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5G厲害了!打造一位全息數字化分身Mobile Man驚艷倫敦
Mobile Man
11月20日,第九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在英國倫敦召開。論壇期間,以華為員工小歐為原型創造的數字分身“Mobile Man”登上主會場舞臺,詮釋5G時代的數字化分身概念,帶給觀眾新穎的全息視頻體驗。
“Mobile Man”誕生記
5G時代已來,數字化世界離我們越來越近。未來,每個人都可能會像電影《頭號玩家》里那樣,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即使現實中身處異地,也都能在數字的世界里與其他人一起互動社交。在論壇上,華為向全場觀眾闡述5G商業機會、應用場景和領先技術等。如何將新的概念可視化呈現,帶領大家穿越未來、探索5G帶來的變化和革新呢?
小歐的“Mobile Man”數字形象

于是,華為打造了這樣一位數字分身,從未來穿越至現在,用詼諧生動的表演,使用全息投影技術,將人物的“數字孿生”、“實時影像互動”和“無限虛擬時空”等抽象概念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從視覺上直觀呈現5G技術的應用場景。
走近“Mobile Man”
制作一位寫實級別的數字角色,需要擁有三維數據采集和3D建模等成熟系統的制作工藝。BITONE的數字分身技術是由數字演員團隊所研發的,將人物虛擬影像技術與5G時代的新型應用場景進行結合,為用戶提供全新的數字化體驗。
由于項目執行周期緊張,經過反復探討,制作團隊最終敲定采用“Mobile Man”這個角色,其超強能力、敢于行動的角色特點與5G能帶來強大的網絡能力,號召產業積極行動的初衷吻合。
為了創作這一角色,第一步是數據收集與處理,BITONE團隊使用自己搭建的陣列掃描系統采集小歐面部及身體的三維數據,然后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這也是我們創作數字分身過程中的一大核心技術所在,能夠獲得高度寫實的人物角色模型、皮膚紋理和毛孔級的皮膚細節,與真人無異。
有了數字分身技術的支持,任何造型都能被隨心定制。“Mobile Man”身后的飄逸披風,也是完全出自高精度的布料模擬,才能夠伴隨他的動作達到真實自然的擺動和翻飛效果。
小歐的三種造型

在動作捕捉這一環節上,BITONE采用一套高精度光學動態捕捉系統,可進行高效合理的面部、肢體動態捕捉和數據融合處理。為了讓動捕過程中的呈現更貼近最終效果,技術團隊在動作捕捉階段提供了完整的模型數據,讓我們擁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Mobile Man”,而不是僅有骨骼的數字角色。
動作捕捉環節
仔細觀察,你還會發現這是一位有呼吸的“Mobile Man”——我們對動作與呼吸感、講話節奏與氣口進行了匹配處理。此外,我們還仔細進行了體型修正以保證角色的肌肉變形正常合理,僅面部就有百余個“目標體”進行融合,并經由數據算法支撐,這使得角色的每一個動作都看起來與真人一樣自然。正是這樣一個個微小的細節,成就了最終的效果。
央視《中國新聞》、《中國財經報道》等欄目對現場盛況進行報道
BITONE在人物數字孿生領域的技術實力,得到了華為的認可,令此次的作品在海外市場大放異彩。
華為與BITONE組成的創作團隊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