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SSV《第三只耳朵》:聽懂你說的,也聽懂你沒說的
第一次發現,沉默是他們的保護色。
當你聽到一個人操著一口家鄉話講著電話,聲音比平日的ta高了八度,那八九不離十是在跟家里的老人說話。如果猜的沒錯,對面那位大概就是ta耳朵不太好的爺爺或者老父親。
當人進入老年,衰老的不可抗力開始呈現,失去肌肉,失去力量,失去好視力,而在眾多失去中,“失去聽力”是一種有些微妙的困境——你只要裝作沉默,就沒人覺得你有什么問題。
而且碰巧的是,人總是越老越沉默,他們的“耳聾”總是被“寡言”所掩蓋。
我們也是在為騰訊SSV創作「第三只耳朵」這條影片時,才注意到原來沉默是耳聾老人的保護色。
《第三只耳朵》
一個宏大的brief
回到項目的一開始,我們收到的比稿brief非常“宏大”。
騰訊SSV (Sustainable Social Value Organization)這個以實踐騰訊「科技向善」為使命的部門品牌團隊期望通過品牌片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可持續社會價值。
他們參與的「社會價值」涵蓋了:鄉村教育、互聯網公益、銀發科技、等多個領域。在仔細的“聆聽”了客戶的業務和需求后,我們意識到:
重要的并不是已經取得的成果,而是長期持續行動的真實過程,這本身就是品牌最具力量的部分。
對于這樣一個“持續行動”的品牌,品牌故事也可以“持續講述”。于是,我們為品牌設計了一列「可持續列車」。在不斷向前的旅程中,與社會分享最新的價值故事。如一列火車,每到一站都有一個新故事。
我們來到的第一站:「銀發科技」
“騰訊天籟AI音頻技術,為農村老年聽障人群提升助聽器清晰度,幫助他們更好的溝通。”
這個給農村老年群體提供的社會價值,如何被更多普通人感知到?
這是一個關于什么的故事?
在創作之前,我們總是習慣先問題,比如:“這是一個關于什么的故事?”
衰老?孤獨?科技改變生活?然而它們似乎都不是那個足夠準確的核心。
繼續問:“聽見”的能力,為什么如此值得我們去守護?(業務的價值從這里體現,故事的核心也從這里發展。)
在人類的世界里,“聽”之所以珍貴,很大程度是因為“說”,因為我們有在意的聲音,在意的人,所以才渴望聽見,渴望聽懂,以及被聽懂。
好了,想到這里就基本上確定這是一個關于“表達與誤解,誤解與理解”的故事。
「知音」與「孤獨」成為一組對照詞,出現在故事創作之初。
我們回憶起,家鄉年邁的爺爺、父親,在聽力一年不如一年后如何緘默,又如何偶爾大聲吆喝、甚至發怒。回憶起,在我們偶爾打回去的視頻電話中,他們如何佯裝明白,大手一揮“不說了,你忙去吧”。回憶起他們輕輕動著嘴唇試探著想要加入一場子女孫輩的談話,但最后選擇了在一旁保持沉默的樣子。
一個倔強的、沒耐心的、寡言少語的、耳朵不太好,嘴卻很硬的“老頭子”,在腦海里變得越來越具象了。
片中聽力不好的爺爺總是因為會錯意,和老朋友鬧下誤會。
人與人的情感,如何動情而不煽情?
坦白說,這類題材我們尤其擔心會變得“苦情”“煽情”,因此整個腳本過程中,我們竭力希望保有一種“平淡的真”。希望這個故事能夠擁有真實、含蓄而又有回味的情感。
農村的老人會如何對話?他們會如何處理自己的老年孤獨?會如何面對朋友的離世?
我們將生活中的觀察、感受融入到故事中,相信當“平淡的真”喚起觀眾生活經驗中真實的情感和經歷時,就會產生更豐富的化學反應。
當老戰友去世后,老爺爺拿起很久不彈的二胡,獨自一人在湖邊拉琴。
在對白之間留有余韻,有時候很多情感恰恰在沒說出口的語言里。
老人在戴上助聽器后,終于調準了收音機的頻道,聽到了那首熟悉的曲子。
好故事的背后是一群靠譜的人
我們相信好制作才能帶來好作品,因此在最初我們就希望能以電影的規格和語言來執行腳本。
幸運的是承拍本片的謝鵬導演在拿到腳本后,投入了120分的熱情與專業度,和我們一起打磨執行腳本,尋找行業內優秀的攝影師和專業演員一起演繹故事。在疫情解封前最為嚴密的封控階段里,輾轉多地尋找理想拍攝地。事實證明,每一個用心的細節最終就積累成影片的質感。
感謝客戶的信任,將第一次講述品牌故事的機會交給我們,并在全程給予了我們充分的支持。回頭來看此次創作,雖不盡完美,然一切都已幸運至極。
創作企業名單
創意代理商:香蕉氣球
制作公司:上海榔真文化
創作人員名單
創意:王彥鎧、鄒揚
美術:林炤、黃梓
項目管理:陸殷
導演:謝鵬
監制:周揚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香蕉氣球 深圳,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背景:2020年,騰訊成立騰訊SSV(可持續社會價值)部門,致力于用互聯網科技深耕社會各個領域(包括:公益、鄉村振興、數字教育、銀發科技等)創造可持續的社會價值。
目標:我們為何選擇短片作為內容載體?騰訊SSV期望規劃一系列基于真實事件并已經投入社會公益的故事,闡述騰訊SSV這幾年所耕耘的成果。品牌短片以「可持續發展列車的形式」走訪城鄉的每一站,持續經營科技向善的力量。同時短片型態內容也與「央視新聞」達成內容共創的合作,透過央視新聞節目做報導與播出。我們最終目標是形成一系列故事,累積品牌的努力成果。
【洞察與策略】
洞察:我們發現在銀發科技領域,AI助聽器能夠有效提升鄉村老人的聽力障礙問題。對于鄉村老人而言,聽不見往往意味著內心與他人失聯,繼而陷入心理孤獨的困境。因此,更好的聽力不僅意味著聽得見、聽得清,更意味著能夠聽得懂以及被聽懂,這對于留守在鄉村的老年人而言,尤為重要。
策略:讓騰訊SSV產品解決方案——天籟助聽器,成為改變鄉村老人孤獨處境的轉折點,通過老人找回知音的故事觸動人心,傳遞品牌行動的社會價值。
【創意闡述】
創意闡述: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住在村子中的三位關系親密的老戰友,卻因為年老后聽力減弱而屢屢產生誤會與口角,關系漸行漸遠。直到其中一位老人也去世離去,他們近一步陷入孤獨,但一枚小小的助聽器卻扭轉了他們的處境,讓雙方能夠再度聽見彼此,再次得到人生中的知音。
【結果與影響】
結果與影響:本次TVC《第三只耳朵》在微信視頻號和B站主陣地平臺共獲播放量138.2W,互動量6.1W;本次TVC《第三只耳朵》在視頻號平臺總獲播放量103.6W,收藏1.5W、點贊2W、轉發1W,超過日常視頻播放量三倍以上,評論區多集中于討論關愛老人聽力,科技向善等正向內容。也讓更多普通人進一步關注鄉村老人的聽障議題,以及騰訊SSV通過科技能力和社會服務所創造的可持續社會價值。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終審評委(金、銀、銅評級全部顯示,無獎評級僅顯示帶評語者)
創意單元-視頻組-短片類
-
略弱于大人請回答,但仍是精心制作的影片。 騰訊以一貫的做了甚么,做到哪里了,科技參與了那些環節,一貫的點到為止, 本系列不是call for action的公益活動,而是可持續發展的成績階段展現報告。
-
科技向善牽引著長期的持續行動,終于開出了動情的關于理解的花
-
立意深刻,情感細膩
公益單元-非營利組織類
-
1、關懷的切入點十分細膩,非常柔情地娓娓道來了聽障老人的生活現狀,使人們共情和更加了解到聽障人士真實的生活障礙和心理訴求。 2、短片如同電影一般,電影美學和故事感具佳,短短幾分鐘不止講了主題痛點,還仿佛講了老人一生故事,觸動人心耐人尋味。
-
科技向善,看到了社會弱勢群體中的真實需求,可能他們的需要很簡單,也通過這類型的倡導讓大家關心老人的聽力需求
-
將生活中的觀察、感受融入到故事中,每一個用心的細節最終就積累成影片的質感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