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后逝世,回顧37年創業故事
原標題:宗慶后與娃哈哈的37年
2024年2月25日11點,娃哈哈發布訃告:娃哈哈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2月25日10時30分逝世,享年79歲。
圖片來源:娃哈哈官方微博
2月22日下午,有消息稱娃哈哈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宗慶后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當日晚間,娃哈哈此前在微博發布聲明稱,宗慶后先生確因身體原因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娃哈哈集團各項業務正常運行。
宗慶后于1945年1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7年,宗慶后承包了杭州某小學校辦經銷部,開始自主生產銷售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1991年,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1]
圖片來源:娃哈哈官網
宗慶后因娃哈哈三次問鼎中國首富,成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杰出民營企業家的代表。[2]2018年10月24日,入選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
在這37年中,宗慶后締造了“爆品+強聯銷體”的娃哈哈“帝國”。
2月25日娃哈哈總部大樓現場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人民日報曾撰文表示,宗慶后身上有一對看似矛盾的關鍵詞:傳統和創新。[1]文中指出,傳統指的是堅守主業;“創新”則是娃哈哈發展30年來的見證。
自1996年娃哈哈推出AD鈣奶這一超級大單品后,便開啟了一路狂奔地發展態勢。兩年后,非常可樂爆火,年銷量最高達30億元。2005年,營養快線一經推出就風靡市場,4年后年銷量超120億元。
2013年,娃哈哈迎來高光時刻,營收達到了782.8億元,這一年,僅娃哈哈營養快線這一單品就貢獻了200億的銷量,成為銷量最大的飲料單品之一。
2013年后,娃哈哈歷經了7年的營收低谷期,在這期間也鮮少有像AD鈣奶、非常可樂、營養快線超級大爆品出現。直到2021年,娃哈哈才重回500億營收大關。
從娃哈哈和宗慶后37年的故事里,抽絲剝繭出娃哈哈之所以常青的靈魂所在。
一、孤勇者,從兒童營養口服液和經銷商開始
年近耄耋的宗慶后,依舊沒有停下工作的腳步。每天第一個去辦公室,最后一個離開公司,每天6點起床上班,晚上11點下班,經常住在辦公室。[1]
2022年,77歲的宗慶后在接受談話節目《君品談》時表示,現在的他依然堅持6點上班且基本不休假。在他看來,人沒事干壽命就會變短。
圖片來源:《君品談》截圖
在宗慶后辦公室的書柜里,最多的是地圖。早些年的宗慶后,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全國各地的跑,奔波在市場一線,和經銷商們見面。[3]從省、自治區直轄市到高速公路、城鄉公路網,宗慶后的腳步一直未曾停下。直到頭發斑白,宗慶后才松口說現在出差的頻率會減少一些,而減少后一年也有一半的時間在外面。
宗慶后是為數不多到70多歲的年紀還堅持一線的企業家。
這樣的堅持,或許已成為習慣,而和他這一生的創業歷程密不可分。
1987年,一個悶熱的下午,一陣又一陣的蟬鳴催的人昏昏欲睡,杭州的小巷子一個人影也沒有。[4]
不久后,一個男人兜里揣著借來的14萬元,騎著一輛自行車疾速而過。或許誰也不知道,這樣一個平凡的下午,街上這樣一個不起眼的騎車的男人,會建立一個飲品帝國,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洪流中沉浮起落。
他就是宗慶后。
在日后回憶起這一天時,宗慶后還是會用“冒險的事情”來形容,用14萬元接手一個連年虧損校辦經銷部,甚至連未來會做什么都不知道。但他還是勇敢地去做了。
這一切,可以從1978年開始說起。這一年,33歲的宗慶后上山下鄉回城后,在一所小學辦的職場里成了一位糊紙箱的工人。但宗慶后并不滿足于此,主動申請轉崗做了供銷員。[5]
上城區校辦廠經濟承包合同書
圖片來源:娃哈哈供圖
80年代,隨著政策的開放,宗慶后先后在廠里面辦過兩個“廠中廠”——組裝電度表、買電風扇,走南闖北跑供銷的宗慶后積累了不少銷售經驗。
直到1987年,杭州上城區文教局改革決定將校辦企業的經銷部由私人來承包,但有一個前提條件:承包者必須承諾完成年產值40萬元,上交利潤4萬元。[5]4萬元是什么概念呢?那個時候,錢還是按分算,作業本、橡皮只需要幾分錢,4萬元甚至可以買一套房子。
即便是有如此高的要求,宗慶后依然下定決心,借款14萬元把經銷部承包了下來。機緣巧合之下,宗慶后帶領著經銷部開始自主生產銷售口服液。
娃哈哈兒童營養液問世
圖片來源:娃哈哈供圖
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其他品牌的口服液嶄露頭角,如蜂王漿。如何能夠讓一個全新的品牌從中脫穎而出呢?
宗慶后觀察發現,市面上的口服液幾乎都適用于所有年齡段的人,卻沒有為特定人群而出的口服液。于是,宗慶后將受眾定位在了“祖國未來的花朵”——推出了“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6]
相信不少80、90后記憶里,隱約會記得當時隨處可見的廣告詞——“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就這樣,憑借著差異化的定位+直擊人心的廣告,娃哈哈在全國各地風靡一時。
娃哈哈兒童營養液
圖片來源:娃哈哈供圖
在“娃哈哈營養口服液”推出后的第四年,娃哈哈就已經達到了年銷量4億元,利潤7000多萬元的規模。[5]
營養口服液爆火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供不應求,急需拓展產線,擴大生產規模。此時,在宗慶后面前出現了兩條路:一是按傳統發展思路走,立項、征地、搞基建,但如此下來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可能會錯過黃金市場;二是兼并有產線但衰微的國營企業,可以迅速擴產,不過在私營企業兼并國營企業,并沒有完全開放的環境背景,畢竟當時關于姓社姓資爭論不斷。[5]
1991年,當時的娃哈哈僅有幾百平方米的生產地,140名員工,卻以8000萬元的價格兼并了有2200名職工(其中有近600名退休職工)、虧損擠壓產品達600萬元、占地6萬多平方米廠房、資不抵債的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5]
這一舉動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了當時“小魚吃大魚”的改革經典案例。娃哈哈帶著產品、資金,以及供不應求的市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重新盤活了罐頭廠,使其扭虧為盈。
兼并罐頭廠當年,娃哈哈就實現了2.17億元的產值。而擴產后的娃哈哈,在第二年營收、利潤增長了一倍多。[7]
娃哈哈的傳奇歷史,自此拉開了帷幕。
二、宗慶后的創新三部曲:跟進、引進與超越
宗慶后把創新分為跟進創新、引進創新和自主創新三個階段。
“當時有不少廠家賣果奶,一封6瓶,都是一個口味。而娃哈哈的果奶同樣是一封6瓶,卻有6個口味,一個小小的創新就比其他產品更有優勢。”宗慶后在后來的采訪中介紹,同樣是鈣奶,娃哈哈加入了維生素A和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營養價值更高,消費者也很喜歡。[1]
而這一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創新策略,讓娃哈哈打造了多個超級大爆品,迅速成長了起來。
1991年,宗慶后推出了兒童乳酸奶飲——娃哈哈果奶,只用了一年時間,娃哈哈果奶銷量破億。
實際上,娃哈哈果奶的“模仿對象”就是樂百氏果奶。據了解,成立于1989年的樂百氏,推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果奶,當時28歲的何伯權到香港探親時,當地一種乳酸奶飲賣的特別好,于是他決定將其復制到大陸,并于1989年六一兒童節當天正式上市。[8]
1996年,娃哈哈又一次推出升級產品——AD鈣奶。AD鈣奶上市當年就大獲全勝,次年即生產10.7億瓶,創產值6.85億元,甚至到創造了百億單品的神話,延續至今。[9]
娃哈哈AD鈣奶
1998年,在“兩可”(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的席卷中國的背景下,娃哈哈推出了“非常可樂”,一上市就爆火到“職工一再加班加點生產,但每個月的缺口是300多萬箱”“連娃哈哈自己的商場都拿不到貨”。[9]
娃哈哈非常可樂
圖片來源:娃哈哈官方微博
2005年,娃哈哈推出營養快線,將果汁和牛奶結合起來。而營養快線模仿的標的是小洋人集團在2003年推出的“妙戀”。營養快線推出當年,就取得了7.75億元的銷售業績。2009年,營養快線單品銷量超過120億元,2013年,銷量來到了200億,占娃哈哈總銷售額的四分之一。[10]
娃哈哈營養快線
圖片來源:娃哈哈官網
細數下來,幾乎每一年,娃哈哈都會有新品推向市場,產品線延及飲料行業所有領域,既保證了企業不斷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又為市場競爭提供了廣闊的騰挪空間。[5]
著名的管理專家姜汝曾將娃哈哈的成功模式歸結為“三個一”:一點,一網和一力,分別指廣告促銷點,銷售網以及“經營”經銷商的能力。[11]
這三點都和宗慶后密切相關。
90年代,國內商業廣告才剛剛起步。此時的宗慶后帶著超前的廣告思維,在新品推出之時,試圖用廣告“轟炸式”占領消費者的心智。
尤其是電視廣告,宗慶后往往會在此下重金。
在娃哈哈的廣告支出中,70%會用于電視廣告,30%則會用于戶外、平面及促銷廣告。2001年、2002年,娃哈哈分別以2211萬元、2015萬元的高價,成為中國電視臺的廣告“標王”。[11]
“甜甜的酸酸的……”到“我們都是水果,果果果果果……”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每隔一段時間,娃哈哈的廣告詞便會“刷屏”。
娃哈哈果奶廣告
圖片來源:娃哈哈果奶廣告視頻截圖
宗慶后是擅長創新的。在決定推出非常可樂產品之初,宗慶后就決心引進先進的生產線。于是,娃哈哈從歐洲帶回了技術、設備和工藝來生產非常可樂,同時,還建立起了和自己產品生產相配套的機械制造廠和模具生產系統。而在當時來看,這是一次絕對的重決策。[6]
近些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也可以看到娃哈哈擴產,投資建設先進生產線。如2014年,娃哈哈投資了10.5億在浙江衢州用以建設一條多功能高速飲料生產線。自2015年,娃哈哈開始建設智能化生產線,實施智能化、數字化轉型,2021年投資3億元建設數字化無菌生產線。
娃哈哈產線智能裝備
圖片來源:娃哈哈官網
截至2022年9月,娃哈哈已在17個欠發達的省市地區,投資87億元建立了76家分公司。[12]
三、娃哈哈帝國經銷體系的“編織大師”
產品、營銷等只是“前鋒”,讓娃哈哈得以數十年依舊保持頭部優勢的重要用原因,便是宗慶后的“聯銷體”模式。
非常可樂、AD鈣奶、營養快線大獲成功,反超對手的前提條件,就是通過聯銷體深度分銷,不出一周就能鋪滿全國所有的渠道終端。
自1991開創了“小魚吃大魚”后,娃哈哈便開啟了兼并國營企業之路。兼并國營企業,宗慶后得到的不止是產線,還有分銷渠道。起初,娃哈哈利用兼并來的糖煙酒、副食品、醫藥品批發公司及其下屬的二、三級批發站建立了一套粗糙的分銷體系。[13]
90年代中期,在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個體私營批發商崛起,不穩定性增加,“利”字當頭,拖欠貨款的事情屢見不鮮。但又受困于部分個體批發商輻射全省的能力,不得不繼續合作。
這也讓宗慶后苦惱不已。最嚴重的時候,娃哈哈被拖欠貨款總額超過了1億元。
宗慶后意識到,必須有一套約束經銷商的體系出現。于是,在1994年的經銷商大會上,宗慶后拿出了一套史無前例的方案:每年年底,娃哈哈的一級經銷商必須要提前繳納第二年預測銷售額的10%作為保障金,且經銷商每次進貨前,必須先交清貨款,娃哈哈再發貨。[7]
為了防止串貨,宗慶后要求必須按照三級批發,嚴格定價,嚴禁串貨,一經違反,取消經銷商資格,扣除保證金。[13]
在此之前,中國分銷模式中從未出現提前繳納貨款的要求。為了讓經銷商們接受這一要求,宗慶后也給出了“利”,完成年銷售指標的,娃哈哈年中會償還保障金,且給出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的利息;完不成的,則要扣除這10%以支付違約損失。[7]
最初,這一方案并不被經銷商和業務員所接受,甚至為了反對跑到宗慶后辦公室大哭大鬧。[8]
宗慶后并沒有絲毫的動搖,非常強制地推行這套方案。宗慶后的底氣,來源于娃哈哈的大爆品“果奶”,當時的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貨還需要“搶”,經銷商想拿貨,就不得不接受。[14]
10%的保障金獎懲制度,讓一級經銷商從不得不轉變思維,更加主動分銷娃哈哈產品,至于無法做到“誠信”的經銷商,還能順勢剔除。[14]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銷商們發現這一套看似“約束”的規則背后,是娃哈哈留出了足夠的利潤空間分給每一級經銷商。配合的經銷商,娃哈哈還會“讓利”,在新品供貨、廣告費用上給予一定的支持。[14]
同時,娃哈哈又是一個爆品制造機,經銷商們長期干下去會發現,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1998年,娃哈哈非常可樂推出之時,為了避開扎根在城市的“兩可”,宗慶后決定從“兩可”還未占領的農村市場出手。靠著這一套“聯銷體”,非常可樂快速在下沉市場鋪貨,最快的時候,三天即可鋪滿全國各地的終端,加上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非常可樂硬生生在“兩可”的天下里掙出了一片天。
而后,這套體系持續優化,直至形成了現在娃哈哈特有的聯銷體。
娃哈哈聯銷體渠道模式圖
圖片來源:平安證券
至此,娃哈哈的分銷組織結構如下:總部—各省區分公司—特約一級批發商—特約二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三級批發商—零售終端。此模式中包括兩個系統——經銷商系統和分公司系統。從實際操作上看,經銷商就是物流商,主要負責倉儲、資金和送貨到終端等;各省分公司則負責管理、服務以及廣告促銷等業務。[15]
隨著娃哈哈帝國崛起,聯銷體火出國門,被哈佛商學院收納為中國渠道創新的唯一案例。國外研究者,也將宗慶后稱為“編制大師”。[7]
四、強勢且開明的“獨裁者”
和其他企業不同的是,曾經的娃哈哈,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高層管理都是空白的,沒有副總經理,沒有董事會,只有董事長宗慶后一人,即便是后來發展到了100家分公司,3萬多名員工,依然如此。[6]
這樣的模式,讓娃哈哈的大小事務都必須向宗慶后報備。最夸張的是,公司所有的開支都要向宗慶后匯報,即便是一把掃帚。
這并不是宗慶后迫于無奈的“不得不”,而是他主動地選擇。
娃哈哈的前二十年,因為宗慶后的強勢,使得娃哈哈迅速拔地而起,締造了一個傳奇帝國。
比如,1994年,宗慶后不顧眾人反對,投資4000萬元收購了四川3家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6]又或是,即便是業務一線人員站出來反對“聯銷體”,宗慶后依然堅持推行了下去。
“娃達之戰”,因為宗慶后的強勢,守住了娃哈哈。
1994年,為了幫助娃哈哈突破發展瓶頸,在政府的牽線下,娃哈哈與法國達能、香港百富勤共同出資建立5家子公司,生產以“娃哈哈”為商標的包括純凈水、八寶粥等在內的產品,一次性引進4500萬美元,娃哈哈股份占比49%。
在合作之初,宗慶后要求與達能“約法四章”:品牌不變;董事長位置不變;退休職工待遇不變;45歲以上職工不許辭退。[16]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后,香港百富勤破產,達能增持到51%。由此,達能希望進入管理層,但獨掌大權的宗慶后將達能委派的人全部拒之門外。
宗慶后給出的理由是:“在中國人的地盤,就要用自己的方式。”[7]
此后,盡管娃哈哈與達能依然在合資繼續開設子公司,但因為經營理念,投資等多方面的沖突,娃哈哈和達能也開啟了長達十年的拉扯。直到2007年10月,達能與娃哈哈的訴訟糾紛才平穩落幕。
娃哈哈帝國因宗慶后的強勢“初成”,也因其強勢受限。
娃哈哈2013年營收超782億的光環僅持續了一年。從2014年開始直至2020年,娃哈哈走入了營收下滑的低谷期。也正是這段時間,娃哈哈“老了”“帝國隕落”“跌落神壇”的言論不絕于耳。
此時的娃哈哈,似乎陷入了新舊之爭。由宗馥莉為代表的接任者有著新思路,新做派,試圖用年輕化戰略拉著娃哈哈緊跟時代的步伐,但長期與娃哈哈捆綁多年的宗慶后卻并不想退居二線。
2016年,宗馥莉試水推出果蔬汁品牌KellyOne,定位為高端私人訂制飲料,定價高達28~48元/瓶,保質期7天。
宗馥莉趕上了一波市場熱度。當時,消費者開始強調鮮榨、100%果汁,NFC果汁也開始在各大飲料品牌中流行起來。但多方原因之下,KellyOne并未在市場激起過大的水花。[18]
KellyOne果汁
圖片來源:KellyOne小紅書
界面記者曾詢問宗慶后對這款產品的看法,他給出的回復是:“這個做不大,保質期很短,我不太清楚她在搞什么。”
在娃哈哈營收下滑的7年時間里,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而宗馥莉進入娃哈哈十幾年,也并未能進入核心區,有一定的話語權。
近十年,娃哈哈也鮮少有單品像AD鈣奶,營養快線一樣成為超級大爆品。在新的時代,一直沿用舊思路打造爆品的娃哈哈,很難再復制過去的成功。
娃哈哈2023年新品
圖片來源:娃哈哈官方微博
曾經擔任宗慶后多年貼身秘書、現任浙江傳媒學院管理學副教授的羅建幸曾公開表示,宗慶后一貫親歷親為的性格,將導致娃哈哈極度缺乏人才優勢。娃哈哈所有的決定都是由宗慶后一人拍板的,沒人敢提意見,也沒人敢頂撞,就連宗馥莉也不行。[16]
宗慶后很多次在采訪中回應過“獨裁者”一詞,但多次回應均不同。有認可,也有否認,有時強調專制,有時又強調高度的民主集中制。
最近幾年,宗慶后似乎有松手之勢,此前“娃達之戰”后,宗慶后放言絕不上市,但在2017年,在娃哈哈三十周年慶典上改變了態度,透露出對資本市場產生了興趣。
2021年,一直被視為娃哈哈接班人卻一直未能進入核心區的宗馥莉,上任副總經理一職。宗慶后表示,會逐漸退居二線。
也正是這一年,娃哈哈營收重回增長態勢,回到500億之上。2021年、2022年、2023年,娃哈哈營收分別為519億元、512億元、514億元。盡管娃哈哈沒有公布具體的凈利潤,但外界推算應該也在60億上下。
大環境困難的時候,最能見公司的韌性。
宗慶后曾總結自己的管理方式說:“想要做企業,就一定要強勢,如果你很軟弱,就沒有人聽你的,那企業一定發展不起來;反過來說,如果你強勢過頭,太過專制,企業也一定不會有所發展。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兼顧全體員工的利益。企業的收益要與員工共享,做事情要公正,這樣員工才會尊敬你,佩服你。”[5]
孤勇者、創新者也好,還是編制大師、獨裁者,這些都是外界給予宗慶后的標簽。“我是一個好勝的人,就要就要做到最好,市場變化太快,任何一個變數都可能置于死地,所以我們其實一直在為生存而戰。來不及制定什么戰略,也沒那么多的時間去思考所謂的戰略,我思考的是生存,更好的生存。”宗慶后曾在接受采訪時這樣總結。
參考來源:
[1] 《自主創新 企業勃興——記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2018年11月,人民日報
[2] 《賣娃哈哈的宗慶后:用腳丈量中國市場,42歲白手起家3次問鼎首富》,2018年
[3] 《宗慶后:還要再干20年,把娃哈哈建成百年老店》,2018年11月
[4] 《中國內地首富宗慶后談創業史:25年只做一件事》,2012年12月,中國經濟周刊
[5] 《宗慶后的天命》,2022年1月,何加鹽
[6] 《宗慶后的非常經營》
[7] 《娃哈哈“飲料帝國”的跌宕與興衰:讀懂了娃哈哈就等于讀懂了中國市場》
[8] 《36年生涯史,娃哈哈還“飆”得起來嗎?》,2023年2月,FDL數食主張
[9] 《講童話的權利,善用“非常之道”的娃哈哈總裁宗慶后》
[10] 《娃哈哈營養快線2013年突破200億元》,2014年7月,中國新聞網
[11] 《娃哈哈方法——第四章 宗式兵法(之一)》
[12] 《娃哈哈,大山里的工廠創造未來》,2024年1月,消費鈦度
[13] 《我國飲料企業分銷渠道的構建——以娃哈哈集團為例》,2009年3月
[14] 《娃哈哈:固若金湯的聯銷體網絡》
[15] 《王榿倫.娃哈哈的成功之路》,2000,財會月刊
[16] 《三眼國際的官方BLOG 達能強購娃哈哈》,真的是誤會嗎?
[17] 《娃哈哈宗馥莉:接班之難 聯銷體的時代困境》,2020年1月,虎嗅APP
[18] 《宗慶后:創業難,守成更難》
[19] 《娃哈哈的戰略制勝之道》
[20] 《農夫山泉,品質鑄就品牌,水中王者構造“天然”壁壘》,2022年11月,平安證券
[21] 《娃哈哈的隕落與掙扎》
作者:Abby、Mote
編輯:Pand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