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維和故事營銷的陷阱
講故事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認知結構,正因為如此它具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可以說人類的文明其實是一個講故事的文明。但是,講故事這種認知方式是否能夠給予人對事物真相的充分理解。
當人們面對一個復雜的主題的時候,通過講故事或許能夠構成一次清晰的理解過程。
“人類渴望獲得解釋。當重要的事情發(fā)生時,我們希望理解它為什么發(fā)生。由于故事似乎可以說明一件事情是如何導致另一件事情的,因此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混亂的世界。“——《后真相時代》
當我們試圖去高效地解釋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便產生選擇的行為。故事思維重原因和結果,開頭的原因導致了結尾的結果。因此,我們會把一件事情簡單地歸納出“因為所以“,但卻忽略原因和結果本身便具有復雜性。
我們會把西周滅亡的原因簡單地歸結于周幽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而忽略西周本身的政治經濟等綜合原因。因為帕里斯從墨涅拉俄斯那里偷走了海倫,所以特洛伊戰(zhàn)爭爆發(fā)。因為劉宗敏擄走陳圓圓,所以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諸如此類,我們簡化了原因和結果,從而方便我們認識這個世界。
當我們用故事思維來看待世界,并以此來進行處世的時候,我們便傾向于相信由于某些突然的機遇而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重原因而輕過程、過度關注結果而忽視了過程的積累,這便是故事思維的認知局限。
不可否認的是,故事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了解一件事情。因此,故事營銷是打動受眾的一種非常有用的手段。將產品包裝成一段吸引人的故事,讓人們有代入感地快速理解以此來接受這款產品。有人說“最會演講的人便是最會講故事的人”,回顧上個世紀,最善演講的人當中,希特勒一定名列前茅。由此可見故事力量之強大。
故事營銷被認為是一種高級的營銷手段,但是其本質上也是對目標受眾的一種認知灌輸,因此其本身同樣具有選擇性的偏差,也就是所謂的“敘事謬誤”——即我們“在不編織解釋或強行拼湊邏輯鏈條的情況下觀察事實序列的能力存在局限”。
當然,故事思維存在認知局限并不代表它會歪曲真相。有時候,故事是真相的放大鏡,有時是哈哈鏡;有時故事會偽裝成真相的樣貌出現(xiàn),讓我們誤以為它便是真相,因此我們需要有區(qū)分的能力。
我們大多數(shù)人通過講故事來解釋事情,不管我們是否有意如此。我們對事件的呈現(xiàn)或敘述常常具有故事的形式,包括觸發(fā)事件、因果關系和變化過程。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講述關于神仙、野獸、敵人和關系的故事,這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基因之中。
因此,作為營銷人,當我們拿起“故事”這把武器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根據現(xiàn)有事實構造故事的不同方式,以及我們可以讓聽眾相信的不同結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