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來襲,全世界的品牌都在借勢“搶戲”
本文已經(jīng)作者授權,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侏羅紀公園》席卷全球,視覺感官受寵了,品牌自然不會錯過這種“試鏡”的機會。
一部全球熱賣的電影,品牌借勢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電影里一個重要的角色,我今天要化身有血有肉的“演員”,我要演出“風情萬種”,此刻,我是一個有“血性”的狠角色。

一旦確認這條借勢準則,我們來評判品牌的借勢表演到底是好是壞就容易多了。
國際社交媒體twitter上的借勢也相當洶涌,twitter上的相關熱門標簽包括#the park is open,所以法文就是#LeParcEstOuvert(恐龍園開門啦!),還有#Jurrasic world(twitter的hashtag只有一邊#,恩恩~)。
1、 法國膨化食品品牌 Curly
文案:經(jīng)過我們的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最初的梁龍是用這個喂的 #傻傻很好吃”。#ConMaisBon(棒棒噠!)是品牌的slogan。
Curly 是法國本土膨化食品品牌,品牌用了借勢的最基本的點:熱點都是吃我的產品長大的。有點小心機的地方應該就是圖片的放置方法吧,拼圖一下,增強視覺效果。

2、谷歌法國
文案:@Googlechrome 的小恐龍在侏羅紀世界里沒有角色:(因為)太可愛了。
谷歌法國走起賣萌路線。其實中間的背景小心機是:chrome的小恐龍是在斷網(wǎng)的時候會出現(xiàn)的。
所以這不是一張常規(guī)的借勢圖文,而是一種交互式的借勢,網(wǎng)絡不好,恐龍出現(xiàn),谷歌是把借勢放到了產品設計中,更有趣。

3、法國教育部
文案:法國高考(Bac)也要強勢回歸了。。看看我們所有的建議吧:xxx。
OMG,法國教育部官微也好拼,考試+娛樂融合,算是寓教于樂么?這里面的小心機就是:法國高考就是下周,6月17號到23號。也不知道法國的高考到底是個什么盛況,數(shù)學應該不難吧,哈哈哈。
公共事業(yè)機構也如此拼社媒是個好事情,能打造親民形象,不古板,可被娛樂。

4、法國家電 Boulanger
文案:在Boulanger,我們讓恐龍黯然失色(to put somebody in the shade)#侏羅紀廚房
Boulanger是法國賣家電的,相當于法國蘇寧,恩恩,就這么理解吧。
這......風和君想,這是要把恐龍煮了么?(玩笑話~~)當然背后的寓意是野心勃勃的。這里的借勢動作就是,向借勢熱點挑釁,一般挑戰(zhàn)權威還是能博取一些關注度的。比如張馨予挑戰(zhàn)范冰冰......

4、面包醬 Nutella
文案:準備好馴服你的面包龍了么?
Nutella(能多益)是意大利廠商Ferrero生產的面包醬。Tyrannosaurus Rex是侏羅紀世界里面的一個變種霸王龍,Tartine是涂片面包的意思,這里tartinaussaurus 新創(chuàng)了個詞。“創(chuàng)造新詞”這個小心機每個國家都有,中國品牌圈也會經(jīng)常冒出各類新詞,當然輸入法打不出來,必須通過圖片PS的方式,然后各種爆炒。國外呢,其實幾個字母排列組合一下就好了。
這里的借勢動作有兩個,造一個新詞把自身產品當成恐龍,然后面包醬馴服恐龍,也有挑戰(zhàn)權威的含義在里面。只不過一切都是用娛樂化的方式。
但是呢,文案比圖片好,圖片氣場太弱。

5、法國基建服務公司 Kiloutou
文案:我們今天也開園啦~。。。cc @OmarSy
這個品牌是重工業(yè)的,B2B領域的。Kiloutou是法國基建服務公司,出租施工設備,提供相關服務,吊車起重機翻斗車什么的。(就是造樓建房工程隊呀,咱國內的工程隊公司估計很難有做交際花的野心了,⊙﹏⊙b汗)
風和君想說,這個非常傳統(tǒng)的行業(yè)領域品牌的借勢動作一點都不傳統(tǒng),工程隊帶著卡車吊車起重機殺到侏羅紀公園,這畫面感是有的,毫無違和度,品牌十分“搶戲”。另外,@Omar Sy,這是一個法國演員,出演過《無法觸碰》,在侏羅紀電影里有出演角色,最近兩年蠻紅的。品牌調戲娛樂明星,好現(xiàn)象,品牌+娛樂的雙管齊下。
好了,這里,風和君再次強調,社交借勢不分行業(yè),不分品牌,B2B品牌們,不要自卑地覺得自己不適合做社交媒體,人家法國的工程隊,這么傳統(tǒng)的行業(yè)也在拼社交。

6、HTC 法國
文案:侏羅紀公園再度來襲,小心震動!
HTC法國發(fā)揮得也不錯。文案里的"震動"比較有劇情感,手機插到恐龍腳印里,有懸疑劇的感覺,此刻的“震動”就是手機的一個標準動作,無需過多挑染,全身也是散發(fā)出各種“戲”。

7、銳步法國
文案:侏羅紀如果只有一個經(jīng)典款,肯定是它!
銳步法國,時尚混搭風,配上叢林迷彩風的圖文,不做叢林野外真人秀真的太可惜了,哈哈哈。
整個基調沒有上面幾個品牌那么激烈,大約也是就這品牌調性做出的最大發(fā)揮,圖文比較簡約。

8、Cultura
文案: 恐龍們,在電影里還是比在政治里好嘛,是不是?
Cultura 是指賣書、dvd、文具、樂器等等文化/音像產品的店,有實體也有網(wǎng)店。所以該品牌做的借勢是有點高冷的,dinosaur 比喻過時、落伍的人或事物 (法語英語都有這個意思),說到政治呢,故事就各種離奇了,這里就不能八了,大家可以細細體會一下,哈哈哈。
圖片的設計是美的,可以理解為多種寓意,或者是被恐龍撕扯過的?又或者是......

9、果汁品牌 Oasis
Oasis是法國賣果汁的一個品牌,這個心機婊就是在玩文字游戲呀,但是玩得還真不錯。侏羅紀的英文不是Jurassic么?它這里改成了“Jucassis”,法語中是“黑加侖汁”的意思。
Le Parc(法語:公園) est ouvert!中把“Parc”改為了“Poirc”(法語:梨)。真的是把水果單詞各種強勢植入,由于字形相近,一下子也看不出來呢。所以說,文案在每個國度都能玩出一片芬芳出來。

10、嘉士伯啤酒
Carlsberg(嘉士伯)啤酒也是拼的,本身綠色的罐身就有叢林色彩。這文案的意思是要恐龍去喝一罐啤酒,然后更High更瘋狂么?
此項借勢比較平,其實借勢其實就是要給大家各種聯(lián)想的空間,因為受眾的思維是不受控的,也不要去規(guī)劃受眾會怎么想,這是一個傻命題。但是,要讓受眾“入戲與否”,就得看品牌的各種演技了。

11、雀巢法國
文案:如果都是這樣開始的話,那咱也有兩百萬年的工齡了。
雀巢法國原來是從恐龍蛋里面出來的呀?這里也有品牌的小心機,雀巢的slogan就是“一切從雀巢咖啡開始”,搭著從恐龍蛋里生出來,也是把自己品牌光輝形象綻放一下。

12、雪鐵龍
雪鐵龍也是玩起了“park”的一語雙關,park在英文中除了“公園”外,還有“停車”的含義,所以借勢推廣停車系統(tǒng)也是拼的。
但是呢,話題不夠勁爆,聽說雪鐵龍法國還是偏保守的,那么就這樣吧,好好體驗一把參與的感覺。反正他們品牌也看不懂中文,無法上微信,哈哈哈,我就弱弱吐槽下了。

13、可口可樂
文案:公園開門了,你們準備好了么?!#選擇快樂
可樂在法國和英國的圖文是一樣的。圖片做得不錯,至少配色有層次感,相比可樂中國清一色的“紅”,多些色彩,視覺感受愉悅些。
14、YOLO
文案:誰餓到最后?
YOLO是一個速凍披薩品牌。croc有獠牙的意思,一語雙關,能搭著電影做一點入戲。但是整個畫面太平淡,有些出戲的感覺。

15、奔馳美國
奔馳美國直接就給自己拍起了叢林越野大片,各種“秀肌肉”。
16、JEEP 南非
這是JEEP南非參與的品牌借勢,將車身植入影片元素,在社交媒體上玩的租車互動。
17、樂高
樂高玩具從來就是最好的借勢對象,這么看恐龍,也不是那么恐怖了呢。第二章樂高在恐龍化石(有點像琥珀)的圖片,質感美美噠。


18、Barbasol
美國老牌剃須膏Barbasol推出限量版,想必是和影片做了合作,定制化瓶身也是當時尚單品在收藏。
好了好了,海外twitter秀先告一段落,咱們回到國內品牌圈,看看有啥不一樣的玩法么?
19 & 20、TCL & 酷派
先看兩個手機品牌,TCL也是一個土豪中的戰(zhàn)斗機,好像海外電影都能談到合作或者植入,所以定制一些周邊產品還是能吸引人氣的。酷派呢,只能玩玩圖文借勢了,比之前的有進步,簡單大方,不要堆積太多沒有用的文字信息就對了。
21、英特爾
英特爾把各種芯片組裝成了一條恐龍,因為芯片也是綠色的,倒也搭配,只是這變異的恐龍造型就沒有那么美麗大方,威猛霸道了,哈哈哈。
22、海爾熱水器
海爾熱水器的這次借勢怎么說呢?毛病就是品牌不懂娛樂新聞的玩法,本來驚險刺激的場面偷個東西當然偷個便捷輕巧的東東了,熱水器這么笨重,誰偷誰倒霉,還不被恐龍活活給吃了呀,包括那熱水器。還不如給恐龍洗個熱水澡呢?既然是做熱水器的,做戲做全套,恐龍都能洗你們家的澡了,更別說人了。做點娛樂帶感的話題不是很好木?

23、搜狗
搜狗只是在首頁放了一個背景板,相比上面的谷歌法國的產品設計植入,缺少了些靈動。
24、林肯
林肯車這么肯賣萌,確實接地氣的一回,接地氣并不等于不時尚,這么看還是蠻青春活力的。造型凹得不錯~
今年的借勢品牌不多,可能還在準備,風和君搜了一下過去幾年的微博借勢圖,也可以看看這幾年借勢有啥變化沒有呢?
這是奔馳14年的借勢,穿了一身迷彩裝,相比twitter上而言,缺了點洋氣。

這是13年的路虎借勢,簡單的街拍風,不過脖子可能要歪一下的哦。

這也是14年天天果園的借勢,凹造型而已,笑笑也就過去了。

下面這個是12年馬自達的借勢,這是走的海洋沙灘秀么?

13年的三菱重工空調的借勢,不知所云,把自己旗艦店比喻成侏羅紀公園么?
沒有差評只有更差評!
這是社交媒體沒有入門呀,哎,只是這是兩年前的作品了,每個品牌都有一段“黑歷史”的。(明星也一樣~)

13年的雪碧,那會讓還是小清新的路線,各種發(fā)抖是需要碳酸飲料的那種爽快么?

這一次的借勢呢,還是有些閃光點可以借鑒的,尤其是一部熱門電影的借勢,每個品牌一定要當自己就是一個角色,只要能“搶戲”,為自己設計各種好玩的劇情就好,這就是外圍的“病毒炒作”嘛,絕對不要端著,一定要豁出去演出不一樣的色彩。
高手在民間,很多時候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品牌反而豁得出去,敢玩兒。
借勢就是一種神演技,敢想敢玩,才能各種“搶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