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這份傳承了兩千年的熱愛,在我們手上
五月六號,剛結束五一小長假,魚談廣告的工作群里就收到了一份讓人興奮的brief。
它有著大氣磅礴的主題概念,渾然一體的敘事框架,更重要的是,它來自于一個對于Z世代人有著特殊意義的品牌——《三國殺》。
提起《三國殺》,腦海中很難不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
剛敲醒下課鈴,一群人便迫不及待地沖到后排的課桌椅,圍成一圈,不一會兒,“殺!”“閃!”的喊聲便在教室后排此起彼伏起來。
對于Z世代來說,三國殺不單單只是一款游戲那么簡單,也是這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而魚談廣告,正好是由一群Z世代組成的創意機構,面對這個有著情懷加成的經典品牌,立馬鉚足干勁、摩拳擦掌,幾次頭腦風暴以后。這份強調“展現群像”、“通過一鏡到底轉場,強調歷史勾連”的方案便火熱出爐,并獲得了品牌方的肯定,進入了執行階段。
“兩千年的熱愛”,是品牌方一開始設定的影片主題,伴隨著旁白的娓娓道來,歷史上與三國文化有關的人物接連出場,金戈鐵馬,將星熠熠,將歷朝歷代與三國有關的創作細細數來,堪稱一出三國文化的“人類群星閃耀時”。
陳壽書寫《三國志》
蘇軾吟詩作賦
之所以這樣設定,是因為比起其他三國題材的游戲創作,三國殺一直以來都十分看重文化氛圍的營造,以及對歷史文化的傳承。
就算是在《三國演義》里一筆帶過的角色,三國殺都會旁征博引其他史料,去設計角色的技能,從而保證了游戲對歷史的還原度。
但是在數次腳本溝通后,發現這樣的敘事表達,很難承接到結尾的部分:呈現玩家體驗三國殺的不同場景,以及三國殺產品本身的發展脈絡。
于是,從品牌本身出發,提煉出“群像與熱愛”的產品核心元素,便成為了新的主題。
有了這個,一切就變得順理成章:蘇軾有了聽眾、皮影有了看客、京劇戲臺下掌聲沸騰:那些為三國文化歡欣鼓舞的人才是我們想著重呈現的部分。
既然要從三國文化的源頭——東晉時期陳壽寫作《三國志》講起,那各種道具、細節也要符合對應的歷史年代。
陳壽書房的陳設、布置參考了許多博物館的文物資料;
就連寫字用竹簡還是宣紙,用什么字體,都涉及了大量的歷史考證;
文物資料VS影片
包括群演的服裝,也盡量往對應時期的樣式靠攏,幾秒鐘的鏡頭,背后是服裝組好幾個晝夜的精挑細選。
如果光呈現歷史的走馬燈,那似乎可以套用到任何一個三國題材的影片里,這時,就輪到三國殺的靈魂——武將臺詞登場了。
三國殺的武將臺詞一直是這個IP的核心特色。
游戲發展了十五年,積累的人物臺詞有上百句之多,導演組一條一條篩選、聆聽,選出了最貼合各個歷史人物狀態的,放在了每個段落的結尾處,不但提煉了品牌特色,更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品牌持續深挖三國文化內涵,讓越來越多在《三國演義》的傳統敘事里,歷史角落里的三國人物,為世人知曉。讓人們有了新時代的解讀三國演義的視角。同時,品牌也不斷以三國文化為基礎,持續輸出精品國風內容,致力于助推中國文化復興!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