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超市都不像超市了。
在日本有間名叫Kakamu超市的超市,雖然名字里有個超市,但它其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超市。不賣生鮮蔬果、雜糧零食,它賣的是創意點子。
有趣吧?
打開超市官方網站,映入眼簾是一大幅迎接顧客到來的歡迎首圖。
再往下滑,可以看到一個個展示中的商品,這些正是目前等待商品化的創意點子們。
上圖中藍色代表的是尚未實現的創意項目,粉色代表的是已實現商品化的創意項目。
媽媽說,不要玩食物!
記得小時候一邊吃飯,媽媽一邊念著:“不要玩食物!”但在這里,創意人把食物玩得可溜了!
雖說是和“食物”有關,但其實并不限于真正的食物,形象化的、虛擬的,吐司床墊、海帶毛巾、玉米粒U盤......,只要跟食物扯得上一點關系,就有機會出現在商品欄目里。
01
睡眠食譜
吐司上有各種果醬、火腿、生菜......,還有你,穿上你的黃油睡衣,今晚就讓松軟的吐司成為你的床。
吐司床墊,了解一下?
這個創意來自吐司上的餡料和睡姿所產生的關聯,隨著包上不一樣的內容物:生菜、番茄、小黃瓜(把這些也都做成了抱枕、被套),配合上人們的睡姿,融為一體,躺在吐司床墊上的自己,看起來就像是放大版的早餐。
要兩個人一起睡也沒有問題。
是不是有點好笑?
02 Becha!
(大概是一種西紅柿被壓爛的狀聲詞?)
創意啟發自西班牙每年都會舉辦的一個瘋(bian)狂(tai)節日——西紅柿節,參與活動的民眾會拿著西紅柿互相砸來砸去,“Becha”聲此起彼落、好不快樂。
碎爛的番茄能拿來做什么?當書簽最合適不過了,當你把爛番茄書簽“夾”在書里,一把書攤開,還真以為夾了一顆番茄在里頭。
當然,除了正常用途外,你也可以拿來惡整別人,像是放在杯子底下、盤子底下,這個時候它的功用就叫做“杯墊”、“餐盤墊”,但負責收拾的人看到大概會先崩潰一次吧!
03 越來越多T恤
作為史上最快的蔬菜類植物,一周內豆芽就能長成并食用,一周有七天,大家肯定都曾經煩惱過今天該穿什么衣服出門,這組“越來越多T恤”不僅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比起每天都穿一樣的T恤上班,這樣是不是更好玩呢?
一組一共有7件,如果擔心穿錯順序或者忘了穿到哪件,衣服標簽上有貼心提示今天星期幾、該穿哪件。
但也說不定有哪個特別在意你的人會發現哦。
04 香蕉皮
如果今天香蕉皮就這么散落在你家地板,你會怎么做?撿起來,才發現它不是真的香蕉皮,而是......香蕉皮擦拭布!
擦拭布的創意概念來自香蕉皮時常會出現的場景,不是街邊就是垃圾桶邊上,看著特別煩人,但當它變成清掃時的樂趣,感受可能就不一樣了。
不過容我說句實話,這東西真的能用嗎?(笑)
05 海帶毛巾
把毛巾做成海帶的樣子,這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了。從海帶在不同場景下所呈現的不同狀態發想,可能是海里漂浮的模樣,或是曬干后送到我們手里的樣子。
趁著洗浴時,感受海的滋味,使用后你可以像曬干海帶那樣曬干它,如果要用烘干機也行。
06 玉米U盤
創作靈感源自于對人們吃玉米動作的觀察,通常你都怎么吃玉米?是一口一口的咬,還是一粒一粒的慢慢吃?
當我們從電腦上拔下U盤,其實就有點像玉米一粒粒從玉米根上被拔下來,就是這樣的畫面感觸發了創意者的想象。
07 蘿卜花盆
設計概念來自對蘿卜生長狀態變化的記憶,蘿卜一般是整個根部埋在土里,會露出表面的僅是葉子部分,創意者把花盆做成了蘿卜的形象,在里頭種植綠葉植物。
當葉子長出來逐漸繁盛,這一顆顆的,看起來就像是不同品種的變異蘿卜。
08 包菜稿紙
如果你問我包菜長得什么樣,我會說它外表皺皺的,是黃綠色、青綠色混雜的不規則球狀物。
當我們在稿紙上來回更改、擦拭,一轉眼本來好好的紙張就像包菜一樣皺皺巴巴。
創意者把寫作時的枯燥乏味通過包菜稿紙宣泄出來,當這一顆顆的包菜稿紙散落在辦公室周圍,包菜田仿佛就在辦公桌上蔓延開來,寫作還會枯燥嗎?
09 爆米花球池
看電影最佳絕配非爆米花莫屬,也因此讓爆米花有了很強的娛樂性代表符號。
想象若是把自己丟進爆米花堆里那是什么感覺?于是爆米花球池的概念就出來了,把原本裝在球池里的塑膠彩色球通通換成爆米花形狀的球,這樣的球池你還猶豫什么,跳進來一起玩就對了!
10 毛豆眼鏡
單從眼鏡盒外觀來看,它就像是一只放大版的大毛豆。
只有看起來像毛豆還不夠,你看!連豆殼表面毛茸茸的細節也給做出來了。
當我打開豆殼眼鏡盒,令人驚喜的是這副豆子眼鏡,不規則的鏡框設計,模仿豆子的不規則形狀,拿到手的每一副眼鏡都有些微的不同。
創意者以豆莢、豆殼的形象延伸,每當打開眼鏡盒,就像打開豆殼看見豆子的感覺雷同,是不是有點腦洞?只能說這些創意不是不可能,而是我從來沒想過。
11 芒果抱枕
大家一般都怎么切芒果?小編我的話就是把果肉切成一塊塊的小方格,因為這樣最方便食用。
源自于切芒果的靈感,創意者把抱枕表面做的像是切割芒果時的紋路,配上鮮艷的黃色,忍不住就想咬一口!
長得像芒果以外,它的觸感也像芒果一樣,滑滑嫩嫩的。
12 布丁合唱團
關于布丁的記憶,來自于小時候學校里的點心時間,那個搖搖晃晃、看起來十分可口的光滑模樣,仍舊記憶猶新。
隨著這個搖擺的幅度,創意者聯想到的是合唱團里隨著歌曲恣意擺動的身體,就像這樣。
如果把布丁代換成一組真的人,組一個布丁合唱團你說怎么樣?第一首單曲“布丁之歌”為您獻唱。
創意靈感來自布丁所代表的純粹與童貞,創作者希望通過這首歌傳遞快樂,無論你今天遭遇了什么,想到布丁、聽到布丁之歌,布丁合唱團會帶你回到小時候那個天真無邪的時光里,就讓我們一起把煩惱給忘掉吧!
看到這里,是不是也好奇到底是誰想出了這個點子,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個這么大的創意平臺呢?他們是來自日本90后的Kakamu兄弟。
關于Kakamu超市
起源
為了實現這個世界所有與“食物”有關的創意設計,兄弟倆合力完成了網站的搭建。哥哥負責網站視覺設計及食物創意發想的工作,程序員出身的弟弟便負責所有網站編程工作。
店長 哥哥
副店長 弟弟
網站介紹中弟弟更俏皮表示自己未來的目標就是成為店長,而現任店長就是他哥......
食物主題,源自大眾對食物記憶的相似性
但為什么這么多的種類里面,他們選擇了“食物”作為主題呢?兄弟倆認為在每個人的心里對于食物都會有一個記憶點,像是檸檬是酸的、蘋果是紅的這樣普世性的記憶。
Photo by twinsfisch on unsplash
用記憶衍生創意,是最能觸動大眾神經,也是最能讓大眾理解設計內涵的方式。讓創意設計不在曲高和寡,而是多了一些趣味和人情味在里頭;同時,食物是人際間無聲的溝通語言,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食物創意,不怕不懂,就怕不懂玩。
創意如何分類?
進到網站里,或者在每一個商品的描述中,你都會發現一個特別的詞,叫做“成分記憶”,這個是用來作為創意分類的標準,以大眾對于食物的成分、組成、狀態的記憶來進行分類。
1、視覺記憶:從視覺上的顏色和形狀,作為對該食物最直觀的記憶,草莓=紅色、包菜=皺褶,前述的包菜稿紙、布丁合唱團就是視覺記憶的代表。
2、情狀記憶:以食物存在的情境模樣為記憶點,像是前面提到吐司床具組、爆米花球池,都屬于情狀記憶。
3、動作記憶:對食物進行某個動作的自然行為,像是一拿到香蕉,就會想到要先剝皮,前述香蕉皮擦拭布就屬于此類型。
4、狀態變化記憶:這類記憶源自于食物因外在壓力而產生的狀態變化,比如前述西紅柿壓碎的模樣、豆芽發芽等。
5、文化記憶:專屬于某個特定文化的記憶,像是看電影就會想到要吃爆米花,類似這樣的記憶成分。
6、觸感記憶:對食物無論是表面紋理還是外觀觸摸的直接感受,面包是蓬松的、布丁是黏黏的。
7、聲音記憶:吃東西時會發出的聲響記憶,比如吃仙貝的時候是卡茲卡茲的。
8、味道記憶:就是對于食物本身味覺的記憶,辣椒=辣、糖=甜,諸如此類。
該如何實現商品化?
Kakamu超市是以創意的網站流量(PV)作為商品化的指標,也就是說創意項目越多人瀏覽就越有機會能實現商品化。
另外,網站游客也無需此刻就把錢付出去,如果你喜歡某個創意,點進去就對了!
這么做除了給予創作者創作彈性外,也能確保這些創意點子在進入商品化后不會乏人問津。在這里,創意發想人只要專注在提出創意,支持者則透過點擊頁面增加瀏覽量給予支持,類似點贊、集贊的方式,為你喜歡的創意打call。
不像超市的超市
為了讓超市這個概念更加形象化,他們在官方ins上還玩起了一個新的主題活動,叫做:“今日的客人”。
平均每幾天就po出一張自家假想客人的模樣,并且認真介紹他們來自哪里、穿了什么樣的衣服、跟誰一起來,就像真的光臨了Kakamu超市,不知情的朋友說不定還真的會想搜搜Kakamu超市具體門店在哪兒呢。
結語
兩兄弟創立平臺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平臺,支持那些從生活中發現創意的人們,挖掘那些有趣好玩的創意、進而活絡社會創造的氛圍。群體社會要能正向發展,不能只是硬體設備的提升,人文創意的不受限及積淀更是!
Kakamu超市從企業角度出發,提供一個開放的舞臺,讓這些還未商品化的創意得以被看見、被鼓勵,無疑是對創意人的一種支持與肯定。聽完以后是不是也躍躍欲試想提供一些創意點子給Kakamu超市呀?網站常年對外開放征集素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前往(Kakamu超市官方網站)哦!
最后,在這些創意小物里,你最喜歡哪個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特別聲明:本文素材、內容截取自?SUPERMARKET KAKAMU,僅作為文章內容分享所用。
參考資料:
Kakamu超市官網
Kakamu超市官方Instagram
Kakamu超市官方Twitter
數英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 數英DIGITALING (ID: digital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