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秋萍
作者:陳耀福
華文廣告四大教父之一 蘇秋萍
說起廣告那些事,總有說不完的看法。(取自蘇秋萍微博)
新加坡廣告界領軍人物之一蘇秋萍先生(Peter Soh)于11月25日離世,享年71歲。蘇秋萍在1971年入行,從基層的流程協調員做起,在業界的最后一份職務是2008年時任盛世長城國際廣告(Saatchi & Saatchi)東北亞及大中華區首席創意總監。
蘇秋萍為1990年代初的新加坡華文廣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加坡大多數的廣告創作以英文為先,如需要在中文媒體曝光,一般做法是把英文文案翻譯成中文后,用原英文廣告的設計,制作成華文版就算是完成了。當時的華文廣告文案翻譯,多數是兼職的華文老師、報館或雜志記者。
新加坡英文廣告的創作環境在當時和中文廣告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最大原因除了傳播環境,便是中文廣告創作不被重視且人才稀缺。從1970年代開始,新加坡作為亞洲四小龍,經濟高速發展,全球知名的主流國際廣告公司,都陸續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并大量外派來自英國、澳大利亞的優秀廣告創意人才入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來自英國,加入奧美廣告(Ogilvy & Mather)有廣告教父之稱的尼爾·法蘭奇(Neil French)。Neil在做廣告之前,當過斗牛士、收爛賬的,也做過重金屬樂團經理人,精彩一生。他的影響力最終讓新加坡走向國際廣告舞臺,發光發亮近30年,影響了兩三代新加坡廣告人。
時勢造英雄,1980年代中至1990年代初,蘇秋萍碰上了Neil,創作火花一發不可收拾。當大家都認為中文廣告只是做做翻譯時,蘇秋萍不屈服于別扭的翻譯文案,而是通過“演譯”發揮二度創作,給廣告圈做了許多好示范,激發了后來好幾年原創中文廣告的創作氛圍,也得到了客戶和中文媒體的大力支持。Neil和蘇秋萍合作的一個經典案例,可以很好地詮釋演譯和翻譯的差別和奧妙!當時Neil為MITSUBISHI(三菱)汽車制作了一個大字報式的平面廣告,全版黑底粗大白字MITSUBISHI,其中第二和第三個字“IT”,第八和第九個字“IS”以紅字呈現,一眼望去就是MITSUBISHI IT IS,意在表達品牌自信。當Neil把這張稿子交給蘇秋萍時,問了他:“Can you do it young man?”天不怕地不怕的蘇秋萍當下答應:沒問題!三天后,給出的中文版是黑底直排大白字“三菱”,在“三”的第一橫畫上加了個小字“獨”,在第二橫畫上加了另一個小字“無”,二個字都以紅色呈現,這樣子讀下來就是“獨一無二 三菱”。從此,蘇秋萍便成為Neil的御用中文創意文案,無人能及其左右。
1993年蘇秋平和另外兩位資深廣告人在新加坡創立了三人行廣告公司(Fong Haque and Soh)創下三年比稿不敗的紀錄,也創造了大量原創中文廣告,公司也按照計劃在開業三年后賣給了美商TBWA,很快就實現了許多自立門戶廣告人的變現夢想。
1999年蘇秋萍聯同香港的林俊明、澳門的莫康孫和臺灣的孫大偉,業界號稱華文廣告四大教父,一起創辦了龍璽環球華文廣告獎,那是華文廣告重要的里程碑,它見證和推動了亞洲地區華文廣告的蓬勃發展和交流,也拉近了各地華文廣告人的距離。 龍璽廣告獎的口號是“以華文打天下”,高水平作品也因此被國際權威Gunn Report廣告獎積分排名的認可,改變了華文廣告在國際廣告獎的地位。
我和蘇秋萍相識32年,比他晩了整10年入行。蘇秋萍在1990年代末去了上海加入盛世長城廣告公司,我在2005年落滬之后大家有更多機會聯系,兩家人也偶有聚會,他在上海的別墅和新加坡的公寓一樣,裝滿了收藏品,他喜歡養奇特的小動物如魚、雞、鼠、龜、鷹和花草,大物件從古家具、油畫、波普畫、日本版畫、陶瓷玩物、雕塑、限量版玩具等等,占盡了他家里大部分的空間,看著讓人目瞪口呆。蘇秋萍愛集美是天性,審美標準很高,蘇太太還是1977年新加坡小姐冠軍。
蘇秋萍很愛說話,即使近10年腎病纏身,但說起廣告的那些事,總有說不完的看法。我出席了蘇秋萍的葬禮,給前輩做最后的致敬……這一回,一切竟然出奇安靜……前輩真的可以安息了。記得他說過,會先和父母會合,再找林俊明和孫大偉先生玩樂去。
(完)
原載于2024年12月11日《聯合早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