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潛規則:打敗你的不是AI,而是人性 | 一個符號工作室
作者 | 金鑫YOYO
來源 | 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
2025開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工具,如同一群脫韁的野馬,正以“降本增效”的名義重構各行各業。
然而,當我深入某些行業親身實踐,或與一線老板交流需求痛點后,才發現:AI雖然能為很多行業增添光彩,降低生產力成本,但不是決定一個生意是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真實的情況是:每一個細分市場,都遠比你想象得更加復雜;每一個行當,都隱藏著非公開的經驗知識。
AI歸納“明規則”是一把好手,但未必能搞定那些“潛規則”。很多生意人也不是被AI打敗的,而是被人性打敗的。
一、廣告行業:AI淪為職場內耗的工具
年前就聽說,廣告行業現在出現了這種荒誕現象:乙方用AI創作完內容,給甲方過審時,甲方還會用AI對內容進行批評指點,再返還給乙方。
這就導致雙方不僅沒有通過AI降本增效,反而還因為有了AI,增加了博弈的復雜度和內耗程度。
本應減輕乙方工作強度的AI,最后竟然起了反作用。
我想這是AI應用商應該深度思考的問題:如何讓AI變成一個能夠平衡甲乙方權益的工具,而不是增加雙方矛盾的工具。
比如開發一個甲乙方多人協同工作的AI智能體,等等。
只有當AI真正造福行業,才能被所有人接納,否則依然會有人選擇抵抗。
二、跨境電商:AI規避不了平臺政策的變化
最近,我在研究跨境電商,一開始只看到了利好面:比如用了AI后,運營效率增長了多少倍。
但這種沖動讓我忽略了最基本的問題——平臺考核規則。
比如,一個亞馬遜新手賣家可以用AI模特將上新效率提升3倍,但可能會因為平臺的新一輪合規審查,而損失三個爆款鏈接;或者因為侵權問題被投訴,導致資金凍結,等等。
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比你用AI提效帶來的利益更大。
AI在這個行業反倒成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可選項,有它沒它只不過是效率有高低。可是沒有一家AI應用商,敢拍胸脯保證你不會出現這種風險。
換言之,影響你生意的致命點,有平臺規則的制約,也有大國博弈的“不可抗力”,更有中國賣家潛藏在背后的惡意競爭…
上述復雜的干擾項,哪一個不比AI帶來的殺傷力更強?如果AI沒有解決這些需求痛點,那么它賦能生意的程度就非常有限。
三、洛麗塔服裝:AI無法撼動KOL的圈子話語權
現在用AI做服裝草圖,從技術上來說已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否所有服裝生意都能靠AI來改造工作流呢?似乎也不一定。
(本文為付費文章,試讀至此,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一個符號工作室”閱讀全文)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