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熟悉的品牌,落到了4位腦洞插畫師的手中……
近兩年來,品牌方十分熱衷打造自己的“人設”。
而“人設”一詞看似新鮮,實際上與大衛(wèi)·奧格威(David Ogilvy)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品牌形象論如出一轍。奧格威認為,每一則廣告都應是對構成整個品牌的長期投資,而每一品牌、每一產品都應在大眾的心目中投射出一個形象。
那么,如果真的將耐克、可口可樂、肯德基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品牌變成“人”,他們會是什么樣子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國外4位插畫設計師創(chuàng)作的“品牌擬人”系列插畫,看看他們如何用畫筆詮釋這種有趣的想象力!
1、菲律賓插畫師Ozumii Olsen
Ozumii Olsen來自菲律賓,是一位年輕的數(shù)字插畫藝術家。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孩,今年才剛剛從大學畢業(yè)。
在2017年4月,她隨手一畫的快餐店擬人形象在網絡上得到盛傳,不僅在國外的Facebook、Twitter上能看到Ozumii的作品,在國內的微博上也得到了許多轉發(fā)和點贊。
在此之后,Ozumii又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星巴克、DQ冰淇淋和谷歌Chrome瀏覽器等十幾個品牌的擬人插畫。她嘗試擷取這些知名品牌的主要色調和品牌形象,將諸多意識層面的元素落實到筆尖,把“品牌”創(chuàng)作成一個具象化的“人”的形象。
Ozumii的插畫作品看起來十分細膩,像極了日本二次元中的人物角色,自然也更容易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肯德基
漢堡王
麥當勞
肯德基&麥當勞
星巴克
DQ
Denny's
IE瀏覽器
谷歌Chrome瀏覽器
火狐瀏覽器
2、韓國插畫師Sillvi
可口可樂、雪碧、芬達……沒人不愛喝“快樂水”,但如果它們變成了“人類”,會是什么樣子?
出生于韓國的加拿大藝術家Sillvi (ins:@silvi_illustrations)巧妙地將一些最受歡迎的飲料變成了人物,他們從此擁有了自己的擬人形象。
Sillvi對每個插圖都進行了大量仔細的考慮:
每件藝術品都花了我兩個小時才完成,因為我有14個,我花了大約28個小時完成這個項目。
在開發(fā)我的角色時,我主要關注兩個元素:徽標本身的美感和蘇打水的味道。在畫他們的角色之前我也喝了一些。
在Instagram上,Sillvi先后發(fā)起了次系列插畫活動,包括飲料主題的“If Sodas Were Characters Series”、汽車主題的“If Cars were Characters Series”,以及品牌“黑化后”的“If Fast Food Mascots Were Super Villains(如果快餐品牌都變成了超級反派)”。他稱這些互動為“fan arts(粉絲藝術)”:
我一直在嘗試各種不同的主題,鼓勵我在社交媒體的粉絲和我互動。
我得出的結論是,人們對他們已經熟悉的事物會更感興趣。因此,我決定對著名的軟飲料品牌進行自我改造,使其更加獨特。
If Sodas Were Characters Series
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
可口可樂-零度可樂
芬達
雪碧
If Cars were Characters Series
大眾
捷豹
特斯拉
寶馬
吉普
福特
If Fast Food Mascots Were Super Villains
麥當勞
肯德基
漢堡王
Wendy's
星巴克
3、菲律賓插畫家Joseph Luna
來自菲律賓的插畫家Joseph Luna喜歡重新思考品牌的意義,并把它們創(chuàng)作成帶有各個品牌氣質的系列插畫。
他的想法是:“改造我們日常接觸的這些品牌,把它們變成一種有趣的擬人形象”。在Joseph Luna的繪畫中,每個擬人角色的頭部都是品牌最有名的產品,與品牌相關的其他元素由此散布在周圍。比如Adidas的形象是“球鞋頭”的人,而Instagram的形象則是拿著手機自拍的人。每個品牌擬人形象都有自己的角色設定,而這些設定則通通來自于品牌自身和品牌帶給我們的感覺。
Joseph Luna的畫風自成一派。這種看起來漫不經心的、隨意的筆觸,為插畫增添了強烈的粗獷感。
Apple
Adidas
Microsoft
YouTube
4、阿根廷插畫師Mau Lencinas
Mau Lencinas是位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插畫師和動畫師。他前衛(wèi)、獨特的插畫作品融匯了包括都市、賽博朋克和動漫的多種元素的混合。他筆下的角色多以日本“不良少年”以游走在東京街頭的小混混為設計主題,嘻哈復古未來主義和城市街頭時裝的混搭,并使用大量日本傳統(tǒng)元素。
令人驚訝的是,Mau Lencinas自稱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只靠瀏覽藝術作品來嘗試畫畫,并且他也從來不看漫畫。
Mau Lencinas最愛用的色板
在Mau Lencinas的其中一組系列插畫中,他描繪了街頭服飾和日本元素之間的關系。Mau Lencinas想象出男性化和女性化的人物形象,讓角色穿著整套的Nike、Adidas、Stussy等運動潮牌服飾,展現(xiàn)出品牌不羈的街頭氣質。
Adidas
Nike
PUMA
Vans
Stussy
Dickies
FILA
Kappa
PALACE
雖然上面四位插畫師來自天南海北,但相同的是,他們嘗試用自己的專長和風格,詮釋對品牌的理解。
用富有想象力的腦洞和帶有個人色彩的筆觸,把“品牌”這個冷冰冰的、讓人看不見摸不著的詞,變成了一幅幅具象的肖像畫。或許其中個別作品因為過于主觀而有失偏頗,但把“品牌”和“人”融為一體的創(chuàng)意,不僅是插畫師們靈感的宣泄,也浮現(xiàn)出品牌在大眾心中潛移默化累積的形象。
參考資料:
*圖片及照片素材源自ins:@Mau Lencinas @sillvi_illustrations; Twitter:@Ozumii,已聯(lián)系本人,侵權刪
7 Ilustrasi terinspirasi logo perusahaan ternama ini keren banget
An Artist Imagines If Popular Sodas Were Cartoon Character
Manga Mondays ~ Mau Lencinas
This illustrator transforms 14 famous brands into humanoid characters
阿根廷視覺藝術家/插畫家199HATES (Mau Lencinas)筆下的日本“不良少年”
JOSEPH LUNA
數(shù)英用戶原創(chuàng),轉載請遵守規(guī)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