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業的明天是什么樣天?
來源:小塞叨逼叨(微信號:xiaosaishow)
1. 花花徐微寫了一篇叫《廣告業還有明天嗎?》,引來老金的15條雞湯(《我們要在傳播這條道路上走多遠?》)。戈多讓我寫幾句,那就寫幾句,算是續個狗尾。十幾前的故事發生很多,業內的朋友老金、勞博、晃悠、阿三、鄧斌、燕東都還在各自的領域干得風聲水起,其實都沒離開廣告行業,因為熱愛吧。
2. 還有一些當年的朋友,已經看上去不像廣告人,比如痞子,做亞洲吃面公司,但是依然跟創意有關,只是玩的邊界更寬了。有些傷感的是,很多當時熱情滿滿的創意人,已經不再出現在廣告江湖,比如當年有一個廣告論壇“左岸咖啡館”里的Fancy,七刀客,稀有品種,Willam等等。
3. 談到廣告的熱情,出道時的那會兒,我們心目中都有很多標桿式的人物,那時候從業的人比較單純,一干文案就干四五年,認為資深可以用五年以上來形容。換現在,創意人誰還等得及,靜下心修煉自己的,還有多少?沒有作品也敢開高價的都很多。因為有些新銳創意公司HR唯一的口頭禪是“缺人”。隨著創意人滲透到媒體,甲方和創業,未來人的競爭更慘烈。
4. 記得有一個故事印象深刻,奧美一個實習生從剪報開始,剪了整整一年報紙后才開始做創意,如果你現在還讓一個新人這樣傻傻的堅持。他可能會罵你傻逼。
5. 廣告人的出路這個話題不知道談了多少回。誰也沒有最好的通道,不過看得相對清晰的可能也就做個自媒體,變成段子手,但這種也就是一個人的商業模式。整不出太大的想象力。
6. 資本進入廣告行業,我倒覺得好處大于壞處。熱錢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講是機會,錢和美女聚集的行業都不會太差。未來中國廣告行業競爭格局里,中國式的廣告集團終于有機會跟4A來PK,而不是十年前的一手遮天。在傳統營銷領域4A的優勢還是很明顯,但未來在數字和Social領域,就不明顯了。傳統品牌客戶式微,大量的互聯網品牌崛起對4A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7. 至于從業人員去媒體,去甲方或者自己創業,不同的選擇道路都有利弊,看自己擅長什么?找到自己當下最合適的生態環境,比盲目騎驢找馬要強多了。無論去哪一方,做出讓行業尊敬的案例才是最重要的。
8. 這是我們其中一個事業部老大秋哥的話“Social時代,要求更快的速度,甲方乙方無縫鏈接是個趨勢,而且Social要逐漸延展到生產研發的部分去以后也會有更多的甲方慢慢組建自己的數字團隊,現在大公司的變化可能還慢些,小的或者互聯網化的公司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大家感受下。對于壞公司而言,會越來越壞,對于好公司而言,也是更大的機會。
9. 目前越來越多的新銳公司出現是好事,百花齊放,讓創意熱店有多種可能性。像W,環時,KARMA,維拉沃姆,有門,天與空、找馬這些以創意策略為主導的公司,讓我們至少對這個世界還抱有希望。用創意讓廣告的行業變得體面一些。
10. 雖然說廣告行業沒有像互聯網行業那樣忽悠資本這么容易,但是這個行業已經變得跟以往有很多不同,一些品牌咨詢公司可以用品牌咨詢+資本變身為孵化器。一些內容制作公司可以變成獨立IP公司。一些垂直營銷公司可以從服務向產品和產業鏈進行轉型。出路肯定越來越多,但是首先你得在某一垂直或細分領域做到最牛逼。
11. 這個世界聰明的人太多,但聰明的人,最難得的恰是傻傻的堅持。特別是創意人,創意人創業不怕沒創意,就怕創意太多,不夠專注。
12. 野心驅動這個行業的發展,這種野心不光是“成名”的野心,更多是通過專業和專注解決大量互聯網品牌營銷問題的野心。當成名后,你的能力接不住你的名聲,也會快速地被這個時代淹沒。所以,不要輕易引爆自己,否則就是自殺式的營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