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設計周搶鏡大賽,究竟誰贏了?
來源:Voicer
今時今日,誰到了米蘭設計周還只盯著作品看?畢竟在這個時代,用作品說話已經遠遠不夠。地球人都知道,“包裝”有多重要,不懂“搶鏡”的招數,怎么在跑到腿軟也看不完的設計周玩得轉?
從概念到選址、從置景到體驗,統統都是比拼的地方。今年究竟有哪些神仙項目,能成功吸引我們的注意?別著急,馬上揭曉!
01
種滿17000朵“花”的純白花園
by nendo
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在今年的設計周很忙,前有玻璃新作發表,后又跨界時裝配飾,不過最妙的,還是和冷氣制造商Daikin打造的純白花園。
nendo創始人佐藤大拿著一朵偏振膜“花”
17000朵以偏振膜制成的“花”,分別被安插在不同的高度,讓整個空間看起來更接近一個高低起伏的山野,當微風吹過花海便掀起波浪,概念浪漫無比。
雖然我們無法看見風,但隨著天花板上專門設定的聚光燈控制,“花”在地上顯現的陰影,由暗變半透明、直至完全消失,讓觀眾切切實實感受到風的形狀。
02
拒絕客人盯手機的咖啡廳
by Lambert&Fils + DWA Design Studio
Caffe? Populaire前身是一家意大利面包工廠
加拿大燈飾設計工作室Lambert&Fils和米蘭的DWA Design Studio,開設的pop-up咖啡廳Caffe? Populaire,意外地沒有依托意大利的古典建筑,而是選在一個破舊工廠,暗示客人這兒沒什么好拍的,倒不如好好吃飯聊天。
這家咖啡廳沒有任何數字化設備,只見巨大的豆綠色U形餐桌和墨綠色O形吧臺,意圖很明顯——讓客人面對面、近距離聊天,而不是低頭看手機。
拱門狀的Hutchinson吊燈、方形的彩色玻璃Sainte燈,仿佛安靜的藝術品懸浮于餐桌上方,提供錯落有致的光照,為聊天的氛圍迅速加溫。
03
住進Gucci的古玩公寓
by Gucci Décor
現在不止可以穿上Gucci,還可以住進Gucci的世界——創作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為米蘭設計周設想了一幢“古玩公寓”,將他在時裝上發揮不完的浪漫情懷無限擴大。
公寓裝滿Gucci Décor系列的最新成員,時裝系列中的植物和動物,集體遷徙到家具上。以Décor為名,擺明是和一般家飾劃清界限,目光所及都極盡濃艷,讓人完全浸泡在極繁世界。
Gucci Décor系列瓷器出自被Gucci收入麾下的名瓷品牌Richard Ginori
這家概念商店將開放至六月,去不了?用Gucci APP直接AR體驗,還能云參觀打造Gucci瓷器的頂級大廠Richard Ginori,走一個Gucci獨家旅行路線。
04
"傳統showroom實在有夠無聊的"
by Tom Dixon
去年缺席的大咖Tom Dixon這次回歸別有意義,他決定“落戶”米蘭,開設永久性的餐廳兼展廳The Manzoni。誠如他說的,“傳統showroom實在有夠無聊的?!?/p>
主打的Opal半透明球體燈飾、Fat軟墊座椅
整個空間的室內設計由Tom Dixon的Design Research Studio承包,初登場便推出三個系列——Opal半透明球體燈飾、Fat軟墊座椅和Spring鋼材燈飾,從bar & lounge到露臺其趣各異。
上為Spring鋼材燈飾,下為The Manzoni菜品
餐廳的菜品也不含糊,連擺盤都散發別具一格的美學。不用擠在設計周,不必趕時間,在這兒用餐,還能原汁原味體驗新作,何樂而不為?
05
在月球表面散步才是正經事
by Marni
這年頭家具的實用性已是次要,能讓人從壓力中逃脫、愉悅到升空才是厲害本事——本屆的Marni不僅有室內展廳,還在室外建造了“月球表面”,一大波外星朋友正在等你。
似乎隨時準備起飛的“外星小怪獸“
宇宙飛船茶幾、外星動物雕塑和椅子,如同四處散落的星骸,滿眼未來感的幾何線條、異域的部落圖騰,
仿佛置身異世界,家具的定義在“失重“空間被輕巧顛覆。
奇異造型的背后,必須有工藝支撐。Moon Walk系列出自和Marni合作多年的哥倫比亞工匠之手,選用木材、皮革、羊毛等天然材料,碰撞PVC、金屬等現代材料,原始和未來無縫連接。
06
意大利生活的完美模版
by FontanaArte
photo via Wallpaper
FontanaArte是意大利藝術生活的代名詞,這家由現代主義設計大師Gio Ponti在1932年創立的燈飾公司,這回把觀眾的視線引向一個私密的地方——建筑師Gae Aulenti的公寓。
photo via Wallpaper
想看看是什么影響了FontanaArte的設計、充滿巧思的靈感從何而來,在FontanaArte曾經的藝術總監Gae Aulenti的公寓都是答案——備受寵愛的Pipistrello燈、先鋒的Giova花瓶臺燈,和限量版的Roy Lichtenstein掛毯相映成趣。
photo via Wallpaper/Dwell
我們不僅要看新的設計,更要看設計的過去和創造者的個人歷史。如今,這個地方和Gae Aulenti過世的時候幾乎無異,簡直是個小型博物館,是這次設計周的一枚巨大彩蛋。
07
凳子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雕塑
by Miu Miu + M/M (Paris)
一張凳子可不可以是不僅僅是凳子?Miu Miu說當然可以,或許因為本來就不是做家具的,反而能無所顧忌撒開手玩,還叫上巴黎創意設計公司M/M (Paris) 一起玩。
“Colorstool”開箱
這張“Colorstool”三腳凳由椴木制成,上面布滿300個整齊分布的孔,對應插上有12種不同顏色的小火柴棒,任憑主人隨心排列,規則不重要,最重要是開心。
一張凳子不夠玩?Miu Miu在歐洲第一個舉辦木偶戲的Teatro Gerolama劇院,將限量300張“Colorstool”像積木般搭起來,既是趣味無窮的現代雕塑,亦是木偶表演的新舞臺。
08
懺悔吧!設計師們
by FREITAG + Georg Lendorff
“與其談論好的設計,我們為什么不談談糟糕的設計呢?”不按牌理出牌的FREITAG,與影像藝術家Georg Lendorff一起開了一間“設計懺悔室”。
走進“De-sinning the Designer”裝置“消除罪過”
走進小黑屋,設計師和消費者被鼓勵說出他們的“罪過”——“我做設計只是為了賺錢,根本不考慮產品的副作用”;“別再相信那些天花亂墜的廣告”;“我穿黑色只是因為其他建筑師都穿黑色,并不是因為我喜歡它”。
觀眾可以寫下他們的“罪過”,或印在包袋上帶走
懺悔不是說說就完了,觀眾穿過從天花板垂下的多媒體裝置,即代表罪惡已被掃除,從此洗心革面。如果覺得還不夠徹底,還可以在包袋印下宣言,時刻警醒自己。
09
光天化日下的籃子戲法
by Loewe
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滿腔情懷的當屬Loewe,他們邀請11位傳統手工藝大師,拋開常規方法、使用皮革詮釋“籃子”,最終誕生出風格迥異的作品,在愜意的庭院進行展覽。
不止是提籃還可以是花瓶
來自日本、美國、韓國、愛爾蘭和南非的獨特作品,在這個日照充足的空間和平共處??諝庵谢旌现鴾嘏钠じ餁庀⒑褪澜绺鞯氐淖匀伙L土,待一個下午舒服得不得了。
哪怕無法擁有藝術家作品也不遺憾,Loewe特別委托西班牙著名工匠,比照藝術家的設計,制作一系列編織皮具和配飾,輕輕松松將微縮版的作品收入囊中。
10
奧地利的快樂寶藏
by Advantage Austria
Advantage Austria在歷史悠久的米蘭中央車站,大方公開奧地利的快樂寶藏——約40位設計師和制造商,齊齊獻上奧地利最新最好的設計。
“Pleasure Treasure”展覽變身游樂場
想要接近這些厲害設計并不簡單,建筑工作室Vasku&Klug將現場變為游樂場,觀眾必須游過淹沒半個身子的白色塑料海“Designpool”,逐一探索浮在海面的設計作品。
由于所處高度和往常產生了變化,觀眾看設計的角度不再只是從上到下、止于表面,而是可以從高高低低各個視角觀看,很多人驚訝地發現,自己從未這么看過一件家具!
photo via @pasquale_31_
只會搶鏡還不行,設計師和品牌終究要“言之有物”、要“聰明引誘”,才能匹配當今超機靈的消費者呀!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來源公眾號:Voicer(ID:voicer_me)
Voicer線上雜志,每日分享生活與設計之美。
推薦關注,請搜索公眾號“Voicer”或掃描識別二維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