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的23句話,有關創新和改變,警醒很多人
來源:虎嗅網
作者:James Altucher
原標題:20 Things I’ve Learned From Larry Page
幾周前,我參觀了谷歌辦公室,見了我在谷歌擔任高管的朋友,了解到一些谷歌正在開展的項目。
它們竟然沒有一件是與搜索相關的。它們都是關乎治療癌癥(一個可以清除癌細胞的手環)、產品自動化(無人駕駛汽車只是這里的冰山一角)、Wi-Fi普及(熱氣球傳送Wi-Fi信號的Loon項目)以及其他的解決數十億人難題的項目。
幫助全人類解決痛點似乎是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現在,Alphabet(谷歌聯合創始人)現在正在朝著這一目標邁進:旗下子公司們正在運營并投資著各類與此相關的項目。
這有關于金錢,有關于信念。
我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切的實現。
我在這里為大家分析一下拉里·佩奇在過去十年中關于“數十億人的成就”的言論以及他的個人成就。
拉里·佩奇的言論分析:
1、“如果你在嘗試改變世界,那么你正在做真正重要的事情。相信你每天都會在興奮中起床。”
我認為幸福的生活需要這三個條件:A)持續的進步或成長的感覺。B)良好的人際關系。C)擁有選擇的自由。
每天能夠興奮地起床是幸福生活的一個結果。
當你每天都忙于為數十億人口解決問題時,你會體會到以上三種的幸福感。
最后我想說,我每天起床時都問自己:我今天能夠幫助誰呢?
2、“尤其在科技領域,我們需要革命性的改變,而不是遞進式的改變?!?/strong>
我們經常會滿足于“很好了”。當你的事業可以養活一家人,足以為自己養老時,我們可以說那是“很好了”。
當你寫的書賣了1000本時,我們可以說那是“很好了”。
你可能好奇過為什么如今的飛機比1965年時飛得慢了?波音787實際上比747飛得更慢。
但這無關緊要。因為能將人們送到世界各地還能省油已經“很好了”。
僅有少數人能夠沖破“很好了”綜合癥:
埃隆·馬斯克正在建造宇宙飛船;
拉里·佩奇正在讓知識觸手可及;
伊麗莎白·福爾摩斯在革新血液檢測的方法。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過如《基地系列》這樣的經典科幻小說,但是他卻不認為這已經“很好了”。艾薩克·阿西莫夫終其一生共寫了500多部書,比歷史上任何一個人都多。
拉里·佩奇也是這樣每天鞭策著自己,每天在要超越“很好了”的信念中起床。
你的“很好了”的一天是什么樣子的?你是否有一件推動你超越它的目標?
3、“作為一個領導,我有責任確保公司里的每個人都有很棒的機遇,并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可以創建更好社會的?!?/span>
無論何時,每當我作為一個領導管理我的公司時,我對工作的評判標準只有一個:
當員工下班回家給他們的父母打電話時說,“快猜猜我今天做了什么!”
雖然我不保證這個方法一定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我認同拉里·佩奇鼓勵員工為自己創造一個更廣闊的事業,鼓勵他們超越自己以至于去改變世界。
如果每位員工都能夠說出“我今天為世界做了什么”,那么他們一定有一位優秀的老板。
4、“大部分公司都不能永久地成功下去。他們犯了什么根本性錯誤么?他們通常沒有把握好未來?!?/strong>
股指長期居于高位,但是最初在道瓊斯市場指數上的那些公司(除了通用電氣)都已經黃了。
即使是在上世紀幾乎參與建造了美國每一座大樓的美國鋼鐵(譯者注:US Steel)最后也是以破產收尾。
不要讓現實限制了自己的可能性。專注于你現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是現實的。
但是要給自己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可能性并向目標踏出哪怕是看似無用的一小步。
我們也許只有1%實現自己目標的概率。盡管世界在瞬息萬變,但我們能把握機會向目標前進的速度卻太慢。我想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消極心態吧...我總是讀到谷歌VS別人的故事。這些都很無聊。我們應該關注在現在還不存在的新事物上啊。
有時我想我應該停止現在手頭的工作,因為這根本不是在解決數十億人的難題。
有時我覺得自己一直在寫重復的東西。每天我都在努力思考,“我今天可以寫哪些新鮮的事情”,但當我發現我無法寫出一些全新的觀點時,我就會真的很沮喪。但是我想我現在的工作對于有些人也是有幫助的。
拉里·佩奇不想以谷歌來定義他的一生。他希望定義他的是那些還沒被完成的事情,那些他自己都害怕去做的事情。
我很好奇如果我開始去做自己害怕做的事情時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子。我是否也可以用我還沒做到的事情定義自己?
5、“我想,很多大公司的領導人都不相信堅持改變才是企業的出路。但如果你回顧歷史,你會發現事物一直在改變,如果你的事業是穩定的,那你可能是有問題的。”
猜猜是哪個公司的專利項目最終啟發了拉里·佩奇創造谷歌?
努力猜一下。猜。
一位員工曾發明了一項專利(譯者注:“超鏈分析”技術專利)之后,想試圖利用這項專利為網絡信息編一個目錄,但其公司卻對此很不解。
所以他——李彥宏,當時的《華爾街日報》員工(譯者注:李彥宏時任《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設計師),辭去了報社的工作,回到中國創建了百度。
之后拉里·佩奇改進了這項專利,并發明了自己的專利,創造了谷歌。
后來,魯伯特·默多克買下了《華爾街日報》,現在它似乎正在以緩慢的速度走向死亡。
(譯者注:拉里·佩奇并未對“受李彥宏的專利啟發開創了谷歌”一觀點做出過回應,坊間確有該臆測,但未坐實。)
6、“我認為作為技術工作者應該擁有一些安全的空間去嘗試新的事物,并分析其對社會的影響?!?/strong>
我的一個朋友正在寫一部小說,卻害怕發表。“也許它會失敗呢,”他跟我說。
不過,幸運地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實驗成本很低的世界。你可以寫一本30頁的小說,不以盈利為目的地發布在亞馬遜上,測試一下人們是否喜歡它。
見鬼,我已經這么做了,居然還覺得很有趣。
7、“如果我們的動力是錢的話,我們老早就賣掉公司了,當然那樣我們也終究會被后浪拍在沙灘上。”
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譯者注:谷歌聯合創始人)想要的是學術。當他們第一次取得谷歌的專利時,他們曾想要把專利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賣給雅虎。
當雅虎將他們拒之門外后,他們又試圖將專利以75萬美元的價格賣給Excite。
Excite同樣將他們拒之門外。而現在雅虎的CEO是昔日的谷歌員工,Excite的聯合創始人正在谷歌上班?,F在是谷歌話事。
另外,錢是你幫助完成目標時的一個次要因素。努力去解決問題,努力超越“很好了”。但許多人會問“流量怎么辦?”,其實這是一個偽問題。
如果你每天努力去為人類解決一些問題,作為結果,你會得到超過你預期的流量和金錢。
8、“發明是不夠的。尼古拉·特斯拉發現電力,但是他卻糾結于是否將它空開給人們使用。你不得不將這兩件事整合:發明和創新,再加上公司愿意將其商業化給人們使用?!?/strong>
每個人都被安利過托馬斯·愛迪生的10000次燈泡發明失敗的故事。我認為這個關于“失敗”的故事沒什么特別,因為這是所有科學家都在做的事情。
但是他真正的偉大之舉是說服了紐約市政府去使用他發明的燈泡。
這就是創新精神。
9、“如果你想要為挽救生命而從事汽車自動行駛事業的話,你需要知道這個技術絕不是能從哪個特定學科里學到的。1995年,我還是一個博士生的時候,我就已經對無人駕駛汽車感興趣了。”
我們經常被我們所學的專業、所從事的職業標簽化。拉里·佩奇和埃隆·馬斯克都是計算機科學專業的,但現在他們在造汽車和宇宙飛船。
彼得·蒂爾曾是紐約頂尖的律所的一名律師。當他為了創業辭去工作時,他告訴我,他的同事都過來跟他說,“我真不敢相信,你居然逃跑了?!?/p>
被標上“逃避”的標簽,是我們選擇去完成自己目標所要經歷的第一步。
然后,我們才能夠用自己的理想和付出重新定義自己。
10、“人們是否在使用清潔能源、交通運輸是否在優化、互聯網是否在變得更好等等,這些工作都很重要。即使是少數人也可以影響這個世界?!?/span>
我喜歡這句話是因為他將“大問題”和“少數人”聯系到了一起。
正是少數人創造了谷歌。
即使在蘋果,當喬布斯想要創造Mac電腦時,他也將這個項目小組搬到了一個獨立的大樓以避免大公司的官僚主義。
最終,蘋果卻以他過于遠離公司為由開除了喬布斯。
許多年后,當蘋果面臨失敗時,他們將喬布斯邀請回來。喬布斯做了什么呢?他砍掉了公司的大部分產品,又將員工們分成數個小組去解決公司的大問題。
最終,他革新了電影行業、計算機產業、音樂產業、電視甚至是手表。
拉里·佩奇正在以他的格局來完成“創造歷史”這個使命。
11、“我們的管理層人數相對于我們公司的規模來說是少的,但我認為少好過于多?!?/strong>
二十世紀是中產階級團結一致的世紀。很多人將“彼得主義”——雇員總是趨向于被晉升到其不稱職的地位,視為人生信條。
這一狀況的后遺癥正在顯現:中層管理者出現了被降職、外包甚至被技術取代、被開除的現象。
這應該算是一件不好也不賴的事情(盡管聽起來很嚇人)。
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你必須與公司的目標一致,幫公司出謀劃策才能幫助到用戶。
12、“如果你問一個經濟學家,什么驅動著經濟增長,他定會提出一些慎重的意見作為答復——農業機械化、大規模生產,諸如此類。但問題是,我們的社會組織不是靠這些事情建立起來的?!?/strong>
Google對這個問題的答復是,無人駕駛車、快遞直升機以及產品自動化。
所有人都在擔心,這會使他們丟掉工作。但回顧歷史,汽車問世沒有毀掉馴馬業。所有人都能夠適應時代的進步。
電視沒有取代書本。所有事物都能適應時代進步。VCR也沒能讓電影院關門。
同理,互聯網也不會取代面對面的交流。
13、“如果讓我用一句話總結如何改變世界,我會說,努力工作,為那些真正激動人心的事物?!?/strong>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創造一輛無人駕駛車,或者清潔能源,或者解決十億人的痛點。
但在我內心,有一份讓我激情澎湃的事物列表。
它們都是小事兒,愚蠢的事兒。比如我想寫本小說啦、想要表演喜劇啦、再開一家能夠幫助人們的公司啦等等。
每一天醒來,我都對這些目標有點小擔心。但我還是會努力推著自己一小步一小步地向目標前進。我知道,這就意味著我在學習和進步。
有時我會進步,有時也會退步。我知道今天的痛苦,是為了明天得到更大的滿足。
14、“我不覺得我們做的事兒很藝術。作為一家技術公司,我一直在強調這點?!?/strong>
沒人能說清藝術是什么。
你看這個定義怎么樣:藝術就是只存于想象當中的事,你要把它從想象中帶到混雜著娛樂、啟蒙和改良的現實世界。
我不知道藝術具體是什么,可能就像我說的這樣吧。
當然了,iPad確實是個藝術品。iPad也做了很多藝術工作。
當我第一次看到無人駕駛車時,我也曾感嘆,“這真是藝術品?。 ?/p>
今天我在某件東西上隨意留下的指紋,未來可能都會變成藝術品。
15、“有人說,所有人都應該像奴隸一樣干活兒,這樣可能會讓他們效率低下,但也能讓他們持續保持工作狀態——我對此并不感冒。那種方式不可能奏效?!?/strong>
我們一直被客觀環境催眠,以至于認為“正常生活”就是工作中的生活。
如果你沒去工作,那你不是得病了,就是在度過每年那點兒可憐的假期。
即使你把所有事都做的很好,你還是沒有多少休息時間,也不能得到多少樂趣。
一般情況下我都是熱愛寫作的,除非有一個截稿日期攔在我面前。當我想到我的生意能讓人們參與其中時我就很開心,但想到這是工作我就不會那么快樂。
當你需要選擇一條分岔路時,跟著你的真實心意去選擇吧,不要考慮哪條路能賺錢,哪條路關乎工作,就走你想走的路。
16、“我們想要創造一種讓人心甘情愿被其影響的技術。我們想要創造出美好的、體貼的服務和技術,它們一定要足夠實用,實用到人們每天使用它們兩次。就像他們使用牙刷一樣。并沒有多特別,就是人們每天要使用兩次?!?/strong>
這真是太難了!
你可以試試你能不能想到十件事物是能被人們一天使用兩次的?
17、“你需要發明出某些東西,并讓它們觸達用戶。你需要讓你的那些發明商業化。很明顯,最實際、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公司?!?/strong>
我過去和Naveen Jain(譯者注:美國企業家、慈善家)有過一次長聊,Naveen曾靠他早期做的搜索引擎InfoSpace賺了數十億刀。
他還開過一家公司,要在月球上挖掘地球上稀缺的礦產。
但他真實的目標是外星殖民。
我們可能會覺得做這件事的公司真是腦子有洞。但他有的是錢,他可以一直把這件事兒做下去。
他說:
“所有的異想天開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確定這個想法可以賺錢,那就是可以接受的?!?nbsp;
18、“你可能覺得谷歌很好用,但我仍覺得它爛透了。”
K.Anders Ericsson(譯者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提出了著名的“10000小時原則(譯者注:也稱刻意聯系原則)”,這一原則后來被Malcom Gladwell(譯者注:暢銷書作家)發揚光大。
原則的內容是:如果你刻意練習某件事超過10000小時,那么你就可以達到世界級。
在提出這個觀點后,他還想知道為何打字員經常在達到一個速度水準后,無論花多少時間都難以進步了。
經過調查發現,那是因為他們在過程中沒帶著“意圖”。他們覺得自己的速度已足夠快。
你一定要不斷為自己提出新的標桿,和自己競爭,唯有如此才能使你的水平不斷提高。
谷歌很偉大。但它還能更好。保持類似這種想法,才能不斷強迫自己遠離那個大眾群聚的“舒適區”。
如果當時的打字員能夠改變他們對自己技能的看法(建立一種初學者心態),那么這些打字員的打字速度還能更快。
19、“我們曾許下這樣的諾言:不作惡。我要讓我的公司去做對用戶、對顧客、對所有人有利的事情。所以,如果我們能堅守這個諾言,我們就能做出一番有益的成就?!?/strong>
許多人在探討谷歌的成功時,都沒有抓住要點。
要點應該是:超越金錢的價值觀。
生意就是,一群有著共同目標的人,去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而所謂價值觀是,我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想要顧客感到愉悅,想讓員工積極進取等等。
一旦你失掉自己的價值觀,你也就賺不到錢。這就是為什么家族企業往往過繼到第三代時就會死掉。
創始人的價值觀被自己的后代不斷減損,直至消磨殆盡,此時公司也就關門大吉了。
我和Dick Yuengling(全球最大的獨立啤酒生產商及其家族企業的第五代傳人)討論過這個問題。
他的家人是這么解決價值觀傳承問題的:生意不會被一代代繼承,下一代人必須從上一代人手中把生意買走。
為了做到這點,家族中每一代人都需要自己的價值觀,這是一種很新穎的方式,它能幫助家族企業保持活力,持續前進。
20、“我認為設立一個光芒萬丈的夢想會讓實現目標變得更容易。因為沒人會這么瘋狂,這樣你才沒有競爭對手。事實上,據我所知,沒幾個人會有這么瘋狂?!?/span>
我們的父母時刻惦念著怎樣讓我們過得更好,他們教誨我們如何成為優秀的大人。
我們的學校也惦念著我們。
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老板、政府,都惦念著我們。
但只有當所有人都認為你瘋了,你才算創造出一番驚世駭俗的事業,并成為世上獨一無二的那個人。
因為你已經不再那個人類聚居的舒適空間,所以你的競爭對手,只有那幾個和你一樣瘋狂的人。
21、“記得半夜從一個栩栩如生的夢中醒來的感覺嗎?如果你不立刻用筆或電腦將夢記錄下來,第二天早晨你絕對會把它徹底遺忘。所以,別再做夢了,去創造。當一個偉大的夢想出現的時候,別讓它溜走?!?/strong>
我曾寫過的文章中,至少有十多篇是在大半夜醒過來寫的,而這些文章的內容往往是記錄我第二天早上要做的事。
我要狠狠打我的腦袋,告訴自己,我到明天早上肯定就把這些事忘!光!了……一定要記!下!來!
大半夜強迫自己醒過來很難。這就是第二天醒來唯一記得的事了。
22、“我一直覺得技術應該為那些重要的工作作出貢獻——如發現、組織、社交,這樣用戶就能做一些對他們來說愉悅的事情:生活和愛,不用成天和干巴巴的計算機較勁!那意味著我們的產品一定要實現協同工作。”
這是個很有深度的問題——你是誰?如果你有一個機械手,你還是你嗎?
如果你失去一只手,你就失去了身體一部分,所以你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了嗎?
如果你的大腦被植入一根管子,能讓你更接近谷歌的服務,這會不會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
當書本被發明時,人類的記憶力衰退了。我們不必去記憶很多事情,因為我們能在書本上找打答案。
這樣一來,難道我們的頭腦越發偏離了人類的范疇嗎?
我敢說,谷歌的崛起讓我們的記憶力又遭遇了一次磨難。這意味著我們的意識也深受其害了嗎?
當我們發明火,它替人類分擔了一部分消化任務。這使我們的胃不再像人類的胃了嗎?
隨著技術對我們大腦和身體的關注日益加深,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做一些以往做夢不敢夢的事情。
技術讓我們可以學習、探索并創造出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它讓我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23、“一段時間后,我們推出的高使用率的產品會為谷歌和合作伙伴帶來顯著的收益,就像今天的搜索引擎所做的那樣?!?/strong>
這就是為何拉里·佩奇要把谷歌轉變為Alphabet。
不要把你的全部精力都花在解決諸如“如何不斷改進產品”的問題上。
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解決那些更困難更本質的問題上面。
如果總是把眼光局限在“我該如何幫助一億用戶”,谷歌今天的下場估計就和博德斯書店一樣了(博德斯書店在把它的銷售業務都外包給亞馬遜后很快就倒閉了)。
這對于個人來說有何啟示?
不要做公司里一顆微不足道的螺絲釘,想出辦法給自己騰出更大的舞臺。
思考如何用多樣的方式幫助人們,這將從根本上為你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有了影響力,你才能為人類創造一個健康、友愛、和諧、富裕和自由的世界。
OMG,這答案太長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這已經是被我砍掉一半的長度了。
如果我每天早上醒過來,都用拉里·佩奇這些警言提醒自己,那么我一定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這也是為何他會在谷歌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一個Alphabet。
他想拯救世界。想要拯救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