,就口下留人吧!
其實,在朋友圈“開撕”的事情已不在少數,無論是真心有觀點想撕,或是為了博眼球被撕,許多事情大可不必太過較真。
小汪是贊同咪蒙的觀點的,面對“你弱你有理”這類現象也是深有體會:
小汪,聽說你做文案,隨便幫我寫篇軟文吧。
小汪,你學過英語,幫我翻譯下論文。
小汪,我對北京不熟,你幫我找找工作。
大部分時候,我是想也不想就答應了。雖然你說的隨意,可我不能敷衍你啊。于是絞盡腦汁,托朋喚友幫著整了一套安排下來,人都累的半死不活,結果:
什么嘛,好心拜托你,就寫成了這樣。
你這翻譯的我朋友說不對,還不如我自己弄。
你推薦的工作太遠了/不喜歡/待遇低,心好累。
萍水相逢點頭之交,你幫了別人反而被別人挑刺,吃力不討好,有時候也懷疑當初為何瞎了眼幫你做事情。
有個觀點小汪記憶猶新:人和人的關系根源上就是利益互換。你能夠幫助我,我也能夠幫助你,這才是健康的人際關系維護。
古人倡導的樂善好施本意是我心甘情愿地幫助你,幫助你能給我帶來快樂,所以我愿意成為一個熱心腸的人。但如今往往只強調助人者需怎樣怎樣,從不提及被助者如何如何。因為大家想著,你都這么慘了,還是別想這么多了,好好過日子就行。
可是,助人者這么理解是自謙寬容,但被助者這么理解就過于涼薄自私了。滑稽的是,正是這些天性涼薄的人天天詆毀攻擊別人自私自利不懂人情冷暖,而我們卻常常為那些涼薄的弱者鞠一把同情淚。
生活從來就不止黑白。“牛人”、“賤人”我們也不要把它們推到對立面上。
俗話說的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的一生中有高峰就會有低谷,誰都會有低聲下氣求人托人的時候,也總會有人需要你伸出援手。
我們不必像咪蒙那樣言語犀利,咄咄逼人,但也別聽風就是雨,人云亦云。當處理一個事件或評價某個人時,不要著急下結論貼標簽。
人都討厭麻煩,但了解一個人或弄清事實真相又最是麻煩不過。
我們口口聲聲說社會浮躁、風氣不正,其實是我們自己過于急躁不安。草率決定、匆匆了事,沒有經過思想的論證和冷靜的分析,過早對事情下了定性。當決定導致的更大損失迎面而來時,又搖頭嘆息,哎,生活就是這樣,我有什么辦法?
當這種行為模式成為了一種大眾規則,就愈發的消極循壞下去。前輩告訴后輩,人心不古,處處陷阱;父母告訴孩子,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于是各種負能量、反雞湯層出不窮,甚至“看到你過得不好,我心里就好了”的嘲諷段子也獲得了大量網友的歡迎。
雞湯本無錯,全憑喝湯人。
我們完全可以用一種更輕松的心態面對生活。遇事先冷靜、多思考,多聽取不同人的觀點和看法,遇上不同觀點,更要注意傾聽對方言語的立場和思考點。
公關行業較之其他行業而言,對溝通理解力要求更高,對個人情商的考驗也更大。
作為公關人,不僅自身要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工作狀態,學會與負能量抗衡,在面對客戶、媒體、領導、同事各環節信息溝通時,更應該多思考多分析。
營銷人思維活躍,特別是廣告和公關從業者,都是個性迥異思維獨特的人。
當面對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時候,遇事不驕不躁,學會傾聽和梳理;工作中遇到的摩擦和誤會,拒絕偏聽偏信。在結果沒有出來前,不要著急否定任何人。為他人多留一份空間,也是為自己多預備了一種可能。
畢竟,人生來的最大恩賜,
就是能夠學會彼此接納并相互理解。
文章來源:汪氏整合營銷傳播集團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