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興衰,關你屁事?
全文約2700字,建議閱讀時間約6分鐘
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特別容易陷入一種旋渦,“是非”的旋渦。
陷進去后,會傻不拉幾的忘記,自己最初為什么會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干一件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事情。
最近瑞幸咖啡第三季財報一出,導致股價暴跌17%的新聞,各大社群里又是一番躁動,有人說瑞幸就是來圈錢的騙子,有人說瑞幸是未來新商業模式的代表。
最后因為激烈的言語碰撞,一個高素質的商業群,最后竟然變成了對罵群,并上升到了人身攻擊的程度。
你會發現,這些問題不是一早就提出過么,對啊,問題一開始就被提出來,但我們討論的時候從來只看重是非,從來只想得出一個對錯的結論。
而事實卻是,這樣的討論不僅得不出結論,而且,無論是對瑞幸咖啡,還是對你自己的提升,一丁點影響都沒有。
所謂觀點,要新穎、要犀利。
“瑞幸咖啡在圈錢”,“瑞幸咖啡是新商業模式的代表”,這樣的觀點既不新穎、也不犀利,而且老生常談。
而我的觀點就比較厲害了,我的觀點是——瑞幸咖啡的事,關你屁事?
“關你屁事”,就是隨時提醒自己,與其在微信群里漫天胡侃,不如好好研究瑞幸做了什么,怎么做的,能學就學點,學不到就拉倒,能結合自己做的事情遷移一些東西出來為你所用,才是你的目的。
沒有目的、主題和邊界的探討就是耍流氓,除非你想趕一波潮流,成為一名KOC?
說真的,商業變化的太快,之前才寫完一篇《瑞幸咖啡的軟肋——燒錢燒不出“好咖啡”》,提出瑞幸咖啡的關鍵問題在于定義“好咖啡”的標準,但在不斷觀察瑞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瑞幸根本不需要定義“好咖啡”的標準,它只需要對標星巴克,跟著星巴克走就可以了,這種“攀龍附鳳”法,可以解決太多的問題了。
所以,如果我們一味的糾結“是非”,就會陷在“好咖啡的標準”里,永遠出不來,哪里會對瑞幸咖啡有新的理解。
01
看錯了需求
瑞幸滿足的根本不是喝咖啡的需求。
其實我們被瑞幸咖啡的slogan——“好咖啡其實不貴,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喝到更好的咖啡”誤導了。
你看看瑞幸目前的動作,布局輕食、果汁、包括小鹿茶和爭議最大的小鹿杯,所以,咖啡只是被瑞幸當做一個打開市場的切入點。那為什么選擇咖啡呢?現在看來,是咖啡的價值點。
價值點來自哪里。星巴克在中國已經是咖啡行業(工業咖啡)的“老大”,龍頭老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定義市場的價格和標準,星巴克定義了什么是“高品質”的咖啡,定義了“高品質”的咖啡價格平均是30元一杯,也定義了“高品質”咖啡的格調。
當瑞幸進入市場的時候,只需要錨定好星巴克的價格、品質和格調,他們通過持續打折促銷的戰略來切入并占領市場,是一件大概率成功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么我前面說,其實瑞幸根本不需要自己來定義什么是“好咖啡”,他們的野心更大!
瑞幸這個階段的目的,一方面是通過成本結構化降低成本;一方面是通過APP數據收集,讓自己成為一個提供產品和服務的APP平臺。
降低成本的方面我們無需多言,前面的文章我們有提到過,瑞幸做到了在每個環節上都比星巴克的成本要低。
但是想要成為一個提供產品和服務的APP平臺,僅僅依靠提供“便宜的好咖啡”的需求其實不足以支撐這個野心的。
所以,瑞幸需要找到一個能夠支撐整個APP平臺運作的需求,其實他們早就找到了,那就是“犒賞自己”的需求。
本來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是白領們犒賞自己的方式,但30塊錢一杯的咖啡,并不是誰都可以承受的,而且想要喝一杯星巴克咖啡,還得走一段距離,但是瑞幸不僅能很快的送到你的手上,而且格調也并不差,因為在消費者的認知里,瑞幸是打折的星巴克,而不是貴一些的麥當勞咖啡。
另外,在“經濟不確定”和“消費升級”兩個背景同時出現的在市場上的時候,消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會購買廉價或者輕奢侈品,比如口紅,所以經濟學家稱之為“口紅效應”,這個口紅效應,就是消費者“犒賞自己”的需求。
當你明白這個,你就會清楚的知道,為什么瑞幸咖啡希望所有的交易都在APP里實現,哪怕是旗艦店里,你也需要在APP里進行操作。
所以,瑞幸的核心產品根本不是咖啡,而是一個滿足“犒賞自己”需求的APP平臺,以及基于APP平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只不過,咖啡是當下對瑞幸最有價值,最適合引流的內容之一。
02
看錯了邊界
瑞幸不止想做一個APP平臺。
如果燒掉近十億只是為了做一個APP平臺,那未免瑞幸的野心也太小了。錢治亞3年開4500家門店之后,依然宣布還要繼續燒3-5年的錢,這個錢燒是什么,當然是規模!
規模是商業世界里,最簡單的生存法則,只有形成規模,企業才有資格擁有“生態”,才能參與到商業世界的優勝劣汰當中去,沒有形成規模的企業,目標始終是活下去!
但是,現在瑞幸咖啡的規模只是大量資源的投入,有錢,不算是真正有效的規模,從財務報表中就可以看到,瑞幸并不健康,而且它還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盈利模式,現在的瑞幸充其量算一個剛剛繼承家產的富二代。
所以,瑞幸的布局開始明朗了,瑞幸對教育咖啡市場顯然不是很感興趣,通過APP提供產品和服務也只是互聯網的基本操作,那么,如果想要在未來盈利,且長期的盈利,瑞幸似乎只有一條出路——
成為供應鏈的掌控者。
通過規模效應,掌控供應鏈,才是他們的目的。
一方面,名創優品MINISO已經開了一個很好的頭,瑞幸咖啡不妨試一試輕食產業的名創優品,通過自己擅長的流量池運營,流量在手,天下我有。更何況這可以一等一的優質流量,在供應鏈前后,瑞幸咖啡其實擁有強大的議價權。
另一方面,海底撈也給瑞幸咖啡開了一個很好的頭,海底撈上市之前,旗下的醬料公司頤海國際早在2017年就上市了,海底撈60%的醬料都來自頤海國際,其實,海底撈的菜品、底料、醬料甚至物料,都是內部的子公司來運作的,一個閉環的系統,是在海底撈上市之前就已經打造好的。
所以,瑞幸在咖啡、輕食甚至茶飲領域,完全有機會實現供應鏈的閉環,不僅可以實現閉環,還能夠整合咖啡豆的資源,做真正的隱形冠軍。
03
總結
之所以我認為之前的分析是我們看錯了需求,是因為我們沒有注意瑞幸咖啡的基因,瑞幸咖啡的基因是神州出行,完完全全的互聯網基因。
互聯網基因怎么可能老老實實的做咖啡行業,那只不過是個吸引流量的“點”罷了,真正的“線”“面”“體”,是背后的APP平臺的擴張,以及產業鏈的整合。
這個思考的過程,更讓我們堅定了一個底層的規律,就是企業的基因決定企業的地基在哪里,決定企業能做什么,如此一來,企業的邊界也能摸個大概,以時刻提醒自己絕對不能做什么。
可能,瑞幸咖啡的興衰,真的一點都不關我的事,反正我不會買它的股票,而且以上我所說的,可能都是錯的。
如果你覺得有用,就聽聽,如果沒用,就默默的說一句關我屁事吧。
有效思考,拒絕杠精,如有思緒,下次更新。
End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