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營銷,我有幾個祖傳的測試工具給你
來源:小馬宋(微信號:zhongguowenlian)
今天咱們不嘚瑟,直接聊點干的。
做營銷的同學們,常常無法判斷產出物料以及產品設計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今天小馬宋教大家用幾個簡單的工具來進行有效性測試。
1、取名的搜狗輸入法測試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名字取得好,公司上市早》,講了取名字的幾個原則。如果名字不是非常特別和有意義,我建議你先用搜狗輸入法來測試一下名字的有效性。
什么名字容易記???就是用現有的、通俗的詞語做名字,更容易記住。所以如果你取了一個名字,建議你先用搜狗輸入法(當然,你也可以用百度、谷歌輸入法)輸入一下。
比如同樣是房產中介,我愛我家和臣信房屋相比,前者的名字在通俗性上有巨大優勢。因為我愛我家只要打四個拼音可以直接顯示
而且是排名第一的詞語
后者不但不能直接打出來,還要幾個步驟才能打出來。
這說明不僅這個名字不夠通俗,不容易記憶,消費者在網上尋找的時候也會浪費很多時間輸入,有的會直接放棄。
比如小米、錘子、魔鏡,這一類名字就是現存而且會在輸入時第一個出現的詞語,這種名字在通俗和易記性上最好。
小馬宋就不是好名字,除非你做了智能聯想。
再比如像羅輯思維這種,現在是因為名氣大,被搜狗輸入法收錄了,初期會被“邏輯思維”占據,消費者需要重新選擇。
還有像“e袋洗”這種中英結合的名字,消費者的輸入非常復雜。首先要切換輸入法或者中英文,然后“袋洗”這兩個字的輸入也很費勁,不是個好名字。
關于取名的詳細原則回復“名字”可以查看。
2、傳播效果的百度指數測試
如果你給自己品牌做傳播活動,現有的公號閱讀數和微博轉發數由于作假太嚴重,已經沒什么參考意義。而如果你只是做廣告投放,可能連個數都看不到。所以通過百度指數來檢測品牌影響力的升降,是個很簡單的方法。
百度指數是以百度海量網民行為數據為基礎的數據分享平臺,百度指數能夠告訴用戶:某個關鍵詞在百度的搜索規模有多大,一段時間內的漲跌態勢以及相關的新聞輿論變化,關注這些詞的網民是什么樣的,分布在哪里,同時還搜了哪些相關的詞,幫助用戶優化數字營銷活動方案。百度指數相對比較穩定,不會像公號文章的閱讀量那樣。
雖然百度指數也有可能被刷,但如果不是自己去刷量,通過百度指數監控的對比還是能看出比較真實的變化,因為百度指數來自網民的主動搜索。
我曾聽蔡文勝做過一個演講,他說他判斷一個公司好壞,百度指數是他最常用的一個指標。
下面這個圖是神州專車的百度指數,那個一陽指你應該知道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3、策略定位的百度搜索測試
這個恰好看到李叫獸的一篇文章《文案的策略性:只顧KPI的文案沒有用》中提到了一段,我偷個懶直接粘貼過來了。
而就文案來說,我遇到的最多的情況就是——寫文案的人妄圖同時實現多個目標,無法進行戰略聚焦。
比如這張框架海報(放在電梯里):
這樣放在電梯里的海報存在什么問題呢?
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源不多(消費者看海報也就3秒),但是卻想要實現又大又多的目標。
首先,這個海報主文案『用脈脈實現職業夢想』所體現的戰略目標太大——占據『實現職業夢想』的這個概念。
而脈脈能夠有效地占據這個概念嗎?
其實百度一下就能知道。
我百度了下『實現職業夢想』,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公司在打這個概念,其中包括各種培訓機構、商學院、書籍……甚至還有賣西裝的:
你為你的新產品寫了一個文案,尅搜索一下這個策略定位,如果發現已經被太多品牌占據了,很難成為一個獨特的有效的定位策略的。比如你要是搜“怕上火”,就被王老吉和加多寶刷屏,搜“橫掃饑餓”則士力架居多,搜“困了累了”第一個默認的是紅牛,當然樂虎和東鵬跟進了這個策略文案。
4、新產品的朋友圈測試
從營銷的角度出發,你的每一個顧客都是潛在的傳播渠道。如果你能讓你的產品在被購買后同時在朋友圈曬單,無疑增加了一次免費傳播機會。
一個品牌或者產品可能被曬單的機會包括:開箱照、上身照(鞋服類)、使用體驗、結果分享(足跡等)等。你在任何一個環節的設計上如果能夠贏得一次發朋友圈的機會,都會增加你品牌的曝光率。
比如去年我做的《一本全是廣告的書》,取這么個名字確實有私心,因為這種名字會讓人有曬書的愿望。下面這就屬于開箱曬單
這個屬于使用體驗曬單
所以當你要推出一款新產品,能不能打動消費者?可以先贈送50-100微信好友,看看曬單率如何。
開箱曬單有幾種原因:
被包裝盒打動(設計太美不敢看、特別、有缺等)
被文字打動(包裝盒上的文字或者卡片)
被產品打動(比如腎六,比如野獸派等)
當然開箱曬單的原因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就此單獨寫一篇文章都不過分。今天說的是朋友圈測試這個工具,所以不展開講了。
去年我幫朋友做了一個多肉植物的設計,最初送了50個朋友,有個朋友居然拉了一群然后討論這個東西,接著在群里又銷售了幾十盒,說明試銷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你發現朋友收到產品后沒有任何反應,或者是禮貌性的曬單,那你的設計就是有問題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