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越來越多00后猝不及防變身上班族,給網友們帶來諸如「00后整頓職場、00后職場闖禍」之類的震驚和笑話。
但在現實的職場中,00后當真如此勇猛,當真難以承受工作之重嗎?
這些問題,如果在社交媒體上翻來刷去,得到的都是割裂又薛定諤的答案??峙轮挥泻?0后聊聊,才能聽到更真實飽滿的回答。
于是,帶著這些好奇,我們找到了3位00后廣告人,向他們了解其職場故事的真實面貌。
第一位:大四在讀,兩年集齊品牌、代理商、制作公司,共5份實習。
第二位:大四在讀,通過小紅書,找到WPP集團旗下的廣告公司實習。
第三位:已工作2年多,與團隊共同拿下國際大獎。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文中涉及人物,均為化名。
01
@阿水
集齊甲乙丙方5份實習后,我的廣告理想局部幻滅
還在上大四的@阿水,是三位00后廣告人中,實習經驗最豐富的:5份分別來自品牌、廣告公司、制作公司的經歷,幫他一一排除出未來的就業方向,也讓他對廣告營銷行業和職場產生了更為復雜的認識——
大二到大四,兩年時間,我已經換了五份實習。幫我補齊品牌、廣告公司、制作公司三方視角的同時,也把我變得更加現實。
我的前兩份實習,都是在廣告公司。
在第一家公司的崗位,是媒介策劃,大多數時間是在和微博的人打交道,比如給公司做的事件營銷話題控評。
但我是一個愛折騰的人。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實在是有些枯燥,我經常做著做著就開始懷疑人生。我很確定,這不是我想要的。
通過第一份實習,我幫未來求職,排除了一個不喜歡的崗位。
幸運的是,第二份實習,我就遇到了方方面面都和我很合拍的公司。它可以算是我職業生涯的起點,卻滿足了我對于一家好廣告公司的全部想象。
22年6月,上海剛解封,我就帶著自己對廣告,以及在廣告行業長久發展的熱情來到了這家公司,成為了一名創意實習生。結果剛好碰上我們組有三個被封控耽誤線下執行的項目,同時啟動推進了。
現在回想起來,實習的那三個月,相當于給了我一個廣告體驗壓縮包。非常累,但我很珍惜。
那會我們組幾乎天天熬夜加班,但我想的是:能在這里多待一天,我就多一天的收獲。
我特別享受跟他們一起工作,還有做創意的純粹快樂。他們也教會我很多做事的方法,不光是技能,更多是做廣告的sense,一些只可意味不可言傳的東西。
可惜大三開學了,我只能結束這段實習。但沒想到的是,我突然變得很迷茫。
我在前面有提到,當時的我,覺得這里滿足了我對神仙公司的全部想象——松弛的同事關系,自己熱愛的影像表達,以及公司本身的聚光燈效應,都讓我無比堅信:我正走在一條所謂的「正確道路」上。
不過,如果我想在這家公司長久地走下去,那我至少得是一個資深創意文案。
但問題是,要成為一個資深文案,需要長期積累,也需要靈氣。很明顯,這兩點我都不具備。這樣的未來規劃,我看不到頭,很難堅持下去。
思來想去,我決定換個思路:往我感興趣且擅長的方向嘗試。于是,帶著對影像創作的熱情,我的第三份實習,來到了一家制片公司。
但進來后才發現,這和我想象中的,又不一樣。制片的工作,并不是拍攝成片,而是負責統籌規劃片場的一切,包括演員、服化道、攝影、燈光、剪輯等。
片場一角
我還記得元宵節那天,有個項目的片子開拍了,我到片場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品牌、廣告公司、導演等人訂元宵。當我把一碗碗元宵整齊擺在桌上的時候,我感覺自己特別像一個餐館的服務生……
但這不算什么,更刷新我認知的,是片場的不成文規定。
由于拍片預算有限,我們必須讓付錢的甲方看到,制作公司有在盡可能省錢。體現在片場,就是人員待遇必須按等級進行區分。
比如,只有導演、品牌、代理商可以點外賣,底下的人必須且只能吃便宜的劣質盒飯。等深夜收工且客戶都離場后,我們才敢去“撿漏”沒開封的外賣……
深夜下班,街上空蕩蕩
再比如,實習生(也就是我)在片場,能站著就不許坐著,能跑起來就不準用走的。當客戶們坐著吃元宵的時候,我在時刻盯著進程表,要趕場了,要換場了,要裝車了,要……
乙方已經夠累了,制作公司作為丙方,完全就是被壓榨的食物鏈底端。這份實習,讓我對社會的理解,直接上了一個新“高度”。
但累歸累,實習一個月還是收獲很足的:摸透了這家公司的業務流程,做制片的執行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開學時間到,我也就順理成章溜了,又排除了一個就業方向。
最后兩份實習,我來到了品牌方。
先說倒數第二份實習。圖著離學校近的便利,以及對外企的認知光環,我來到了一個車企的雇主品牌部門,負責視頻拍攝。
豪氣外企,給實習生發macbook
但那三個月,我感覺自己在一個陌生又封閉的環境里摸黑前行,看不到任何出路。
陌生在于,這份工作和我所讀的廣告學專業,以及我想做的廣告創意,都沒有半點關系。它不需要任何有個性表達的輸出,當然也無法給你帶來多少輸入。
封閉在于,這家外企居然有辦公室政治,每層領導都有極強的控制欲,氛圍特別壓抑。
我感覺自己要被掏空了,對工作也失去了興致,所以我又潤了,并無縫銜接了最后一份實習:我能力范圍內能夠著的好公司:入職一家互聯網大廠的市場部。
其實那會我已經沒什么沖勁了,只想著至少要學到些新東西。這家公司還是有讓我厭倦的辦公室政治,時不時需要表態站隊,還有管理層拿捏實習生的服從性測試。
但我不能再潤一次,我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給自己時間,一定要有耐心,哪怕短時間內看不到有什么成果。
因為在互聯網大廠,要跟完一個項目太不容易了。
在「規劃-創意-立項-落地執行-傳播-復盤總結」這些常規流程中,你需要跟不同業務部門反復溝通,還要向上逐級匯報……這中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會把項目橫插一刀無情打回。
所以我起碼要堅持3-6個月,才能慢慢摸到些邊角。
幸好我的leader很好,愿意帶我做不同環節的工作。我堅持到現在七個月了,迄今為止最長的一份實習。但最近市場部在裁員,為避免「畢業即失業」,我又開始密集面試找工作了。
綜合看下來,其實兩年來的五份實習都有收獲:看到了自己向上發展的空間,也幫我摸清職業發展方向。
但我必須澄清一點,我不是工作狂。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在乎工作和生活能不能平衡;擇業關注的重點,也從最開始看重能學到什么,到現在不得不先考慮工資高低。先保生存,再談理想。
現在在市場部做創意,會讓我想起我們專業的一位老教授,他在很久以前說過一句話,“你們做創意,就必須熱愛創意本身?!?/p>
大意是,不要總把on brief當做天大的事情。營銷目標、ROI轉化是企業需要考慮的,至于廣告人的職責,是去想純粹的創意。
以前我一直不理解他的叮囑,覺得過于理想化。但經過這些實習后,我突然明白了:比起創意,品牌更追求數據轉化;而且說實話,在品牌方工作久了,真的很容易陷入思維慣式。廣告公司若是一味順從,那廣告業真的沒救了。
堅持這份理想,反過來撼動、影響品牌,這才是能把廣告做好的邏輯。
至于我還會不會回到廣告公司踐行這個理想,這里先打個問號,留著以后再回答。
02
@悲傷的耙耙柑
正在不卷的廣告公司實習,我的廣告熱情依舊燃燒
正在讀大四的@悲傷的耙耙柑,目前在一家廣告公司實習,從不加班,leader有問必答,一片歲月靜好。他在這里看清了廣告公司在品牌面前所處的劣勢地位,也依然保有熱情——
我是今年七月,進入WPP集團旗下的廣告公司實習的,目前在AE崗位。
說來也神奇,這份實習,是在小紅書上找到的。
你只要在上面搜「廣告公司實習生」、「實習生找繼任」這些關鍵詞,就會彈出很多筆記。不過,里頭也有很多是中介發布的廣告,真假難辨,最好還是別輕易相信。
至于幫我找到實習的那條筆記,是公司員工用個人賬號發布的。當時我也有在「boss直聘」和「實習僧」上找,但小紅書這邊的反饋,簡直快到令人震驚:第一天投簡歷,第二天聯系面試,就確定下來了。
收到offer郵件,實習生正式上線
后來我才知道,如果急需實習生,leader們會自己在社交平臺上發招聘帖。有滿意的簡歷,就會讓HR聯系。相當于跳過HR篩簡歷的流程,直接進面試。
所以很幸運,我就這樣快速入職了。
在我的印象里,招人很急的崗位,十有八九上班后,會有一大堆活等著你。但這份實習,沒有。
相反,可能因為我只是實習生的緣故,我沒感受到半點兒「卷」。這里的工作氛圍也很好,壓根沒有「整頓職場」的必要(笑)。
我們上班的時間,是10:00-18:30。一般leader給的任務,我都會當天做完,準點下班。
準點下班,回頭一望,WPP集團所在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
leader們也都很好,從不要求我們加班。畢竟,實習工資就那么點(笑)。如果我有什么想了解的,只要開口問,都能得到解答,還能額外收到一些行業建議。
至于我這邊分到的工作,大多是給正在進行的項目打輔助:做一些競品報告、消費者分析和中英文翻譯,也會和創意們一起腦暴idea和文案。
比較可惜的是,因為我的大學和公司不在一個城市,九月開學后,我就轉線上實習了。
上面提到的那些文本類工作,倒是沒耽誤,課余時間照常推進。但我錯過了跟進項目線下落地執行的機會,差一點就能見到明星了啊。
話是這么說,但我還是會糾結:寒假要不要回公司實習。因為對一個學生來說,實習期的租房費用,還是挺勸退人的一筆大開銷。
我記得你剛有在問,實習有沒有讓我對廣告公司產生新的認知。有的。說實話,廣告公司在品牌面前的話語權,比我想象中小多了。
和很多客戶一起開過會后,我才知道,原來客戶這么難搞定……
一次次提案,被一次次推翻,但最后極有可能又用回第一版??蛻粽J定的方案,哪怕再不合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照著他們的要求去做。
廣告公司幾乎淪為了執行機器。
但現階段的我,只是一個實習生,改變不了什么。我能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學技能,讓自己先在職場站穩了,才有能力去和客戶周旋。
不過當下,我還是先搞定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答辯吧(笑哭)。
03
@王立早
工作兩年,我們用作品和實力,爭取到做自己的職場自由
@王立早 是三位00后中,唯一一位已經正式工作兩年有余,且和團隊一起拿過國際大獎的廣告人。他的職場生活,也是其中最先鋒的——
我是大四入職現在這家公司的。兩年多過去了,我還是很愛廣告。
早在上大學那會,我就感受到做廣告的魅力了。
當時實習在的廣告公司,服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知名品牌。有時候你偶然說的一句話,或者提的一個idea,如果被采用了,走在路上就會看見投放,我就會跟朋友炫耀,“這是我做的廣告誒?!?/p>
就蠻不可思議的,正反饋來得非???/strong>。外加上當時,有位廣告前輩跟我說:“一個idea可以改變世界”,讓我對廣告產生了信念感。
所以幾乎是在那時候,我就確定了:畢業后我還要做廣告,我要做出一個能改變世界的idea。
后面的故事,就跟開頭講的一樣,通過層層篩選,我進到了現在的這家公司,來到一個不管是工作模式、管理方式還是團隊性格上,都相對自由、先鋒的全新部門。
太過癮了。
翻出近3年前的offer郵件
工作模式上,我們團隊很少接常規brief,甚至是沒有brief,更多是基于品牌增長或者年輕化營銷的核心訴求,去做自主提案。把控度相對較高,腦洞可以開更大,不過相應的,挑戰也不少。
因為自主提案,相當于我們去幫品牌創造需求,客戶也會思考這個idea是不是真的會奏效,再決定要不要采用。如果通過了,還是和常規項目一樣,要根據客戶想法、品牌調性和一些現實因素去做調整。
管理方式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方向,但leader沒有用文案、美術、策略等給我們定崗,而是盡可能讓我們都接觸,去全面發展。
可能你會疑惑,那具體到項目執行上怎么分工。其實有點類似于配貨:我們會根據項目方向和個人特長,自己決定由誰擔任PM,由哪幾個人組合去完成項目。
比如說這個項目偏文案,擅長文案的同學就會多一些。但負責美術的同學,不是做圖就可以了,Ta也要一起想idea,如果想到一些很厲害的文案,我們也會用上。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無比重要的存在(搗蒜式點頭)。
討論一半,扭頭看見絕美晚霞,大家都停下來拍照
這樣大家嘗試和之后發展的空間,會相對比較大。我自己的話,可能比較偏文案或策略,偶爾也會做一些簡單的設計或剪輯。
至于團隊性格上,我們組還是蠻特立獨行的。
我們不怎么care其他組加不加班,反正我們活干完就走;如果非加班不可,也不會拘泥在工位,哪兒干活舒服去哪兒——有些同學在家工作狀態更好,就會直接下班回家再繼續肝;遇到不想做的項目,我們也會直接表達出來。
這么聽起來好像很狂,但我們也不是一上來就這么大膽。剛開始我們也很小心,是等到后來,用作品和公司建立起信任了,才慢慢開始做自己。
不過我們組還蠻好笑的。平時嘴上說著抗拒996,受不了高強度節奏,但一旦勁頭上來了,干起活來還是很卷,簡直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可能這就是喜歡吧。
我非常在乎正在做的事情,符不符合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如果不喜歡,真的很難干下去。
畢竟,工作至少要占一天1/3的時間。
寫在最后
跟00后聊職場,免不了要問到對「00后整頓職場」的看法。
@阿水 認為,只有極少數有選擇和退路的人,才能做出如此奢侈的行為。大多數00后,面對老板變化莫測的想法、同事甩鍋、不得不討好客戶等存在絕對權力的情況,只能忍著。
@悲傷的耙耙柑 和 @王立早 的想法出奇一致,他們認為,面對職場壓迫,勇于爭取自己的權益,可行也鼓勵。但不能忽略一個前提:要用自己足夠優秀的業務實力,去作為商榷的支撐點。否則在公司看來,所謂的整頓,只是大放厥詞和胡攪蠻纏。
看到這里,也許你也發現了:00后并沒有網上說得那般刁鉆和脆皮,相反,面對問題保持客觀理性。他們和一到青年期就被痛批垮掉的80后、90后一樣,都被社會禁錮在片面的標簽中注視著。
但其實,剛走出象牙塔,卷入職場帶來的巨大眩暈時,每一代人都一樣,都是在混亂中摸索,誰也不比誰的骨頭硬:同樣懷抱理想,努力變可靠,只是時而熱切向上,時而猝不及防地硬扛。
屏幕前的你,是00后廣告人嗎?你的職場故事是什么樣?
歡迎移步評論區,把那層不真實的窗戶紙,多捅幾個洞。
這年頭了,出門在外,身份必須咱自己給。
「對話年輕廣告人」系列內容,更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