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客》封面,邂逅童話與真實的n種冬天
原標題:撕下《紐約客》封面,攢一本冬日寫真集
在人生的無數機遇巧合里,人們總會不厭其煩地愛上《紐約客》。尤其是,在抱著雜志躺沙發就能感到幸福的冬天。
不過,與其眼紅家里收藏了一摞實體雜志的人,倒不如在這期《紐約客》封面設計里,邂逅童話寫真集里的n種冬天。
各就各位,預備,存圖!!!
雪景
在《紐約客》所收藏的雪景里,“白茫茫的一片”并不是最惹眼的部分。靈動且洋溢情緒的人物,被雪花式擁抱的冬日建筑,甚至是蔓延在空氣里的某種溫度,都是與雪合唱的旋律。
窗
如果你想畫冬天,那你不能只畫冬天。至少也要是“從你的窗子里看雪”那種張愛玲式的冬天,像《紐約客》一樣用一面或大或小的窗戶,朝里看是洞穿心事,朝外看則是把雪色裱進畫框。
冬日運動
掀掉天花板以后,《紐約客》的封面里也會儲存冬天寶貴的生命力,借由運動項目表現這個季節獨特的動態感。用或特寫或遠景表現溜冰與滑雪時刻的氛圍,就像往平靜的封面丟了一塊石子,雪花四濺。
雪人
雪人的身份總在現實雪景和童話精靈之間變換不停。擬人化的處理讓畫面增添了些許趣味,穿搭和性格迥異的設定也頗有幽默詼諧感。
紅色蝴蝶結
作為圣誕節里一個微不足道的配角符號,紅色蝴蝶結搭配白色的雪地,給人以冬日童話的精致觀感,也為畫面覆蓋了經典格調。
圣誕樹
不夸張地說,萬圣節的coser能變幻出多少形態,那么《紐約客》封面上的圣誕樹就會有多少變體。穿梭在不同的繪畫風格里,一棵樹的亮點從五彩奪目的燈飾到提著樹的人,故事感在其中流淌。
圣誕老人
即便是要表現最經典的節日主角,一樣有無限多的切入點,從主題到用色都毫不乏味。著力點或是放在一襲紅衣,或是把遠在童話里的圣誕老人拽到現實里,營造出傳說與日常的反差。
從1925年問世以來,這本干練幽默又不乏深度觀點的雜志可謂內外兼修。
即使跨過了無數個冬天依舊美商在線,撫慰著復古畫報收藏家和雜志愛好者的心,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新人一眼萬年、就地入坑。
愿“紐門”平等地包容不同年代的外協人,也愿你有一本絕美雜志陪伴過冬。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