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澳門的設計氛圍,越來越多人夸?
編輯:馬君琳,來源:BranD的好奇心
當代澳門平面設計表現力到底有多強?
總有人好奇,中國澳門這小小的一塊地方,是如何誕生這么多優秀的平面設計師?又是如何能舉辦這么多屆諸如澳門設計周、澳門城市藝穗節等為設計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交流和學習平臺的優質慶典?
其實,在中葡文化交融的歷史語境中,澳門多元化的城市背景下各種宗教互相包容與尊重彼此習俗,各種文化因子在澳門發育、成長,增強了澳門的吸引力與鄉土情,造就澳門文化的多樣與豐富性,設計風格多變而常新。
NAUGHTY ROLL 設計展 2020
一、多元化的澳門設計
有兩種文化特征并存
提到澳門,我們首先會想到,它同香港一樣,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地區,雖然澳門在1999年回歸中國,但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設計,都能明顯看到兩種并存的文化特征在努力融合。
閑藍前地 | LARGOS DE AZUL
設計師:Reina Loi
1、粵港澳樣式:主打傳統民俗元素符號
澳門多元化文化形成了設計風格的多樣性,現代平面設計從業者大多都來自中國內地,保留本土習俗,傳承傳統工藝產業,將民俗風格稍加改良后推向,這種風格色彩艷麗、配合傳統圖案花紋和吉祥如意的符號,這就是“粵港澳風”的特點。
比如澳門設計師歐俊軒與澳門新葡京酒店合作推出的“月下秘密花園”月餅禮盒,以度假村郁郁蔥蔥的歐式花園為主題,通過多種鮮艷的色彩搭配優雅的線條和圖形,描繪了一個夢幻般的月下花園。此外,包裝和內容的設計也與主題相呼應,月餅禮盒模仿手提野餐籃,搭配鮮花、茶壺、玉兔等傳統紋樣元素作為設計,更具中國味。
2、土生葡人設計風簡約色彩、大膽創新
土生葡人在澳門文學和藝術方面都有貢獻,他們大膽突破的創新力和廣泛的創造能力,短短三十年迅速成為澳門設計文化的代表和關鍵力量。以土生葡人江連浩的設計風格為例,他畢業于葡萄牙里斯本美術高等學院,1982年繪制了一套流通的葡幣和生肖紀念錢幣,既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福祿壽”,又散發著濃厚的葡萄牙文化氣息,整體簡約清晰。
1982年,江連浩設計的澳門葡幣
澳門回歸祖國之后,設計領域開始審視現實,走向文化自覺——設計師開始整合文化元素,并更加注重設計的內涵,使設計展現出澳門城市的獨特性、多元化、當代性與國際性,華人設計師與土生葡人設計師相互借鑒與研究形成本土化的設計觀念。
蓮滿 — 圓滿 系列作品 (車世欽) 金蓮花大獎
二、風格語言的變革
從“國際主義”到“解構主義”
澳門平面設計的語言變革,滲透著中葡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精神性的體驗與感受作用于藝術的呈現方式不同,從“國際主義”到“解構主義”設計風格,審視和評判其美學價值的取向對當下具有啟發意義。
上世紀末,設計師在商業設計風格上采用20世紀50年代流行于歐美的“現代主義”的“國際平面設計風格”,澳門的設計師們探索出一種復雜的新平面風格,融合了中葡元素的混雜設計,采用了插畫、攝影圖片的技術手段加上字體、標志和其他材質的混合,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
澳門復古海報
澳門郵票
與商業設計項目不同,澳門設計文化項目獲得政府主導與支持,其特質是融合中西,設計風格偏向于“后現代主義”與“解構主義”風格,多元化創意思維、時尚性特征與藝術性結合是其特點。
說到澳門設計的中流砥柱,就少不了提到歐俊軒和他的設計工作室Untitled Macao,他的作品大膽創新、前衛美感,具有非常鮮明個人風格,強烈的現代感、色彩明亮、沖撞感強。澳門許多大型的文化節慶活動,都可以看到他的設計,富有中西韻味的設計語言使他的作品能夠突圍而出,甚至獲得國際專業大獎。
hush!夏日音樂會 2020
澳門設計周2020
澳門記憶
強調藝術的表現力,藝術與設計有機結合的觀念形象設計,也是西方后現代藝術影響的重要痕跡。各種復雜的色彩、圖案、插畫、紋樣、等超時空幻想,以及充滿趣味和個人特色的新設計風格,與大眾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語言特征并行。
"MACAU"
設計師:Benson Kuok
三、設計多元化三大因素
成就了當下高質量的澳門設計
澳門設計的多元化因素復雜,回歸后澳門當代設計是文化的自覺、自立,強調本土傳統和民族基因這一角度,考慮設計功能及其文化內涵的完整性,以下從商業設計和文化設計及其發展階段逐一分析。
28th Macao Arts Festival
設計師:Chan Wong
1、商業設計風格:品牌標識、產品包裝
澳門當代設計作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澳門的商業設計有著濃厚的服務色彩。來自澳門的設計師林揚權是Indego Design設計工作室的主理人,十分擅長品牌標識設計和產品包裝,他和團隊為這個創始于1988年、主打泰式面食的品牌“華泰食館”做重塑,整體視覺呈現了中泰文化的融合和傳統的傳承,品牌故事也以插畫的形式講述出來。
除了平面設計工作室Indego,林揚權還成立了印刷出版工作室Naughty Roll(沙沙滾),是澳門第一個獨立孔板印刷工作室。前兩年他們圍繞“鼠年”的主題,創作了12幅不同的插畫,并應用Risograph印刷賀卡,希望通過手寫賀卡傳達更多溫暖的祝福。包裝設計靈感源自小時候在澳門常見的白底紅綠字的經典米袋,商業化中多了一絲溫情。
2、文化設計風格:海報視覺、活動宣傳
澳門經濟發展帶動設計市場的需求,文化局、市政廳等政府機構的推廣和宣傳項目的制定,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等大型賽事展會的設計,都讓澳門這座城市用獨特的視覺展示方式煥發新的文化形象。
澳門設計師洪家樂于2018年創立了設計工作室Loksophy,擅長品牌形象設計、活動推廣宣傳。2021年以“城市符號”為命題,透過“發現”、“思考”、“體驗”三個區域構成展場空間,以“單據”為這個主題的重要元素貫穿整個展場,引導市民一同走進城市日常,發掘更多澳門城市之美。
除了主題展,2022澳門設計周已經開展,由設計師洪家樂及其設計工作室LOKSOPHY操刀主視覺,以“再定義·設計的生命力”為主題,通過一系列不同質感、不斷生長變動的生命形態,用精彩的視覺設計與動態影像呈現當下澳門設計的生命力。
澳門設計周2022主視覺
3、商業和文化設計風格:轉型、發展和突破期
設計人才在上世紀末便開始發揮澳門本土設計的創意主體力量,參與了城市重大設計項目的建設,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普及市民審美意識。后來,由于城市主導產業的轉換,對澳門本土設計現狀形成沖擊。近幾年,澳門設計文化有了新定位——設計藝術化,藝術設計化。
讓商業設計和藝術設計創作有機結合,主題和表達手段越來越豐富和自由。澳門設計師Ck Chiwai Cheang,于2011年成立SomethingMoon工作室,目前在澳門和臺灣兩地輪流居住。他的作品充滿濃濃的港澳風情,其中又夾雜大量臺灣設計的影子,這樣的游走兩地,為他的設計積累了更多精華。
臺北書展 澳門館 2017
澳門劇場文件展
基于澳門旅游城市形象和產品設計風格的發展方向,文創類設計已經涉獵諸多行列,演變形成迥異的設計風格。為了培養更多設計人才,除了在澳門多所大學開設設計課程外,每年澳門設計大獎都會用心評選設計新星,為個人與城市的發展做更好的鋪墊。
去年獲得設計新人獎的吳俊,畢業于澳門理工學院,致力將最先鋒的設計理念帶進澳門。2019年與設計師Kiko Lam成立設計組織Last Name E,并活躍於音樂派對的視覺設計、音樂專輯設計、活動形象設計、展覽、品牌設計、包裝設計等。
RED or BLUE Present : Entheos 2019
city city 城市更替
設計師:Kiko Lam
展望未來,澳門的設計具有多元文化本質,平面設計包含三種文字(中、葡、英),城市生活交流中則出現四種語言(粵語、普通話、葡語和英語),澳門“三文四語”的文化氛圍反映了多文字、多語言的環境。
“澳門設計對大家來說總是帶著一股強勁的生命力,不斷吸收、演變、再定義,這種活力將澳門的定義一直向外蔓延。”
ON-SITE FESTIVAL BRANDING
設計師:歐俊軒
文中提及的設計師及其工作室網站如下:
歐俊軒:https://untitledmacao.com/
Benson Kuok:https://bensonkuok.com/
Chan Wong:Behance@Chan Wong
林揚權:http://indegodesign.com/http://indegodesign.com/
洪家樂:https://loksophy.design/
Ck Chiwai Cheang:https://somethingmoon.com/
吳俊&Kiko Lam:https://www.behance.net/LASTNAMEE
圖片:源自設計師網站及網絡
文獻參考:《多元融合的當代澳門平面設計語言特征》顧躍
作者公眾號:BranD的好奇心(ID:BranDma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