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現在的設計大國日本,曾經也是“山寨”的代名詞!
在日本走上崛起之路的那幾十年,“Made in Japan”就是“假冒偽劣”的代名詞。對于這一點別說咱中國人了,就是日本很多年輕人也不知道。而且當時作為山寨之王的日本,山寨產品覆蓋了各個行業——食品、服裝、小商品、動畫、漫畫、影視、玩具、家電、汽車...
來源:知乎
作者:戰導
名牌食品
日本老字號食品生產商——不二家
產品形象標志peko醬(牛奶妹)和poko,分別山寨的是美國品牌Birds Eye的形象Merry和Mike。
快到碗里來的M&M's巧克力豆,也被日本食品巨頭明治公司山寨過。
文藝創作
動畫、漫畫、影視劇,都有很多例子...
和手冢治蟲、石森章太郎、藤子F不二雄齊名的國寶級漫畫家水木茂老師。他當年也畫過這么低水準的山寨漫畫(如下圖):
山寨超人的 “火箭人”
而且水木茂老師你也專業點好伐!你這個漫畫形象,叫做Rocket man,胸前的S改成R不行嗎,逼死強迫癥...
比利時卡通形象“小貓米斯蒂”對比日本著名的凱蒂貓Hello Kitty,同事名字結尾都是ti音...
荷蘭卡通形象“米菲兔”對比“凱茜兔”,同樣的名字結尾都是y...
把這四個卡通形象放在一起,山寨與否,見仁見智了...
美國拍了《人猿星球》,特火爆,在日本電視上播放時取得了37.1%的超高收視率。于是,圓谷公司,請知名特攝導演奧中惇夫也跟風拍了個《猴子軍團》...
流行方面,還山寨過披頭士...
不光是山寨歪果仁,也會山寨自己人....
《機動戰士高達》于1979年在日本國內一炮走紅之后,鋼普拉玩具銷量極好。下圖,山寨版鋼普拉——山寨Gundam的Gungal,山寨Zaku的Zuku
盒中玩具真相...封面殺手啊...
當時有很多不幸的日本小孩,委托家長去買高達玩具,結果都成了山寨版的受害者。爸爸媽媽哪分得清什么山寨和正版的機器人啊...你想買喜之郎,但老媽卻給你買了喜之即...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話說那幾十年,日本的漫畫、動畫,沒少抄當時動漫產業世界第一的美國。漫畫之神手冢治蟲老師,有多部作品,都有那么一點嫌疑...畢竟當時迪士尼的動畫傲視全球。下圖,手冢先生山寨的小鹿斑比:
手冢先生山寨的木偶奇遇記:
手冢先生1949年的作品《大都會》,某只大耳朵老鼠躺槍...
當然美國自己也不是白蓮花一朵,山寨王這個名號,它也拿過。后來,《獅子王》就據說抄了手冢先生的《森林大帝》...
家用品
東芝當年就山寨了通用電氣公司的電吸塵器:
連商品標志都山寨了...
不止吸塵器,東芝還山寨了通用電氣的冰箱:
而且不止山寨美國,山寨了德國徠卡相機的日本精機牌相機:
尼康不止機型,連自己的商標,都山寨了德國名牌蔡司:
小商品方面的模仿力,也不容小視...
汽車類
山寨了寶馬的摩托車也就罷了,這名字也山寨,商標也山寨(DMW是什么鬼?):
有很長一段時間,日本產汽車,就是不要臉抄襲的代名詞...
大發 Mira Gino
日產GTR
日產Prince
日產Sylvia...這個很不要臉,連名字都照抄 藍旗亞的Fulvia
可能有的知友認為,上面圖里的山寨商品基本都是名牌好東西啊?那是因為幸存者偏差,眼前的浮華,不過是由百倍的荒涼堆砌而成。不過大家只欽慕眼前的浮華,卻看不見背后的百倍荒涼,無數淹沒在歷史里的粗制濫造,根本沒資格登上圖片和原版比較。還有,在日本山寨橫行的時候,網絡時代 還沒有到來...
以上圖片多是出自【日本山寨大百科 Copycat】 系列視頻,有十幾部,可以推薦大家看看。
日本パクリ大百科 Copycat:
東西古今、文化器物,各方面的日本山寨史,看完這十幾部視頻后,真是大為吃驚,上面例舉的這些山寨例子,不過是冰山一角。日本山寨,真乃世間萬象 無所不包...(其實水分較多,請諸位知友觀看時 理性分析 )
這位善于學習的鄰居,領先我的祖國至少五十年...非貶義,真心認為日本是值得學習的優秀國家。
結語
諸位以為山寨大國是什么侮辱性稱號嗎? 其實不然,歷史上曾經是山寨大國的國家現在都是一等一的工業國。別看現在風光無限,日本原來就是最大的山寨大國,名聲在外。很多美國著名書籍中就提到過愛抄襲的日本,例如《黏住》。
這也是老一代美國人對日本的刻板印象了...因為日本當年很多汽車和電子工藝都是山寨美國的設計來的,之所以說山寨山寨,因為中國現在正在一個學習發展的正確道路上。沒有能力,或者說教育體系根本撐不起學習發展的國家,根本成為不了所謂的山寨大國。印度不想做山寨大國嗎? 也想啊,拼命山寨人家的槍械,人家的飛機,人家的車輛。結果呢?你看得到
我也很欣慰,這個國家,也有像鐵錘無敵張瑞敏 那樣踏在時代巨浪之上的人物。
所謂日本就是用心的“善于模仿”,咱們就是劣質的“山寨抄襲”?這不過是一孔之見!
我并非贊同一定要把那些遭人詬病的勾當再復制一遍,以求中華民族崛起屹立于世界之林。但是,理性地講,咱一餐六個包子吃得爽了,千萬別不動腦以為只需第六個包子就能把肚皮填飽的。當我們交口稱贊,鄰居獨立自主做的第六個包子散發出原創味十足的純凈香氣時,請各位靜下心來想一想:
別人家前五個包子?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
我們會有能力做出第六個包子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