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句新型名詞解釋,觀察人類很有一套
說文解字是不會情緒化的文本載體,卻能揚思想之綿長。
如果以拆解詞語的形式去觀察人類、走近生活,有些詞義解釋就會變得更有哲思。情緒是一時的,思想才是連續的,貫徹人性的思考,體現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也就是,把解讀的「余地」,留給讀者。
小紅書博主上山養大貓的《人類說明指南》,以全新的視角解讀婚姻、情感、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很多詞語的意義。每句解釋說明的文案在不同心情、經歷的人眼里,可以品出不同寓意。
像詩歌,用一首絕句承接思想的一瞬;也像“終一生渡世人,和終一世渡一人”這句話里,每個人對渡劫的不同解讀。
人生在世,我們都有各自要經歷的八十一難。而這些「劫」如果可以用一些有思辨性的句子去解釋、擴充詞語的情景聯想,很多癥結也就自會。
01 關于情感
虔誠:苦難的香灰
期待:低濃度的恐懼
心動:點擊即送
試探:兩個膽小鬼的舞蹈
曖昧:游客登錄
熱情:新用戶福利
深情:一種流行的智力障礙
凝視:望向你,表達愛的速度比話語快得多
遺憾:記憶的錨點
痛苦:善良的增值稅
寂寞:在人員密集場所需要預防的傳染病
悲觀:悲劇的彩排
思念:失重的愛
正常:一種尚未被命名的精神病癥
02 關于婚姻
結婚證:離婚資格證
丈夫:囊腫
婚禮:一個最后因為幸福流淚的地方
孩子:婚姻需要第三個人承擔痛苦
承諾:最后三天清倉大甩賣
磨合:愛是一張細膩的砂紙
吵架:一種焊接工藝
相遇:預售的眼淚
03 關于生活
傍晚:人類和世界的曖昧時刻
晚安:每天聊天的存檔點
早安:讀檔
失眠:夢的接觸不良
發呆:省電模式
夢:閱后即焚
賴床:數據加載失敗
躺著:人類喜歡死亡的理由
活著:一種付費制游戲
電影:不是鏡頭對準時人生才開始上演
相片:憑票此生可無限次入場
開學:假釋結束
食堂:唯一一個能把土豆做難吃的地方
畢業:開始一場沒有正確答案的考試
04 關于工作
星期一:可重復利用的刑期
星期五:法外休息日
星期日:取保候審
工資:一種金額較少的賠償
寫在最后
新時代下的說文解字,高明于解釋出詞語里的陰晴變幻。
上山養大貓大多觸及到的是當代人的生活、職場壓力,以及群體認同癥結,洞察的則是我們內心對于焦慮、沮喪、孤獨等負面情緒渴望被疏解的需求。
如果把這以上這些釋義,和前面的詞語拆分開單獨看,兩個獨立個體似乎并沒有什么新奇的點,但組裝起來,就拼成了一種對思想的觀察。
具體而言,可以總結為:
一、對固有常識建立新的認知框架。
二、將文案中的喻體和本體,拆解成屬性相近,屬類相遠的兩類,制造解讀上的偏差。
實操一下:
比如,將開學和工作日與司法語境建立關聯性,像“開學:假釋結束”、“星期一:可重復利用的刑期”這些,看似有些荒唐,但細想想,上班、上課時時間上的不自由,何嘗不是一種“隱形監獄”。
再比如,將婚姻里的關系、情感中濃烈的情緒,變成資格考試、刷短視頻、繳稅等我們在日常中會經常發生的行為,像“痛苦是善良的增值稅”、“結婚是離婚資格證”這些。
將形容詞、動詞變成名詞,如“虔誠”這類沒有觸感的詞語,變成“苦難的香灰”,一下子,就能有在寺廟燒香的畫面,也更有宿命感。
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說過:“從表面上看,經過編程的計算機似乎明白什么是汽車、什么是加法器。但事實上,它什么也不明白。”
也許,探到詞語語義在生活里的鏡頭感,就是讓人類認知看起來不那么AI的一種技能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