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數據與無線營銷的鴻溝
10月23日,古城西安,眾多行業大咖匯聚于百度營銷研究院顧問委員會年度會議,暢談無線世界。大家從學術界、廣告代理、第三方、廣告主的角度分別發表了對無線世界的看法,產生了精彩的思想碰撞!
無線廣告超越PC 指日可待
中國的人口和市場規模非常龐大,不太可能做到一人一臺電腦,但一人兩部甚至三部手機卻是有可能的。eMarketer近期發布一份報告,預測到2016年,中國移動端廣告份額將超過PC端廣告。在全球市場上,第一個突破的是英國,接著是美國,而明年輪到了中國。這給所有人都提出很多新的問題,也孕育了很多新的機會。
數據與營銷的鴻溝
互動通控股集團總裁鄧廣梼(Michael Tang)結合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于數據的看法,“20多年前我在澳大利亞工作的時候,公司已經建立了數據中心,那時的數據中心當然與今天不一樣,但數據是一直存在的,人們對數據的分析和處理也越來越重視。一些品牌管理工具在設計上有一個致命傷:要使用工具就必須收集數據,但很多品牌廣告主并不希望透露自己的第一方數據,這就造成APP設計理論和實際上的鴻溝。因此,在設計之前,就需要跟一些有傳統營銷經驗的人做密切的討論,哪一些數據應該用,哪一些可以不用。”鄧廣梼也表達了一個宏偉的愿望,BAT的數據什么時候可以互相打通?什么時候可以被有償使用?相信整個行業都有這個愿望。
針對此話題,華揚聯眾CEO蘇同談到,在現階段,數據的噪音遠遠大于數據真實的價值,我們經常會掉到數據的大海里面,影響真實的效果評估和決策。數據一定要經過一層、兩層甚至更多層的過濾,才能分清哪些是真實的價值。而數據打通可能對BAT三家來講,任何單獨一家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大家對于數據的定義、標簽的定義都根據自己的角度來做,考慮的維度不一樣,所以很難互相打通。希望未來有一家真正的第三方,能夠分別跟BAT三家做數據交換,得到所謂的同源數據。
移動營銷,唯快不破?
跟移動關聯度最大的關鍵詞大概就是“快”,如今,從創意到制作到發布,最長的時間在兩周,最快則是幾個小時,一個熱點在兩天之內會迅速傳播。而在傳統的時代,沒有兩個月到半年的準備期很難實現好的效果。
看過百度展示最新推出的品牌管理工具,知名廣告人蘇雄指出,這一工具讓品牌的管理者每天可以實時看到品牌營銷的情況,非常有價值。但想提出一個建議:營銷人不能太急躁,一些管理者一看到消費者的行為變化會馬上反應,馬上隨機應變。其實消費者的變化不一定是全面、長期的,不一定是趨勢。無論從前、現在或未來,無論在傳統年代還是互聯網時代,品牌的核心價值和管理倫理是不變的。如果我們速度太快,那么很可能只看到點,而沒有看到線和面。品牌的管理應該是全面的管理,我們不要被硬的數字綁架了,還是要有市場的洞察,有專業的判斷,把科技、數據與人的經驗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最好的品牌管理。
這就是為什么小而新的公司反應很快,勇于嘗試,而大型的公司永遠不會做第一個試錯者,這是兩種思路,兩種取勝的方式,各有千秋,各有價值。
隨性消費,個性體驗
“在現在的移動時代,消費者做決策不再像過去一樣有計劃,更多的是隨時隨地隨機隨性的消費。我們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幫助消費者和客戶做選擇和決策,但是消費者真的需要選擇嗎?選擇是成本很高的事情,如果我們把答案都選好了,消費者和客戶就不需要做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孫道軍如是說。
對此,蘇同給出自己的看法:說到選擇這件事,對于購物來講,男同胞希望選擇越少越好,女同胞可能相反,會覺得選擇越多越好,選擇對她們來說是一種快樂,這也代表了移動市場大家的需求是細分的,可以很個性化。現在對于廣告主來說,實現大一統的機會已經很小,但還有很多機會可以達到你想要的人群。其實,小而美的東西是最有價值的,在人群細分的同時考慮怎么連接,在連接的過程中考慮如何匹配,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全體嘉賓大合影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