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陜西歷史博物館:絲路奇旅,一杯千年
寺廟上香折騰夠了,接下來折騰哪里?
年輕人瞄準了——博物館
博物館門票花費0元,周邊文創消費1000元——是圍繞博物館而生的“消費觀”
隨著博物館“顯眼包”們的爆火,“買不完”“搶不到”是在文物文創身上常駐的形容詞。
陜西歷史博物館“顯眼包”表情包
底蘊厚,創意新,入人心是自然的事。
博物館文創和周邊產品讓游客能有機會把“文物帶回家”,這算是真正讓文物和歷史“活”了起來。
茶百道作為中國茶文化傳承品牌,借助當下「博物館熱」聯名陜西歷史博物館,從文化入手,打造全新品牌宣傳片。
上線四天,全網好評如潮!
直接上片!

一、品牌攜手,文化傳承
陜西歷史博物館作為地處絲綢之路起點之城的文化寶庫,完整地記錄了這些珍貴的歷史物證。通過其館藏文物,我們驚喜地發現千年前的中國文物,已然將東西方文明進行有機融合,例如鴛鴦蓮瓣紋金碗,運用異域金銀器制造工藝將象征中國傳統美學的元素精美呈現。我們常提起的絲綢之路開放包容的精神,通過文物,有了更具像化的表達。在當時充滿探索與發現的時代背景下,茶葉,亦伴隨絲綢之路被世界熟知,成為獨特的東方符號之一。
茶百道作為傳播中國茶文化的使者,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合,以一杯好茶和系列文物為線索,使觀眾化身「絲路使者」,將茶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結合國慶期間舉國歡慶、出游感受祖國文化博大精深的社會情緒,
將茶百道線上線下傳播端口打造成為絲綢之路主題氛圍場景,打破博物館邊界,
讓用戶通過一杯茶百道開啟一場跨越千年的絲綢之路旅行。
二、創新敘事,引發共鳴
關于這個建立在文化大背景之下的項目,我們面臨著一個挑戰:避免做成說教味濃厚的教育片,而是用生動有趣、以小見大、跳出常規的敘事手法,引發茶百道品牌年輕消費者的共鳴。作為普適性聯名,在茶文化和絲綢之路之間找到關于傳統文化的共性,進而延伸創意內容。
我們選擇讓文物——“活過來”,用豐富的特效設計去打破了傳統科普性敘事的局限,將歷史故事以一種生動有趣、充滿想象力的方式呈現出來。
我們相信,讓人們對文物感興趣且想要深入了解背后故事的前提是被看見。
讓茶百道在此化身為一位“有趣的導游”,用想象力帶領大家獲取探索的契機。
我們深知,無論是現實還是藝術,都是在人們的腦海中構建一種信念。
在為茶百道打造這條奇幻宣傳片時,我們希望消費者看到的不僅僅是嚴肅的歷史故事,更是一場趣味奇幻的文化之旅,是他們自己對文物的解讀所激發的想象力,是他們想象中關于自己生活方式的無限可能。
三、奇幻呈現,趣味假期
茶葉與絲綢之路的故事,構成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詩,直至如今,關于這段故事的神奇想象仍在延續,茶葉、絲綢、珍寶……串起絲路和我們、過去和未來。
那么在這個陜西歷史博物館和茶百道一同構筑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我們想呈現出的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奇幻之旅:
茶百道與陜西歷史博物館聯名產品不斷飛舞出的茶葉元素組成了飄動的彩帶,一位滑板少女被吸引,手握茶百道一路追趕,展開了一場與文物跨時空相遇的絲路之旅,最終即刻入境陜西歷史博物館——“絲路奇旅,一杯千年”。
本次“活過來”的文物,聚焦選擇陜西歷史博物館中與絲綢之路強關聯的唐代文物,他們在不同文明密切交流的時代中誕生——唐三彩載樂駱駝俑的三維動畫設計讓原本靜態的文物在動畫中“活”了起來,駱駝看似荒誕出現在街道上,將整個畫面拉入一種奇妙的氛圍中,俑身上的異域樂手們也開始演奏,為觀眾帶來一場獨特的音樂盛宴。
有手握聯名茶杯的唐三彩梳妝女坐俑,笑盈盈地品嘗著茶百道的聯名新品。
她們化身為一個連接古今的橋梁,模仿著年輕人一般的神態和習慣。
還有絢麗的絲綢在城市中穿行飛舞,這種設計不僅為故事增添了一份奇幻的色彩,還象征著古代絲綢之路在當下的延續。
絲綢所到之處,都帶來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就像茶葉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一樣。
率性的滑板少女追逐著絲綢文化的軌跡。
觀眾仿佛置身于一個奇幻的文化世界中,感受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完美結合。
在國慶假期這個特殊的節點,這些特效為茶百道的消費者營造出一個充滿趣味的環境體驗,讓他們在享受茶飲的同時,也能沉浸在文化的魅力之中。
我們希望傳統文化不僅可敬的,對于年輕人來講它更是可愛的,可以盡情擁抱的!
保持探索與想象,千年前的絲綢之路或許和當下我們走的路沒有不同,在平常生活中也將尋得“神奇珍寶”。
不如趁著這個假期,就拿著最新款的茶百道聯名飲品,去會一會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這群“顯眼包們”吧~
借此機會炫耀一下無限量供應奶茶的片場!
創作名單
創意代理商:ODP沿海公路
項目總監:凌朵兒
客戶經理:胥玥
創意總監:凌朵兒
監制:胥玥
客戶執行:羅淳月
導演:大橋
副導演:團子
制片主任:鄧琪玲
攝影指導:霍柏君
無人機飛手:余游
燈光指導:楊志磊
美術指導:韓鵬
造型指導:cwy
服化師:左蕎、柳柳
平面kv:楊彤
模特:阿刁
演員經紀:Emma、劉永林
特效負責人:楊鑫、張天賦、鄒嵐楓
后期制片:花花
后期美術指導:蔣新正Mark
online:何知童
二維動畫:戴琳松
三維特效:楊鑫、張天賦、鄒嵐楓
剪輯:鄭冠東
調色:許欣
攝影設備:常青樹未來影像中心
燈光設備:成都豫見光影視傳媒有限公司
場務團隊:行川場務
運輸團隊:興盛源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