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葉子葉子洋,來源:建筑志
Thomas Heatherwick 被稱為設計鬼才,一直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為人知曉。他設計的建筑或者裝置總是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常常是網絡上“最火”的打卡地。
日前他的新作位于紐約的“容器”(Vessel)已經落成,并于 3 月 15 日向公眾開放。蜂窩狀的形態,古銅色的金屬質感,還有絕佳的景色,無一不在吸引人們的目光。
盡管不具有任何功能,卻要買票才能進入。并且短短 3 天內,已有數以萬計的網友發布了在此拍下的照片。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座紐約新晉網紅建筑,和它背后的故事吧。
項目背景
“容器”位于紐約的哈德遜廣場,哈德遜城市廣場項目位于紐約市曼哈頓的心臟地帶,位于曼哈頓西側 30 街至 34 街、總面積達 10.5 公頃,規模相當于半個中央公園。自 2005 年公布項目規劃以來,哈德遜城市廣場的每一個進展都得到了紐約人民和媒體的極高關注,甚至被美國《財富》雜志譽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經過十多年發展,目前已經初露鋒芒。
這么重要的地段,當然也是聚集了多位建筑大咖,SOM、KPF、Foster&Paterners 等都在這一地段有作品,而“容器”就處在這一眾大牌設計之中,面向西側的中心公園,處于廣場中心最顯眼的位置。
那么在這樣的“風水寶地”之中要如何進行設計,既能夠聚集人氣,又避免單純的成為一個吸引眼球的構筑物呢?
方案生成
在紐約這個就算是超級富豪也要擠地鐵的城市,“公民優先”在一定程度上是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特色;而在“健康都市”這一紐約市的近期的發展目標之下,健康身體則是每個市民的理想。
在“公民優先”和“健康都市”的理念之下,汲取來自印度的一種階梯式建筑 Indian stepwells 為靈感,Heatherwick 決定“我們希望設計一個每個人可以使用、觸摸、參與其中的建筑物。一個將井下的人通過上千級臺階引向地面的方式……”
于是設計圍繞這一想法展開,通過多個方案的比較與嘗試......
決定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容器”(Vessel)最終形態,它包含了 154 段收尾連接的樓梯,2500 多級臺階,80 多處平臺,提供了大約 1 英里長的城市立體公園路線。讓人們充分體會到在一座由巨大的樓梯搭建起來的城市山峰里體會翻越一條艱難的線路所帶來巨大滿足感。
單元
組合
拓展
空 間
效果圖
建造施工
在效果圖的基礎上經過方案的細化與構件的設計,通過工廠預制加工,運輸到現場,裝配完成,最終呈現出來的是蜂巢狀的巨大結構,如同閃閃發光的皇冠最上面那顆寶石,屹立在東區公園的正中。它把 Thomas Heatherwick 的品味和設計敏銳度展示給大眾欣賞,讓人們在無限的創造力和精巧的工程結構面前顫抖尖叫。作為一個公共聚集場所,它意在將這片廢棄鐵路上建造起來的人造土地整合到紐約豐富的城市肌理中。
方案細化
構件設計
預制與運輸
現場施工
成品展示
從 Lexington 大道—— 第 63 街地鐵站出來,“容器”是 Heatherwick 送給紐約的禮物,一個給特別能走的市民的禮物。在哈德遜廣場的宣傳視頻中,Heatherwick 一邊拍著大腿一邊說“它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具體來說,就是需要用到你的身體”。
結語
從方案提出到建設完成,“容器”總共經歷了 4 年時間,它是否能夠成為“紐約的埃菲爾鐵塔”還有待時間的考驗,但是至少就目前而言,他創造了一種人與公共空間互動的新方式。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建筑志(ID: jianzhuzh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