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辦公室墻上,6張海報的故事
首發:字節范兒
原標題:每天路過,你知道字節跳動墻上6張海報的故事嗎?
字節跳動全球各地的辦公室里掛著同一組海報,這組海報,已然成為ByteDancer工作的“默認背景”。
海報主題的靈感,均來自業內最佳公司的優秀實踐。他們的一些文化和理念,與“字節范ByteStyle”相契合,有可借鑒的價值。因此,我們本著開放謙遜的態度,把外部的優秀經驗引入內部,今天字節君就給大家講講海報背后的故事,希望能給你以啟發。
01
打破規則
“長期來看,你只會因為那些
你打破的規矩而被記住。”
海報上這句話,出自耐克公司創始人奈特的自傳《鞋狗》,海報里的九宮格畫滿了圈叉,這時在九宮格外再畫一個圈,就可以完成三圈連線。
這告訴我們,當現行規則走不通時,你應該做的,是另辟蹊徑打破規則,創造新的需求。
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運動鞋是用于跑步、跳高等運動競賽的專業設備,在大街上穿運動鞋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汽車司機甚至會向穿運動鞋的人吹口哨甚至扔瓶子。
在俄勒岡州長大的小鎮男孩奈特,因為喜歡跑步而研究上跑鞋,并且不顧父母的反對,在家鄉小鎮上販賣代理的日本運動鞋——他一個人開著車,后備箱放著幾十雙運動鞋,在各個運動會場館的外面叫賣。
他有信念,眼前這個看起來非主流的運動裝備,未來會穿在每個人的腳上。他投入到“鞋狗”(一輩子全身心投入制造、銷售、購買或設計鞋子的人)的事業中,創辦了耐克公司,讓“對勾”logo成為美國主流文化的重要符號,每年在全球賣出1億2千萬雙鞋。
“打破常規者,人恒敬之”,麥克阿瑟將軍的這句話,鼓勵著奈特從零到一創辦了耐克。優秀的公司,往往具有打破常規的勇氣和力量。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打破常規也是我們的追求。一鳴曾在一次分享中提到,創業就是用不一樣的視角看待世界,你可能領先別人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創業就是把這些不常規的想法實現出來。
我們并不想簡單地重復別人做過的事情,而是努力向前看,為行業和社會創造新的增量,做別人沒做好的事情。為了鼓勵創新,字節跳動在管理上強調“context, not control”,公司內部保持信息透明,不建立太多復雜的制度。基于這樣的環境,我們首次把人工智能大規模應用于用戶端移動場景,做出了第一款全屏高清短視頻應用,實現第一個基于地理位置定位和精準推送技術進行尋人等業內很多第一次的嘗試和突破。
02
用數據說話
“Google一直有個核心原則:
不要搞政治,用數據說話。”
第二張海報的案例來自Google,Google內部做決策時,會用數據說話,不讓辦公室政治影響決策。
辦公室政治并不只是簡單的站隊、溜須拍馬,還可能表現為一種更“高級”的形式,即向上管理。“向上管理”的字面意思是說如何更好地和上級溝通,但字節范反對的“向上管理”,是反對優化上級印象,制造著信息不對稱,如包裝結果,報喜不報憂,不說事實的全部。
為了避免“向上管理”,鼓勵大家坦誠清晰交流,我們努力用外部有效性,用產出和結果說話,數據是其中一種重要的工具,Google內部也十分重視數據的作用。為此,Google多數會議室都配有兩臺投影儀,一臺用于視頻會議和投射會議紀要,一臺專門用來投射數據。
在產品細節上,字體選用哪個顏色,邊框用幾個像素,最能說服對方的溝通方式,不是個人偏好,而是用“A效果比B效果多帶來10%的轉化”,代替“我覺得A效果看起來更好”。Google計劃將廣告鏈接放在Gmail頁面時,僅僅超鏈接就嘗試了41種藍色,最終發現用戶更喜歡的一種藍,這一點改動就為Google每年額外帶來2億美元的收入。
并不是每次改動都是順利的,Google還曾經測試修改過使用了多年的搜索結果顏色,結果引來眾多網友反感,Twitter上甚至有一個#BringBackTheBlue 標簽專門吐槽。
在一家用戶規模龐大的科技公司,任何一個小的改動,都可能會給用戶帶來巨大的影響。
字節跳動目前全系產品每月服務超過10億用戶,如何給這些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只靠數據是遠遠不夠的,這給ByteDancer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像一鳴在七周年年會上分享的:“同理心是地基,想象力是天空,中間是邏輯和工具。”我們要用同理心去理解用戶,做用戶訪談,跟蹤一個個Bug,務實敢為。但光有同理心還不夠,想要做出彩的產品,想象力也非常重要。我們要堅持去做超越現在業界水平,超越目前產品,更創新更有價值的事情,最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03
Ego小,格局大
“自負創造盲點。”
海報中,面對浩瀚星空象征的未知世界,ego(自我)和knowledge(知識),總是成反比的,ego越小,知識越多,格局才越大。
Google高管所著的《重新定義公司》,提供了從組織管理上了解Google的視角,比如Google一直在提倡的“創意精英”人才,往往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有分析、商業、競爭和用戶頭腦,但他們更看重的,是充滿好奇心,心態開放,可以與人自由地合作,看重他人的優點和價值。
開放可以刺激更大的創意,Google需要的是這樣的人——同時有“大ego,小ego”,他們對自己的想法充滿信心和激情,又能保持謙遜,愿意在事實面前改變自己的觀點。這種既能堅持原則,也愿意根據事實改變的特質,就是擁有“大ego、小ego”的典型特征。而一個原本謙虛的工程師,認為自己是創造“下一件大事”的唯一人選時,他的ego就大到不可忍受了。
只有脫離“小我”,才能看到完整的自己,陷在“mine is better”的ego里,很容易失去對外部和用戶的敏感。
在字節跳動七周年慶上,一鳴分享了類似的觀點,務實和浪漫,本質上就是要做到ego小,并且格局大,這樣才能有同理心,有想象力。讓我們想象自己在進行物理世界中的電子運動,彼此都把ego縮到原子那么小,才能給對方更大的發揮空間。
04
始終創業
“Day 1:耐心嘗試,播下種子,
播下種子,保護幼苗,
一旦用戶滿意,就加倍投入。”
“永遠做一家‘Day 1’公司”,這是亞馬遜CEO貝佐斯強調了20多年的信念。
貝佐斯每年給公司股東寫一封信,這個習慣從1997年公司上市后開始,在第一封信里,他就提出了“Day 1”概念:當前的萬維網還只是World Wide Wait,慢的要死……同時,這也是互聯網的Day 1,如果我們干得不錯,這也將是亞馬遜的Day 1。
此后每一年的股東信里,他都會附上1997年的第一封信,貝佐斯在亞馬遜所在的大樓也被命名為“Day 1”,在2016財年的股東信里,他更是重新強調了Day 1公司的四個特點:堅持客戶至上,拒絕形式主義,擁抱外部趨勢,高速決策。
“Day 1”的公司是朝氣蓬勃的,是能接受失敗、快速迭代的,而“Day 2”的公司,則是停滯不前的,可能處在衰退中幾十年而不自知,直至最終死亡。
字節跳動提倡的始終創業精神,與亞馬遜的“Day 1”理念有相似但也有不同。作為一家最早由連續創業者團隊組成的公司,字節跳動的傳統是不設邊界,事情不分是你的還是我的,這里主張自驅成長,相信個人和平臺互相成就,取得物質和精神上的成功,我們提倡不自high但有韌性,始終對不確定性帶來的可能保持樂觀。
從知春路上的一間民居到全球辦公室,從初創階段的國際化想象,到登頂各國應用商店榜單,ByteDancer在不斷證明“Day 1”的生命力。
05
顛覆你自己
“自己顛覆自己,
比等著別人來做要好太多了。”
海報中,亞馬遜CEO貝佐斯拿著Kindle,這背后是一個不斷顛覆自己的故事。
一個優秀的人,善于通過自我顛覆的方式進步;一家優秀的公司,也可以顛覆現有框架和模式,從一個業務到另一個業務。
2004年,目睹iPod對音樂市場的改變,亞馬遜決定研發電子閱讀器,進軍硬件領域。貝佐斯這樣告訴一位圖書業務的負責人:“你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干掉自己的生意,目標是讓所有賣紙質書的人都失業。”
硬件是一項全新的業務,復雜且昂貴,“我知道這很難,但必須學習如何去做。”從頭開始搭團隊,逐個突破技術難關,秘密研發了2年多,新產品上市后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讓“Kindle”成為電子書的代名詞。
亞馬遜不僅涉足硬件,還推出了云計算平臺AWS,利用電子商務的技術經驗和架構基礎,以客戶為中心,在早期壓低價格服務中小客戶,成為全球最大云計算服務商,占據近半市場份額。
“一切產品都是過渡產品,唯有創新可以經久不衰。”一鳴曾在一次CEO面對面上,講述了我們的產品心態。
任何東西都會有過時的一天,過渡期有長有短,互聯網技術也不是壟斷或絕密的,只有創新才能持續領先。就像亞馬遜,最初的主營業務是賣書,起點并不高,但它敢于顛覆自己,倒逼自己進化,從電商業務,到硬件生產商,再到AI公司,體現了經久不衰的生命力。
只不過,創新在最開始時,可能只能得到少數人的共識,所以堅持創新也要堅持自己的判斷,全力all in,不斷試錯。
06
領導者讓事情發生
“領導者讓事情發生——
他成為領導者就是因為他發起了事情。”
這張海報的案例來自Facebook,Facebook在全球擁有20億月活用戶,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體量。然而這個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的起點,不過是創始人扎克伯格在哈佛宿舍里的一次嘗試。
互聯網行業飛速發展,與其浪費過多時間討論一個點子是否值得執行,不如趕快做出prototype來說服別人。在Facebook,工程師們會花費一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來開發原型,再測試是否值得推出,淘汰其中無用的功能和產品。
Facebook早期成功的重要原因是“簡單到連傻瓜都能操作”,用戶只需要填寫個人資料,上傳一張照片就可以開始使用。但創始團隊很快發現,一張照片并不能滿足用戶需求,考慮要不要上線更多照片的功能。當然,這可能會破壞Facebook簡易操作的特性。
經過一番討論,這群年輕人決定試一試,他們迅速召集新入職的工程師,幾周后拿出一個略顯粗糙的圖片存儲功能。Facebook上的圖片,不是獨立圖片網站上的藝術作品,而是一種基礎的溝通方式,這讓Facebook迅速成為最熾手可熱的網站。
我們熟悉的照片社交功能,誕生于過去一瞬間的決心,“那不如去試一試吧。”
這種勇敢嘗試的特性,也是字節范“務實敢為”所提倡的。直接體驗,深入事實,能突破有擔當,嘗試多種可能,快速迭代,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不因為害怕失敗就不敢為。
短期的失敗,只會讓一支本質優秀的團隊更有韌性,而一支隊伍如果本質優秀,也會為團隊的每個成員提供試錯容錯的環境,面對下一次機會,依然相信大力出奇跡,有勇氣去嘗試。
最后
可能你在公司里千萬次路過這些海報,但沒有一次駐足停留,不過這些海報上的理念,已經在日常的工作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們。
以后遇到困難的時候,不妨抬頭看一看,或許又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找到新的方向。
作者公眾號:字節范兒(ID:Bytedancer)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