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鬼才導演餃子:我和哪吒一樣都不認命
作者:鄭文;來源:文娛價值官
原標題:《哪吒》鬼才導演餃子,了解一下!
在各平臺刷新國產動畫電影評分紀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給中國的動畫電影,也為今年慘淡的暑期檔迎來曙光。而在爆勢不可擋的哪吒背后,是“沒有捷徑只有死磕“的鬼才導演餃子17年的漫漫修練路。其本人的經歷便是哪吒精神的真實寫照:
“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我曉得,不認命,就是哪吒的命。”
餃子,本名楊宇,四川瀘州人,1980年出生,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現四川大學醫學院)。
大三開始自學三維動畫軟件,畢業后,在一家廣告公司上了一年班,辭職,宅在家里三年半的時間,靠母親1000多元的退休金支撐,一個人一支部隊的制作出了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在國內外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
2019年夏天,以導演的身份,再度交出蟄伏十年后的驚世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
有病!!!
“我的經歷雷到了一大片人,名牌醫科大學畢業轉行來搞動畫;正經的工作辭職不干餓著肚子做短片,這人是不是有病啊?”
和許多80后一樣,餃子自小就喜歡看動畫,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大鬧天宮》、《哪吒鬧海》是他的動畫啟蒙,上初中時,又迷上了《圣斗士》和《七龍珠》,很長一段時間,他的夢想都是當一個漫畫家。但,高考填志愿時,他在認真思考后還是決定聽從家人的意見學醫,對這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來講,這確實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考慮,醫生至少是一個可以養家糊口的穩當職業。
那一年,餃子被四川收分最高的華西醫科大學錄取,但學了兩三年醫,他仍然對這個職業提不起興趣。反而是在2002年,大三的下半學期,他無意中接觸三維動畫軟件MAYA,發現靠一個人的力量居然也能做出那么好的畫面,隱藏著的兒時理想被瞬間點燃,從此,他開始廢寢忘食的,投入到動畫軟件的自學和苦練中。
大學畢業,徹底放棄醫學專業的餃子,選擇去一家廣告公司做動畫師,但因為商業項目受限太多,一年后,他辭去了高薪工作,一頭扎進自己的動畫世界里,專心創作自己的第一個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
沒有一句臺詞的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時長16分鐘,講述的是:戰爭中敵對的兩名飛行員在空中展開激戰,飛機墜毀后一同流落荒島,從互相殘殺到相濡以沫。救援船隊到來后,他們放棄登船,選擇了在孤島與世無爭的生活。
片名的靈感來自于周星馳《鹿鼎記》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還打?打個大西瓜啊!
個人動畫的特點是可以一個人獨立創作,用一臺電腦就“造”出大千世界和蕓蕓眾生,《打,打個大西瓜》基本沒花什么錢,最大一筆支出是花5000元找人做的配樂。但這部短短16分鐘的動畫短片,餃子卻用了三年半的時間才完成。
現實的生活,就是擺在理想面前的最大障礙。父親在餃子剛工作沒多久就去世,母親退休,每月也只有1000的退休工資,辭職后的餃子,不得不做起了“啃老族”,他形容那三年半,大部分的時間都跟生活在空間站一樣三點一線:客廳、臥室、廁所。
“‘衣’服基本沒買過新的,‘食’物上多虧有母親的打理,她經常去超市找特價,‘住’宿是靠父母的積蓄在成都買了套二手房,是按揭,每月700多的按揭款占了我們的一半的支出,旅‘行’那是富人們干的事兒,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這三年半我沒有離開過我家超過40公里。‘娛’樂是必需的,我聽評書、音樂,看電影、動漫,偶爾玩玩游戲,全是最低廉的娛樂消費,但網游不玩,太費時間和金錢,我家甚至網線都沒牽,我要上網就去朋友家上,這樣可以減少娛樂時間,減少社會浮躁氣息的影響,還保證了用于動畫制作的電腦系統的穩定性。而且這也是我所從事的行業,我在娛樂的同時也在不斷學習、積累。”
《打,打個大西瓜》在豆瓣拿下了8.7的高分,并被網友稱為“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 “國內最具內涵動畫片”,在國內外共獲得27個專業大賽的30多個獎項,成為動畫專業的學生無人不知的影片。
盡管這部短片并未給餃子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但因此片的大熱很多人找上門來,邀請他做廣告動畫和影視特效,2009年,餃子和朋友在成都成立了 “餃克力”動畫工作室, 2011年,在光線影業的支持之下,餃子創立了自己的動畫公司“可可豆”。
享受,不認命
“其實站在結果往前看,過程才是最充實的時光,請享受過程。”
《打,打個大西瓜》成功后,確實讓餃子得到些許機會,但十年前,中國動畫市場的大環境依舊艱難,大部分投資方看到項目后,第一個問他的問題是:你怎么才能回收成本?所以之后整整五年的時間,他都沒有遇到合適和靠譜的投資方。而在這一段“空檔”里,餃子一邊接商單和外包養活自己,一邊以繼續學習專業電影制作的方式,沉淀和積攢自己的能量。
《大圣歸來》在電影市場殺出的一條血路,讓國產動畫電影在沉寂十余年后迎來春天。餃子的可可豆動畫,聯合曾經制作了《大魚海棠》《大護法》的彩條屋、和制作《大圣歸來》的十月動畫,在5年前開啟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電影項目。
“哪吒其實和我挺像的,都有不認命的一面,以前我看《哪吒鬧海》就很感動,他為國為民,自刎這些情節都歷歷在目,所以是有這種情結的。就像田導(田曉鵬)看了《大鬧天宮》有了《大圣歸來》,我是看《哪吒鬧海》有了《哪吒之魔童降世》。”
看過電影的觀眾,會發現哪吒的形象非常叛逆,是符合現代年輕人的精神氣質的,但在原著中有一些傳統的“糟粕”,比如他有弒父的沖動,而且他自刎。所以電影做了很多大膽的改動,主要是為了烘托出中心思想就是“扭轉成見”。
“一開始寫劇本時,我其實就在做哪吒的角色和形象設計了,團隊前前后后綜合各種神話人物形象,用了超過100版的哪吒形象,到最后確定了這版。有人覺得這個哪吒‘丑’,但這種形象和氣質與本片的中心思想是最契合的,即‘打破成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制作是一個大工程,80%的特效,匯聚了國內20多個公司,投入超過1600多人。而作為自己執導的首部長片動畫電影,從劇本到制作,從美工到特效,餃子身兼多職。
在餃子的眼中,電影制作“沒有捷徑只有死磕”。比如,備受觀眾喜愛的江山社稷圖長鏡頭,在最好畫師的配置下,單純的草圖就“死磕”了2個月,制作總耗時4個多月。全片1318個特效鏡頭,占比高達80%,需要一版一版調整,甚至有時候需要同時審幾十個鏡頭。
《哪吒》的預算并不多,之所以能夠有當下這樣一個驚艷世人的呈現,在于很多團隊不計成本不計回報的在做這一件事,大家都想用一個好的作品來證明自己。
“因為我們太缺少一些優秀的作品了,而且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觀眾的口碑,如果觀眾喜歡了我們的作品,愿意接受我們的作品,我覺得中國動漫才有希望。而不能完全是靠觀眾的憐憫和施舍,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大圣歸來》之后,也有不少好的動漫作品,但從整個電影市場的總量來看,還是很少。我們希望通過優秀的作品,來扭轉大家對這個行業的偏見,希望以后有更多有志青年能加入這個行業,讓他們能夠養活自己,而且還能活得更有尊嚴。”
在餃子看來,做成一件事的基礎是“熱愛”和“堅持”。
“做動畫要用心,要真誠,要能克服來自各種方面的困難,要與生活作戰,與誘惑作戰,與壓力作戰,與自我作戰。在漫長的獨自作戰的歲月里,我經常問自己,如果堅持了那么久,最終什么都沒有得到怎么辦?我的內心回答我,其實我已經得到了很多,創造一個東西出來的這個過程是獨一無二的。”
結語:彩蛋預告:下一部是《姜子牙》,那就讓我們共同期待,崛起中的封神宇宙吧!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文娛價值官(ID:wenyujiazhigu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