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形象史:從威猛鬼王、肚兜男孩、少女...到黑眼圈魔娃
原標題:肚兜男孩、金剛芭比到煙熏妝,哪吒爆款IP如何煉成?
哪吒降臨,口碑炸裂。
點映剛開始,豆瓣評分直沖8.7,超過“國漫之光”《大圣歸來》。
很快,網上就流出了預告片,哪吒、大圣、江流兒三人在廁所里相遇。
江流兒向大圣發出了一個靈魂拷問:
-那…… 哪吒是男孩嗎?
-女的!
然后就見哪吒踩著風火輪,吊炸天地平移至最右,上起廁所......
短片:《哪吒》《大圣歸來》真的聯動了
黑眼圈,撲克臉,又拽又喪,戳瞎江流兒,周身上下都散發出“邪氣”。
短短幾十秒的亮相,完全不同于我們記憶中的那個少年小英雄、肚兜小男孩:我本以為,他應當是一個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臂繞混天綾,戴著乾坤圈的英氣小正太。
結果你給我來了一張這樣的圖?
《哪吒:魔童降世》海報
等不及去看這個“顛覆”之作了吧?但事實上,哪吒形象的顛覆并不是第一次,歷史上的哪吒,一直是時代“再創作”的結果。
我們就來看看,從威猛鬼王,肚兜男孩,嬌羞少女,再到黑眼圈魔娃,哪吒形象經歷的數次顛覆。
一、天王太子,鬼王夜叉
哪吒最早起源于印度佛教,也作“那吒”,源于梵語。南北朝、唐朝皆有記載。隨著傳奇的通俗化和文字的演變,「哪吒」這個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明清小說與戲曲中。
唐代不空法師翻譯的著述中有:“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
哪吒之父是北方毗沙門天王,佛祖四位護法天王之一,“掌領夜叉”。大約是東方的“夜王”。
這位帶領夜叉大軍、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大盛于唐朝,大概就長下面這樣。
法海寺毗沙門天王壁畫(又稱多聞天王)
爹爹長這樣,兒子怎么樣,各位自行腦補。
哪吒日常與夜叉打成一片。有的書稱哪吒為“鬼王”、“鬼神王”,是個擁有三頭六臂的鬼王。
二、守護者美少年
隨著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傳播,一些文學作品開始吸收了佛經中的哪吒形象,并對此加以創作。
隨著唐朝佛教、道教、儒教三教融合,哪吒之父,毗沙門天王與唐代開國大將李靖,在神仙體系中合為一體。
哪吒也隨之演化,成為“托塔李天王”的第三個兒子。從佛祖身邊的護法神,轉變成為具有降妖伏魔、驅邪避兇法力的“神仙道童靈珠子”,納入道教的神仙體系。
守護爹爹、形影不離,遇事身先士卒,則有傳統儒教、孝道的影子。
86版《西游記》的哪吒父子
至中晚唐時,藩鎮割據、社會動蕩,“哪吒顯圣”的故事開始從寺廟,流傳開去。這些故事融合了民間道教和百姓對正義、對守護神的向往。哪吒往往成了少年郎的形象。
明代后期的《封神演義》,哪吒已然定型為美少年了。小說中有一段,哪吒拿著神器混天綾在河里玩耍,結果整個東海的水晶宮都開始晃動:
夜叉李艮對哪吒大喊:“那孩子將甚么作怪東西,把河水映紅,宮殿搖動?”話說得算客氣,大約是看見長得好看的人,火也不大發得出來。
“天底下還有這般少兒郎?”
哪吒對夜叉卻說:“你那畜生,是個甚么東西,也說話?”
可見,哪吒彼時絕非夜叉一類的兇神惡煞,而顏值頗高,縱然頑劣,也讓人有火無處發。
這種美少年的形象,或許正是哪吒性別漸漸不明的開端。
三、惡少 vs 妖童
哪吒身世復雜,背負諸多矛盾:父與子,師與徒,大鬧龍宮,殺夜叉、抽龍筋,如孫悟空的混世魔王。但人家還是個寶寶,有爹娘管束。
《哪吒:魔童降世》海報
正因為,其中每個點都有發散的空間,所以在不同時期都有話題可做。
當年吳承恩寫《西游記》,高舉反封建的大旗,幾乎塑造了一對黑社會師徒:打死夜叉、扒龍筋,射死石磯娘娘童子。
石磯怒了,要他道歉,但哪吒打不過石磯,于是搬來師傅太乙真人。護犢子的太乙真人舍不得寶貝徒弟受罪,把石磯煉成石頭。
很快,哪吒又在師傅“教唆”下,痛毆了去上訪的老龍王。
1979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哪吒鬧海》 動畫電影上映,將龍王塑造成反派,哪吒為百姓求雨,救小伙伴,過程中殺了龍王太子,儼然地主家的兒子敖丙。哪吒被四海龍王報復,只能悲憤自刎。
出自《哪吒鬧海》,哪吒自刎前
這部電影成為80、90后的童年記憶,在國內外攬下諸多大獎。這部電影奠定的“雙丸子頭”哪吒,成為最具識別度的哪吒形象。
四、從“小英雄”到“李狗蛋”
90后的另一個共同記憶,當屬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唱起來了嗎?)
《哪吒傳奇》將封神演義的角色故事少兒化, 石磯娘娘變成大反派,而哪吒則是大戰魑魅魍魎、不斷成長的小英雄。
《哪吒傳奇》截圖
互聯網普及、微博和B站相繼興起,《十萬個冷笑話》 橫空出世,成為哪吒史無前例的形象顛覆。
這個故事上承載了很多當時的二次元概念:人物設定,惡搞,段子…… 畫風清奇,可謂“大話哪吒”。
這一時期,哪吒的性別算是徹底混亂了。
李狗蛋軟妹臉蛋、壯漢身材,金剛芭比,李靖“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的設定,衍生了諸多至今還流傳的經典梗。
“爹地,人家可是正宗的男~子~漢~喲~☆”
《十萬個冷笑話》哪吒的金剛芭比形象
另一個Z世代的“可愛版”的哪吒,出自《非人哉》,是一個腹黑小正太。
這么可愛肯定是男孩子好吧?
腹黑、英語爛、眼睛大容易進灰。這部漫畫自然也沒有少玩哪吒的性別梗。在多次被錯認為美少女之后,哪吒痛定思痛,減掉了自己的長發,這才保住了正太的地位。《非人哉》的故事內容以四格漫畫為主,而周邊,也收到廣泛追捧。
《非人哉》版本哪吒周邊
五、魔童降臨
在最近的這部新片改編中,哪吒甚至直接拋棄了過去的“正派標配”,活脫脫成了一個“魔性熊孩兒”。
除了吸引觀眾眼球之外,我們在這里更應該看到的,是主創人員對于經典IP的再思考。
畢竟改編和顛覆,都是為了賦予傳統角色,新時期的價值,迎合觀眾。
當你看劇時,可以聯想一下漫威英雄的“套路”:主角性格有小缺陷,整個故事展現其豐滿的成長歷程和內心轉變,配角、副線充滿詼諧和笑點,各有性格,各有態度。
《哪吒:魔童降世》海報
改編中,原來故事里哪吒父子間的敵意,被轉化成了父親收斂而深沉的愛意。
而正反派沒有了黑白的涇渭分明,而成了亦敵亦友、鏡像對立,創造出CP感。
《哪吒:魔童降世》海報
可以說,迪士尼和漫威,形成了IP從漫畫到電影再到周邊,整個鏈條商業運作的成熟,也給了國漫借鑒。
中國傳統神話故事IP之多,故事涵蓋主題之廣,大有可為的空間。
回到開頭,有著“國漫之光”三角色的首次同臺,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大圣歸來、魔娃降臨皆為序章,更廣泛的國漫IP系列,將積蓄力量、輪番登場,迎來聯動。
我們見了一些傳統文化IP的獨立爆發,但“明星”之間,能否連成一片璀璨星河?
魔童降臨,期待以后我們不再說“國漫之光”,而是“國漫宇宙”。
《哪吒:魔童降世》海報
“我命由我不由天”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