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健康家”,如何區(qū)分品牌、IP、精神領袖?
春節(jié)檔網友集體吐槽射雕電影是大爛片的時候,射雕電影票房仆街了。
這一周全網吐槽的是“董明珠健康家”。
從“格力專賣店”,到“格力董明珠店”,再變成“董明珠健康家”,品牌從門店的主打,退到消失不見。
格力成立四十多年,是消費者心中的電器老品牌,“董明珠” 是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嗎?
這個問題,在網上兩極分化,當然負評占大多數。
1
格力是品牌,董明珠是IP、董明珠也是(目前)格力的精神領袖。
這三者之間,是否可以直接劃等號?
格力現(xiàn)在的做法,是直接劃上了等號;意味著以往消費者對格力的品牌認同,以后要轉移到“董明珠健康家”的認同了。
這個愿景是否能夠如愿以償?
市場的檢驗結果比較滯后,可能需要半年時間。
輿論的檢驗結果極為迅速:“難評、市場部天塌了、格力瘋了……”,任意打開一個社交APP,如此觀點一致的網絡吐槽并不多見。
對網上嘩然一片的負評,格力也做了公關回應,重點表達了3個意思:
1、董明珠作為企業(yè)的頭號流量,通過捆綁她個人 IP,極大提升了格力品牌的曝光度。(完全無視大量負面話題對品牌的危害?)
2、“董明珠”是格力自有注冊商標,所以格力專賣店改為董明珠健康家,不存在品牌個人化的行為。
(這個解釋很牽強,企業(yè)保護性商標注冊是為了避免惡意競爭,不代表這些注冊商標有真正的品牌價值,況且,大眾不會因為你注冊了董明珠商標,就認為董明珠是一個商標,不是格力的董事長。)
3、格力戰(zhàn)略升級推出“董明珠健康家”目的,是希望要用非常快的時間去突破整個終端市場和消費者認為“格力只有空調”這樣的刻板印象。
只能說,品牌方對網友的反應解讀過于一廂情愿,從鋪天蓋地的負評里,能得出網友突破了“格力只有空調”的刻板認知?
網友只覺得格力很瘋狂,企業(yè)家本人很慈禧而已。
去年東方甄選小作文事件,由全網負評引發(fā)股價大幅下跌,最后導致組織分離,董宇輝出走獨立創(chuàng)業(yè)。東方甄選業(yè)績明顯下滑,截至2024年11月30日止六個月,持續(xù)經營業(yè)務凈虧損9650萬元。
格力2月13號發(fā)布“董明珠健康家”戰(zhàn)略至今,格力股價下跌5.61%,市值蒸發(fā)137.97億人民幣……前車之鑒,怎能視而不見。
2
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都是先有觀點,再找依據;所以很難形成共識。
其實不必去揣測格力改名的內部動機,需要客觀審視的是,”董明珠健康家“的命名,是否擔當得了格力品牌全屋健康家居產品戰(zhàn)略化轉型的使命?還是一場僅僅限于“IP流量”話題引爆的狂歡?
董明珠女士身為格力的董事長,過去一直強化個人IP,讓自己成為格力品牌的營銷重心,格力大量的戶外媒體曝光畫面,都是董明珠女士作形象代言。包括在產品上進行個人形象的植入——停產的格力手機,因開機畫面是董明珠頭像,這一直為消費者所詬病。
從營銷角度來說,企業(yè)品牌和領袖IP如果形成戰(zhàn)略協(xié)同,是最好的效果。創(chuàng)始人IP,本質就是行走的廣告牌,行為和語言都代表企業(yè)形象,更具備互動力和親民性,拉近消費者與品牌的距離。
但是,這對領袖IP本人的人格魅力要求也是極高的,我們所知道的雷軍、于東來都是相當成功的領袖IP, 任正非先生作為華為的精神領袖,更是備受社會尊敬。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作為領袖IP,既傾心助力企業(yè)的壯大發(fā)展,又有清晰的邊界感,不會把個人名望凌駕于企業(yè)品牌之上。
董明珠女士雖然通過各種廣告宣傳、產品植入,把自己和格力品牌進行了強行綁定,不等于這個領袖IP在消費者心中就有向往價值。
領袖IP 不同于物理產品,是天然的精神屬性,社會認可度是其價值的唯一標準。
這些年來,董明珠的領袖IP營銷對格力品牌的推動,并沒有起得良好的社會效果,歷來負面爭議居多。
多種來自內部的吹捧曝光令人不適;身為人大代表的她,提交強制家電報廢的提案,也引得媒體評價“吃相難看”:把消費者的舊電器扔了,消費者就會買你的新電器嗎?
創(chuàng)始人作為企業(yè)的精神領袖,是組織內部的定義。
精神領袖可能是企業(yè)或企業(yè)文化的締造者,并不等于企業(yè)或品牌本身。
創(chuàng)始人作為企業(yè)的領袖IP,則是社會外部的定義。
如果外部不認同這位領袖IP的言行,TA對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又能起到多大的正面推動呢?
況且用企業(yè)家名稱代替企業(yè)名稱的所謂“戰(zhàn)略決策”,幾乎是封建王朝的掌權者才會做的事情。
過去“格力董明珠店”的廣告語【買電器 上董店】,就已經讓格力品牌名處于一種消失狀態(tài)。
這樣的傳播行為就是本末倒置,長期下去只會削弱品牌的能見度,枉談擴大影響力。
3
一個品牌戰(zhàn)略落地的好壞標準,不是以話題量來衡量的。
自媒體統(tǒng)計出“董明珠健康家”登上微博、抖音熱搜超20次;相關話題閱讀量破10億,就斷言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策略,認為領導人IP捆綁是格力品牌轉型的最佳手段,未必過于不負責任。
在一家大型企業(yè)里,品牌和IP、精神領袖并不是一回事,把企業(yè)領袖名字作為品牌的產品業(yè)務定位、品牌策略上的概念配稱,屬于重大失誤。
『董明珠健康家』這6個字的渠道品牌命名,從信息傳達上,能讓消費者清晰知道是一家什么樣的門店嗎?能讓終端消費者明白這代表格力向全屋家電轉型嗎?
不能。
品牌的確是一把手的工程,但品牌不是一把手。
消費者進店,沖的是是貨真價實的產品和品牌信任,不是沖領袖的名稱。
格力這場改名反而暴露軟肋——除了董明珠這張流量王牌,企業(yè)再拿不出能打的競爭力了?格力究竟是靠產品取勝,還是靠董明珠取勝?
網友們用P圖戲謔表達了這個行為引發(fā)的社會性荒誕感:把它歸為品牌戰(zhàn)略是不合適的,歸為品牌行為藝術更恰如其分。
如果格力內部一致認同領袖IP的品牌命名策略,那么未來接班人的IP現(xiàn)在就應該開始輔墊了,格力品牌將隨著“董事長”的更替,不斷變換渠道品牌名字嗎?
當然,這只是一句笑談。
優(yōu)秀的領袖IP為企業(yè)賦能,糟糕的領袖IP成為企業(yè)的負能。
“借助我們平臺變成一個網紅,不能容忍這樣的人在格力。”——董明珠
當年孟羽童離職,董明珠作了如此評語。
如今,這顆子彈,又將正中誰的眉心?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
END
歡迎關注:感受品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