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這30句話,緩解了我的精神內耗
曾國藩,晚清名臣。
知乎的一條高贊回答這樣評價他:“普通人的楷模,中年人的撫慰。”
華為任正非曾經說,自己在創業之初受曾國藩的啟發很大。
白巖松也曾自述,在抑郁之際把曾國藩當成精神導師。
曾國藩的經歷,和我們普通人很像,沒背景、沒資源、考科舉考了好多次才中舉,好不容易做官,又因為不熟悉官場規則,處處受制于人。
但恰是在人生困頓之際,曾國藩思考出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準則,自此之后一片坦途.......
摘錄了30句他的話,希望能給迷茫的你一些安慰和啟發。
01
人際交往
1-人之所以稍顧體面者,冀人之敬重也。
人們稍微注意自己的形象和面子,是因為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2-若人之傲惰鄙棄業已露出,則索性蕩然無恥,拼棄不顧,甘與正人為仇,而以后不可救藥矣。
如果一個人懶惰和驕傲的本性已經暴露無遺,他就會不顧一切地拋棄廉恥,甘愿與正直的人為敵,這樣的人以后就無法挽救了。
3-荀子稱“耳不兩聽而聰,目不兩視而明”,莊子稱“用志不紛,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荀子說耳朵不同時聽兩種聲音就會顯得聰敏,眼睛不同時看兩樣東西就會顯得明晰;莊子說心志不紛雜,才可以使精神凝聚,這些都是至理名言。
4-吾因本性倔強,漸近于愎,不知不覺做出許多不恕之事,說出許多不恕之話,至今愧恥無已。
我由于天生性格倔強,逐漸變得固執,不知不覺中做了很多不寬恕他人的事情,說了很多不寬恕他人的話,至今感到非常羞愧和恥辱。
5-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家庭的衰敗往往因為奢侈,個人的失敗往往因為懶惰,而招人厭惡則常常是因為驕傲。
6-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如果別人有求于我,如果我無法滿足,應當直接告訴他們原因。千萬不要含糊其辭,以免誤事。
02
個人提升
7-其條目有八,自我觀之,其致功之處,則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誠意。
修身有八條原則,但在我看來,其中最重要的只有兩條:探究事物的原理和保持真誠的心意。
8-每日所看之書,句句皆物也;切己體察,窮究其理,即格物也。
每天閱讀的書籍,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去探究;結合自己的體驗去深入理解,這就是探究事物的原理。
9-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弟現在頗稱適意,不可錯過時會,當盡心竭力,做成一個局面。
人生中令人滿意的時刻并不多見。弟弟現在正處于這樣的時候,不可錯過機會,應當全力以赴,開創出自己的事業局面。
10-挺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
要堅定地獨立,成為第一流的人物。
11-古往今來,哪一個辦大事、成大功的英雄,沒有過一番困厄顛沛的經歷?
自古至今,所有成就大事、建立大功的英雄,都經歷過種種困難和挫折。
12-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
堅強不是暴虐,而是自我矯正;柔韌不是軟弱,而是懂得謙讓。
13-若一而建功立業,外享大名,一面求田問舍,內圖厚實,二者皆有盈滿之象,全無謙退之意,則斷不能久。
如果一方面建立了功業,享有盛名,另一方面又貪圖安逸,追求物質享受,這兩種狀態都是過于自滿,沒有謙虛退讓的意思,所以不可能持久。
14-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矣;能實,則漸平矣。
如果能夠在每件事上都追求精確,沒有一點差錯,就會逐漸變得實際;能夠實際,就會逐漸變得平穩。
15-兩大兇德:長傲、多言二弊,歷觀前世卿大夫興衰,及近日官場所以致禍福之由,未嘗不視此二者為樞機。
觀察以前的官員興衰和最近官場上的禍福原因,都可以看出這兩個關鍵點:長期驕傲和話太多。
16-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用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
天地的法則是剛柔并濟,不偏廢任何一方,太柔軟則無力,太剛硬則易折斷。
17-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強自立做出;即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俱,確乎不拔。
自古以來的帝王將相,沒有人不是通過自強不息來實現的;圣人賢人,也各自有自強不息的道路,因此能夠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18-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毫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如果一個人能夠自己立下志向,那么無論是圣人賢人還是英雄豪杰,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何必依賴別人呢?
19-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無緣無故而怨天,天也不會答應;無緣無故而責怪人,人也不會服氣。
20-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害怕被人批評而不敢隨意議論的人,是謹慎的;喜歡諷刺別人短處的人,是驕傲的。
21-為學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溫。
做學問就像燉肉,先要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慢燉。
22-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
要使學業精深,沒有別的方法,只有專一。
23-圣賢之所以為圣,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寬。
圣賢之所以成為圣賢,佛家之所以成佛,關鍵在于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放寬心態。
24-人生莫懼少年貧,廉節方為真富貴。
人生中不要害怕年輕時的貧窮,真正的富貴是廉潔和有節操。
25-責己厚而責人薄,此遠怨之道也。
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別人要求寬松,這是遠離怨恨的方法。
26-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君子的處世原則,以知曉并接受命運為最重要的任務。
27-人之好名,誰不如我?我有美名,則人必有受不美之名與雖美遠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際,蓋難為情。
每個人都有追求好名聲的愿望,誰沒有和我一樣的渴望呢?如果我擁有了美好的名聲,那么必然有人得到的是不那么好的名聲,或者雖然也是好名聲但卻比不上我的。在相互比較的時候,這確實是難以為情的
28-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全身心地投入,不要因為外界的誘惑而分心。
29-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祿,但求心中之足于道義。
謀生不追求財富,讀書不追求官位,只求心中的滿足和道義的實現。
30-君子之立志也,則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圣外王之業,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
君子立下志向,應當有把民眾視為同胞、把萬物視為朋友的心量,有成為道德圣人和有作為的王者的事業,這樣才不愧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最后,用曾國藩對《莊子》的思想的解讀結束。
惟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
惟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真誠和樸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們能夠超越那些虛偽和巧妙的伎倆,因為真誠和樸實是內在的力量,而虛偽和巧妙往往建立在不穩固的基礎之上。
*摘自《曾國藩傳》和《曾國藩家書》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