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個涂鴉logo,谷歌是沒有設計瓶頸嗎
搬磚人的小樂趣不多,上網搜資料總能看到不停變換的Google logo算一個。
每逢重大節日、紀念日或出現熱點事件,Google都會在自家瀏覽器首頁,上架一個融合節點和自家原設計的新涂鴉logo,至今已有五千多個。
先來一個Google23歲慶生版logo
為什么會有這么妙的idea?讓咱們先回到1998年。
那會,兩位Google創始人打算前往內華達州,去參加一年一度的火人節。
為了讓用戶知道,他們離開的這段期間,瀏覽器無人運營。他們想出了一個輕巧的方法:在首頁logo加上代表火人節的火柴人元素,借此傳達自己出行的信息。
這便是第一個涂鴉logo。官方稱其為:Google Doodle。發展至今,背后的創作者,已經從最初的兩位創始人,壯大成一個專門為此設立的Doodle團隊,以及時不時邀請展開合作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
我們看到的每個Doodle,從草圖到上首頁,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復雜流程:創意提出與通過、概念草圖、團隊評估、構圖創作、專家評審、成稿、團隊審核、交互制作、最終完成。
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難度和工作量絲毫不亞于出街一個廣告。實在匠心,反手就是一個大拇指。
本文從近三年來推出的Google Doodle中,節選出40個。一起來看看,Google是怎么發揮設計的力量,在logo中搭起場景和人物,講出溫情脈脈的節點故事。
一、重大節日
01
新年(2024)
02
元宵節(2022)
03
元宵節(2023)
04
元宵節(2024)
05
情人節(2021)
06
情人節(2023)
07
婦女節(2023)
08
婦女節(2024)
09
勞動節(2022)
10
勞動節(2023)
11
勞動節(2024)
12
母親節(2021)
13
新年(2022)
14
端午節(2022)
15
端午節(2023)
16
教師節(2021)
17
教師節(2022)
18
教師節(2024)
注:各國教師節時間不同
19
萬圣節(2023)
20
感恩節(2023)
二、人物紀念日
21
Abdul Rahman Munif-小說家
22
Ca?ssia Eller-搖滾樂歌手
23
Claudio Kano-乒乓球運動員
24
Enedina Alves Marques-工程師
25
Fanny Rosenfeld-田徑運動員
26
Fredy Hirsch-運動員&教育家
27
Gabriela Brimmer-殘疾人作家
28
Gonzalo Rojas-詩人
29
Hank Adams-政治家
30
Jaap Eden-滑冰運動員
31
Kamn Ismail-漫畫家&動畫先驅
32
Krzysztof Kies?lowski-導演
33
Martin Luther King-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
34
Mickey Chen-導演
35
Sanda Bunsidth-紡織藝術家
36
Sariamin Ismail-小說家
37
Satoshi Kako-兒童文學家
38
Tommy Kono-舉重運動員
39
Wilhelmina Wylie-游泳運動員
40
Zofia Nasierowska-攝影師
///
喜歡看Google Doodle,有兩個原因。
一是它的設計本身很出彩。
讓我聯想起近幾年品牌頻出、但總丟失自己的聯名營銷。Google區別于他們的點在于,抓住了節日或者人物的精髓,與自己融合,讓兩者都被看見,而不是讓自己隱身。
二是它背后的提醒作用。
它在時不時敲敲我們,去看見和回憶那些在碎片化信息和流量沖刷下,漸漸被淡化、遺忘的文化和人物。有了輕量的刻畫和重現,便有勾起公眾去了解和探索過往的鉤子。
最后,甩一個官方征集郵箱。如果你也想在首頁上看到自己參與設計的Google Doodle,歡迎發郵件到doodleproposals@google.com。(加油!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