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屏融合
作者: 魏武揮
刊發于最新一期的《21世紀經濟報道》。黃晨霞編輯和我在網上交流此文時, 給了我很多啟發和幫助。后來, 她將標題改為《三屏融合: 一統終端還是百花齊放》, 我認為很契合這篇文章。而我這個標題, 呵呵, 她以為學術腔調太濃了。不過, 我的確想就“融合”這個詞去寫篇正兒八經的學術論文, 在媒介融合這個話題中, 3C融合、三網融合、三屏融合, 的確值得厘清一下。
周四學校來了幾個國際學術大腕, 晚上有一個講座, 我問了一個問題“Is New Media a serious academic concept or not”。在學術上, 如果一旦說××是一個Concept, 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涉及到操作化定義以及維度分析。這幾位大腕在公開的講座上其實沒有回答我這個問題, 他們更多的是在談“term”的問題。不過, 在講座之后, 其中一位, John Pavlik, 和我做了更細致的交流。在他看來, New Media是一個學術化定義, 有兩個維度, 一個維度是傳播模式上的, 一個維度, 便是“媒介融合”。
在媒體的類型上, 我以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Propaganda Media和Interactive Media, 前者重宣傳, 主體是單向傳播, 謀求的是Persuation(說服) , 后者重交流, 主體是雙向傳播, 謀求的是Conversation(對話) 。Pavlik則分為Passive Media和Active Media, 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媒介融合”這個話題, 我以為, 無論是宣傳媒體也好被動媒體也好, 在上(或者外) , 互動媒體也好主動媒體也好, 在下(或者內) , 媒介融合走的就是這么個充滿著內在矛盾的融合之路。
三網融合和三屏融合也是這么個看上去挺矛盾東西。三網融合的另外一個名詞是“三網合一”, 也就是打通廣電、電信和互聯網, 統一成為一張大網。而三屏融合則不是。三屏融合是指終端的融合, 但并非一統。這個道理有點像公路的制式得統一起來(車同軌) , 但公路上跑的車, 應該是各式各樣的。于是, 我自己琢磨著的一個大膽的想法是, 既然我沒有聽說過公路是需要收費的(其實中國高速公路收費機制理論上是臨時性的, 且并不太符合所謂國際慣例) , 那么, 信息高速公路, 同樣也不應該收費。公民, 應該有“上網權”——人權的權。
扯遠了, 以下是全文。
隨著三網融合所遇到的一些操作性障礙, 業內開始有人提出三屏融合。所謂三屏融合, 就是指電視、電腦、手機三塊屏幕的融合。看上去這三塊屏對應的乃是三個網:廣電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和最標準的三網融合的三網略有些區別) , 似乎未嘗不是三網融合推進中的一個階段性步驟。
關于三屏融合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看法是, 三塊屏(也就是終端) 的互聯互通。比如拿手機也可以進入廣電網絡順暢地收看電視節目。按照這個看法, 三屏融合反而不是三網融合的推進中的一個步驟了, 恰恰相反的是, 屏的融合應該在網的融合之后發生。如果網絡不能打通的話, 各種終端各行其是, 何謂融合? (拿手機看電視不是什么新鮮事, 但這的確不是三網融合范疇中的) 。我和同好交流時說, 如果這個看法能成立的話, 三屏融合和三網融合是一回事, 沒有必要再造個概念出來。
另外一種看法則常見于一些設備制造商。它更多的指的是終端的一統。這種看法之所以常見于產業界, 是因為產業界已經不能再坐等三網融合的“神仙打架”。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擱置未來互聯互通的網絡的管轄歸屬問題, 直接先進入商業操作。產業界這么考慮問題是有原因的, 如果某種終端賣得夠好, 能夠成為人們幾乎唯一使用的終端, 那么, 網絡融合的問題就不再在是他們商業推進的前置問題。因為終端夠強大反過來便可以和上游運營商討價還價從而影響乃至倒逼到三網融合的一些懸而未決的操作性難題。現在的問題是, 終端, 是否有可能被統一?
我過去一度對這個趨勢抱有樂觀態度,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越來越有些不以為然。我們就拿電視、電腦和手機這三塊屏來看, 其實討論的聚焦點都在一個應用上:看東西。是的, 我們的確可以拿電視或者電腦或者手機來看一段視頻, 但很顯然, 除了電視以外, 另外兩個數字化設備的功用并不僅僅是“看”, 更確切地說, “看”并非電腦或手機主要的功能。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說過, 操作電腦是一個私人行為, 而收看電視則更類似于一種家庭行為。我很難想象一個用戶在電腦上和其他人聊天時, 希望家人一起參與, 除了一些很特殊的情況:比如父母和遠在國外的留學孩子聊天。而至于手機,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移動應用, 包括通話、短信乃至LBS(地理位置服務) 。交互應用是手機的強項, 而無論是聽音樂還是看電子書, 手機只是一個打發無聊或者當下必須解決某事宜的臨時性解決方案而已——在你可以收看電視的情況下, 你用手機看大片?
逛了一趟世博, 狠下心來排了個長隊參觀了日本館。日本館內對于未來家庭的屏幕墻的技術讓人嘆為觀止。不過, 我以為, 即使到了屏幕墻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大眾應用之時, 電視就升級換代了, 但電腦不會被淘汰。因為電腦承載著太多私密或隱私的東西, 而這些東西, 事實上, 在家庭中為家人一起分享卻是不切實際的。一部《手機》已經道盡了現代人那種微妙的家庭內部關系, 更何況那么大個屏幕墻?
對于三網融合而言, 它要求的是信息的無障礙流動。而且, 與終端謀求一統正相反的是, 三網融合在打通了各種網絡之后, 它對終端的態度其實“百花齊放”的, 也就是說, 任何一種數字化終端, 都可以接入到那張大網中去獲取各種富媒體信息:你可以用電視以及電腦去聯入互聯網, 從無邊無際的信息庫中獲取你覺得需要獲取的東西。當然, 你非得用碩大的電視屏幕墻和一個網友談戀愛, 三網融合也不會反對。
但終端的統一, 就是終端媒介的統一。如果讀者們稍稍了解一點麥克盧漢關于“媒介即訊息”的說法的話, 那么, 我可以這么認為, 訊息難道要被統一?
然而, 人類的歷史告訴我們, 其實很少有什么具體的被應用很久的媒介會被徹底淘汰, 因為媒介是人的感官的延伸(同樣出自于麥克盧漢的觀點) , 即便是電子閱讀器已經到了人手一臺的地步, 實體書籍也不會消失。畢竟, 閱讀散發著油墨香味的書籍的那種感官知覺, 和擺弄很酷很炫的kindle的感官知覺, 其實是很不同的。
也許, 生物進化會讓我們的感官逐步被統一起來。但這種屬于科幻式的極其遙遠的未來場景, 不是今天這個時代所需要討論和努力的具體問題。在我看來, 三網融合的癥結無法被擱置而只能直面解決, 因為終端互聯互通式真正的三屏融合, 需要以它為前提。而終端一統, 商業上則必然會失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