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平臺正式推出“微信小店”功能,這款有著驚人用戶數的社交軟件終于走上了電商之路。阿里不開心了,第三方開發者慌了,品牌商笑了,而對于作為用戶的我們而言又多了一個購買的渠道。在移動社交軟件上玩電商,騰訊“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跨出了這一步;阿里的來往也傳即將開放API,推動移動營銷;同時以“貼圖”贏得用戶的Line也在玩著它的“限時特賣”。對于用戶來說,現在你打開這些社交軟件,在跟朋友閑聊的時候就可以把東西給買了。本文就借著“微信小店”之風,從用戶的角度,來聊聊移動端的社交購物。
編輯:Viking.wong@dmunion.com
Cover Image: Oken.yang@dmunion.com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自數英DIGITALING)
微信小店 來者生猛
于2011年發布至今,馬化騰終于下定決心憑借微信殺回到電商領域,而推出的“微信小店”功能,可以說是一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決定。剛剛在2013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表示“在微信商業化方面,游戲娛樂僅僅一是部分,未來重點還是和O2O、線下商家和草根個人的合作”后,順勢就推出了“微信小店”。
微信積累了龐大的用戶群體,在6億的數字之下,有著一張強大的關系網。將關系轉為流量,再轉為轉化率,對于以這種模式進行中的電商而言,“微信小店”著實有著天然的優勢。而對于已經開通了微信支付功能的服務號來說,幾乎可以“零門檻”的在微信上實現快速開店。
基于以上便捷的兩點,那么品牌服務號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則是尋求的重點。作為一個想通過移動端進行購買的消費者,有著明確的目的,微信上亦是如此。關注此品牌,直接進入自己想要的產品頁面,點擊購買并進行支付。“微信小店”雖然開了,但作為微信“購物”上的一級入口,騰訊仍舊把這個位置讓給了擁有15%股份的京東。介于兩者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至少在未來的幾年中,這個一級入口還是會留給京東。
點擊“購物”可直接進入京東
而對于某些公眾號,用戶只能通過好友推薦,或搜索,或品牌宣傳才能得知。所以,說到底就是服務號通過一個怎樣的營銷方式進行傳播,來吸引用戶的關注?區別于那些自然有消費者關注的知名品牌賬號,一般的服務號如果不在傳播內容上打磨打磨,而是群發產品打折促銷信息,那么結局可想而知。
微信有著自己的支付方式——微信支付,而微信支付則是建立在財付通之上。這對于一些喜歡網購,同時習慣使用支付寶的用戶來說些許有些累贅。在這點上,來自阿里旗下的支付寶,早已在第三方支付,余額寶金融服務等領域搶占先機。騰訊如果要培養用戶的支付習慣,看來還需時日,總不能在最后付錢的那一環節功虧一匱。
美麗說的微信小店界面
印美圖微信小店的購買流程
阿里來往的電商情懷
2013年在阿里發布來往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阿里推來往,攻的不是社交微信,而是防的騰訊電商”,看來馬云在那個時候就預言到騰訊的下一步棋。據說馬云為了推廣那會兒下令阿里員工11月底前必須有外部來往100個用戶,否則就沒有紅包。
靠著這番強硬的態度,以及馬云的明星朋友,和明星朋友的粉絲們,來往的用戶量雖然有所上升,但與微信相比較,卻有番小巫見大巫的感覺。惹得馬云表態:“來往”目前離其他的產品還有很大的距離,去年只是想測試一下,看阿里人的斗志還在不在;接下來我們就踏踏實實慢慢來,我們不爭一朝一夕。”同時,基于使用淘寶賬戶直接登陸的原因,來往上面也有不少淘寶賣家的身影。
周筆暢在扎堆上有21萬粉絲
在今年,有消息曝出阿里有意要將淘寶核心數據開放給來往的意圖,并在斟酌是否讓來往接入支付和二維碼掃描功能。如果開放,那么這是阻擊“微信小店”發展的有力一擊。因為阿里的淘寶,從不缺少賣家和買家,賣家多了一種銷售渠道何樂而不為。有了賣家的開拓,用戶量自然也會引入不少。同時,商家也可利用來往的“扎推”功能,在信息流中插入相關的訊息。
這樣一來,來往就成了一款以電商為核心的移動社交軟件。 按照此勢頭的發展,這會與阿里標榜基于交易溝通的移動通訊工具“旺信”在功能上必然有所重疊。不過,業內人士指出“‘旺信’是交易必備的工具,而‘來往’則是導流量的入口。”來往更多肩負了社交的屬性,看似分工明確, 在未來還是需要用戶來定奪。
今后是否會在“扎堆”的信息流中顯示淘寶廣告
個人體驗:在下載了來往體驗之后覺得,雖然阿里想把每個功能都整合起來,但還是感覺太雜。雖然很多功能與微信大同小異,多了個“扎推”功能,但在界面設計上略差一籌。如果要整合進電商功能,還是值得商討。讓我卸載掉來往的主要原因還是身邊沒多上人使用。
小眾Line 低調為之
Line其實并不小眾,截止目前它在全球有著4億多的用戶量,只是在進入到中國市場時,我們早已有了微信。不過Line憑借其豐富可愛的貼圖表情,以及大熱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推動下,在國內積累了一定的人氣。
目前,游戲內購和表情貼紙業務是Line主要的盈利來源,在一份來自Line 公布的 2013 年營收數據顯示,有 60% 來自游戲內購買,20% 來自付費貼紙。所以,在電子商務領域Line還是一塊還未被開墾的土地。基于此,在去年年底Line正式上線了它的C2C電商服務——Line Mall,而這項服務目前也僅針對日本地區。
在國內,Line并沒有直接推出其相關服務,反而是依附入駐的電商企業搭載官方賬號“Line限時特賣”來推動其發展。目前,已有天貓、聚美優品、蘑菇街開通了公眾賬號,但也只有聚美優品在Line上展開了試水。并且,“Line限時特賣”也是靠低價策略吸引用戶,并無優勢可言。相比之下,品牌優衣庫的Line公眾賬號功能更加完善,用戶可以從優衣庫Line官方賬號主頁跳轉到中國區官方購物網站,進行購買。這也可能成為未來品牌公眾號在line上的主要運營模式。
Line企業賬號
但相較于需要自行搜索的微信公眾號,用戶可在“官方賬號”的菜單上瀏覽到每一個開通公眾號的品牌,這點十分便捷。同時,支付寶也成為了Line的主要支付模式。而在今年,也有內部傳出“阿里入股line或將整合入來往,提升阿里系社交軟件競爭力”的消息。如果入股成功,那么憑借阿里的資源,還是能夠背靠大樹好乘涼。
結尾
微信說自己是“一個生活方式”,來往標榜“朋友就是要來往!”,Line則更加簡潔的定位于“免費通話?免費短信”,雖然這三款移動應用軟件都是以交流方式為初衷開發,但這個方式正逐漸從朋友之間的溝通交流,信息分享,擴張到信息獲取,產品購買上,它們試圖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活+商業平臺包圍我們。目前PC端仍舊是網絡購物的主要模式,但根據麥肯《關于購物的真相》報告顯示“52%的中國人在談到購物時想到的是手機購物”這一數據來看,各位在今后的聊天中請注意自己的錢包。
參考資料來源:
“土豪式進攻”終結 來往回歸電商本質
曝阿里來往即將開放API 服務商迎新機遇
阿里入股Line是真是假?Line對阿里價值幾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