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媒體思考:為什么這個公眾號獲得了原創功能?
前言:今天公眾號號獲得了微信邀請的評論功能,作為一個微信運營者,心情大家是理解的。其實上個月我們就獲得了原創功能,只是沒時間寫東西來,沒想到今天又獲得了評論功能。感恩微信的認可,今天就寫點關于自媒體的東西。前半部分是寫關于微信原創功能的研究,后半部分是寫關于新媒體營銷的觀點。
來源:微號推(微信號:weihaotui)
原標題:為什么這個公眾號獲得了原創功能?我的自媒體思考
大家都知道公眾號的原創功能和評論功能還是屬于內測階段,只有微信邀請才能開通(名人大咖除外),需要是堅持發布原創文章,以前還要求年滿一年,現在已經沒有對時間要求。但是很多公眾號已經創建了一年甚至兩年,也發很多原創文章,還沒收到邀請。大前鋒跟幾個同時間段內被邀請的號聊了下,發現有以下幾個共同點:
1.公眾號運維規律,內容優質。
大家運營的賬號文章發布時間都比較規律,而且發布的內容都比較優質。2. 微信主推原創,部分原創號也將獲取原創功能。
微信原創功能以邀請原創為主,現在部分非百分百原創的賬號也獲取原創功能,可見微信主推原創功能,微信原創時代已經到來。7月24號,微信官方發布了公眾平臺支持原創文章選擇轉載類型。具有原創聲明功能的公眾號,在對文章進行原創聲明時,可以選擇該篇文章允許轉載或禁止轉載。可見在大力推動原創賬號,所以這段時間有很多已經獲取原創的賬號也獲取了評論功能。
3.公眾號粉絲互動頻率高
我猜測這可能是隱形評判標準之一,賬號內容是否優質,除了閱讀量,最能考核賬號的質量就是就是粉絲的互動性。
上面是關于公眾號原創功能的一些研究探討,下面寫寫我對新媒體營銷的一些看法。
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免費營銷?
移動互聯網我個人覺得是一個極其缺乏內容的時代,缺乏優質的內容。基本上所有的媒體都缺少優質內容,如果有好的內容,干貨性的文章,你投稿基本上是求之不得,甚至有的會付稿費。像虎嗅、36氪、百度百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A5站長網、站長之家、梅花網、市場部等網站,以及當前比較火熱的自媒體像鳥哥筆記、app運營之家、姑婆那些事兒、手游圈內人等,都是樂意免費發布一些干貨性的文章。微號推一直以來都接受大家的投稿,所有的干貨性文章都是免費推送,并保留作者的所有信息,打賞歸原作者所有。 對于雙方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良性循環。
把自己職場上的經驗所得或者生活中的小感悟總結分享出去,十幾個媒體紛紛轉載,還怕企業沒有曝光,自己沒有知名度嗎?這是目前比較好的營銷手段之一,借助別人的平臺資源,免費傳播自己。
當然了,從更深一點的層面去看,不是簡簡單單的曝光,已經是能力的升華
1、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
有經驗是一回事,能把經驗總結沉淀下來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有工作經驗的人,在操作上是有經驗的,但是遇到新的問題可能又措手不及了,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好好的將以前的經歷做沉淀。而將經歷寫出來,正好是一個沉淀的很好方式。2、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很多人步入職場這么多年,但是一提起人脈,朋友資源寥寥無幾。而有的人進入職場一年不到,好友就五湖四海(當然不是指微信好友,是實際有過合作關系或者關系很好的),手里積攢的資源非常的豐富,在職場上“混”得如魚得水。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
我認為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者尊重,首先你一定要是一個勤奮肯干事的人,不一定是能干,肯干就行。領導安排的事情要一絲不茍地執行掉,這樣你至少在領導這關是被認可的;其次你單單勤奮能干還不是不夠的,能干但是別人不知道那不是白干了嗎,所以你還要讓別人知道你是勤奮能干的人。那怎么讓別人知道呢,逢人就說##項目是你完成的? 我認為這是不科學的,而且效果是反的。
我覺得要讓別人知道你并認可你,一定是在分享的過程。當別人遇到類似的項目時,你將自己操作過的某個項目的心得經驗分享給對方,我相信對方一定會認可你,并把你當朋友。所以說把自己知識經驗分享出去是獲得別人認可的最佳方式。
3、得到一份完善的履歷,一份優質的工作
畢業季、跳槽季,大家每次找一份新的工作時,都會HR問到一個這樣的問題“你之前干過什么,有什么收獲”,很多人簡歷空白,沒有太多值得說的,讓人聽起來眼前一亮的東西。但是善于總結的人,平時在各大媒體發過文章的人,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的簡歷里會這樣寫著,在某某公司期間,做什么事情,并在###等網站發表過###文章。一般HR看到這里,都會特別留意,并去網站看一下你寫過的文章。這樣的人跳槽(別挖可能性更高)一般面試時,HR或者老板都不會問些小兒科的問題,基本上聊聊會就進去談薪階段,此時你的籌碼是很高的。原因很簡單,你已經提前被認可了。總之,營銷推廣是一個“能干+巧干”的工作,每一份經歷多多總結和沉淀,你的成長步伐一定比別人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