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用“多一度電行動”,讓垃圾處理更走心
更迭不止的時代,眼花繚亂的商品豐富著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精彩度。
我們“喜新厭舊”,我們“大快朵頤”,我們享受城市生活帶來的便利,我們也不經意間制造著一袋又一袋的垃圾。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城市居民每人每天要產生1公斤的生活垃圾。
在全民倡導盡量減少制造垃圾的同時,
作為有社會責任擔當的企業,如何將垃圾的價值最大化,充分的【資源化利用】,也是現如今重要的課題。
垃圾焚燒發電,是目前處理垃圾的重要方式之一。
阿里云通過AI算法,可以更精準地提高垃圾焚燒效率,
用科技的力量讓垃圾可以產生更多電量,為城市的垃圾處理項目提供科學規范化的幫助與支持。
借此,阿里云在廣州,還展開了一場和垃圾有關的“多一度電行動”。
發現城市角落里的“垃圾”
在熱衷美食品味的廣州,僅僅一天的時間,餐飲行業都會產生4000噸的垃圾,
廣州的居民區會產生9356噸垃圾,廣州18個商圈日人流量總量89.7萬人次,日產生垃圾量也達到1229噸!
阿里云項目團隊來到廣州的三個區域:“傳統美食街”、“老居民區”、“CBD商圈”
發現并收集到不同類別的垃圾,并以此來和在廣州生活的大家,展開一場關于垃圾處理的線下互動。
打造“多一度電”互動體驗藝術裝置
項目團隊將收集的垃圾,經過處理后打造成三臺互動體驗的藝術裝置,放置于對應的三個區域。
讓參與者可以直面感受阿里云的AI科技之于垃圾焚燒的意義。
參與者只要將垃圾投入其中,就可以激活裝置,實時顯示對應區域的垃圾增長數量。
以及在阿里云的幫助下,這些垃圾在焚燒處理后,可以多發多少度電。
展示地點:
海珠 美食一條街 / 西關 何家祠道 / 珠江新城CBD
路人與裝置互動
路人采訪
“多一度電行動”概念片
系列海報
垃圾焚燒發電,關乎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阿里云用更高效智能的技術,讓焚燒垃圾可以最大價值化。用多發的電,給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結語
“阿里云把AI算法,運用于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鍋爐,這就好比用數據和算法,優化垃圾焚燒的消化系統,焚燒更穩定更高效了,等量垃圾就能產生更多蒸汽、轉化更多電能。”
——阿里云智能副總裁,數據智能事業部總經理 曾震宇
“開發更加高效、智能的焚燒技術,實現生活垃圾的清潔能源化處理,是我們國家的重大需求,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
——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副院長,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教授 黃群星
如何處理垃圾,以及如何將垃圾處理變得更加高效有價值,已然是當今全民探討的熱門話題。
據了解,阿里云這套算法預計將會和合作伙伴在全國26個城市的垃圾處理項目中使用,未來擴展到100座城市。
有了阿里云AI技術的加入,垃圾焚燒能帶來的不只是多一度電,也是一份企業責任,更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展望和期許。
創作人員名單:
創意合伙人:張超
創意總監:楊雪松
文案:欒肖男
美術指導:趙文卿
聯合創始人:劉靜璇
高級客戶經理:王藝菲
客戶執行:侯郡奧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好旺角,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阿里云AI算法,可以提升垃圾焚燒發電的效率,產生更多電量。向受眾傳達阿里云AI算法能讓垃圾多發電的技術優勢。讓人們了解阿里云技術在垃圾焚燒發電中的作用,以及阿里云正在用科技改善人們的生活,是我們傳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洞察與策略】
每多一度電,就為生活帶來更多美好的可能。我們用直觀易理解的方式,開展了“多一度電行動”,將我們要傳遞的信息,展示給廣大群眾。首先,我們用日常生活垃圾創作了三個互動垃圾箱藝術裝置,并將他們放置在廣州人流量最密集的三個街頭(CBD、老小區、夜市)。
其次,我們增加了互動性,幫助大家理解阿里云在其中的作用。完成丟垃圾的互動后,裝置上會提示阿里云AI算法使垃圾焚燒發電產生更多度電,這每多產生出的一度電,會為大眾的生活作出更多的服務和改善。
【創意闡述】
我們用直觀易理解的方式,開展了“多一度電行動”,將我們要傳遞的信息,展示給廣大群眾。首先,我們用日常生活垃圾創作了三個互動垃圾箱藝術裝置,并將他們放置在廣州人流量最密集的三個街頭(CBD、老小區、夜市)。
其次,我們增加了互動性,幫助大家理解阿里云在其中的作用。完成丟垃圾的互動后,裝置上會提示阿里云AI算法使垃圾焚燒發電產生更多度電,這每多產生出的一度電,會為大眾的生活作出更多的服務和改善。
【結果與影響】
垃圾焚燒發電事件視頻在秒拍,騰訊平臺上瀏覽量達到200萬+,在微信,微博端的可統計閱讀量可超過330萬+;新聞和案例專題在國內外媒體端曝光超過200萬。收到了超過2430次的主動轉發和評論。其中,差評的微信文章次條文章閱讀達到97,430次,編輯團隊反饋超過同類文章的平均表現。這次傳播,被“圈粉”的大多數是年輕人×科技迷×廣州人,toC受眾對阿里云品牌和技術的反饋比較正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