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紀錄片《碳路者》:碳中和征程上的綠色發動機
2021年是人類通往碳中和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年初,中國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了“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年末,中美在內的全球197個國家簽署達成了《格拉斯哥氣候公約》,開啟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征程。
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既是一個負責任大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也是國家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工業發展史,以及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平均需要50至70年的時間表相比,中國時間緊而且任務重。
面對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新挑戰,一個有責任感的科技公司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
創意策劃:聯想集團案例入選聯合國首份《企業碳中和路徑圖》,面對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以及對大客戶探訪經歷之后。我們從聯想產品碳足跡的動線入手,原材料和部件如何符合綠色制造、產品制造環節如何節能增效、回收過程中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并提高回收利用率。這每一步都投射出聯想賦能行業低碳發展的腳步,扮演著碳中和道路上探路者的角色。
在雙碳目標提出的節點,我們希望推出首部反映中國企業低碳轉型實踐的紀錄片——《碳路者》,率先展示聯想如何以自身實踐,帶動中國企業開拓碳中和的破局之路,找到雙碳目標之下的科技“最優解”。
執行落地:《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發動機》系列中的《碳路者》篇,將鏡頭對準以數據中心為依托的服務業,以創新驅動減碳的科技企業,以及傳統排碳大戶鋼鐵行業,這關系國計民生的三大行業中的先行企業,如何由點及線描繪出一條貫穿我國碳中和地圖的“中軸線”,推動中國從 “世界工廠”蛻變為引領低碳轉型的“世界發動機”的故事。
聯想集團聯合B站知名科普UP主——所長林超,以探訪人視角,帶領鏡頭對準聯想上下游的企業,利用聯想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方式節能減排,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重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記錄與碳排放息息相關行業的生產過程,展示了聯想如何利用技術助力企業,以創新驅動減碳。帶動了更多中國企業、專家學者在數字化驅動低碳轉型、技術創新驅動、帶動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思考。
故事邏輯線圍繞三大產業的低碳轉型展開:1、傳統制造業,是排碳大戶,如何低碳轉型(濰坊特鋼)2、服務性行業,以數據中心為依托,是隱藏耗電(排碳)大戶,如何低碳轉型(北京氣象局)3、科技企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低碳轉型(竹纖維、金發、立訊等企業)。
聯想《碳路者》同名出版書籍
聯想使用竹纖維作為產品包裝
以兩大行業焦點話題,詳細呈現兩家聯想行業大客戶濰坊特鋼、北京氣象局低碳轉型的故事;同時通過聯想產品碳足跡的探尋,為整個制造業輸出技術創新驅動的轉型經驗;通過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高級副總裁關偉的訪談,展現聯想的先行優勢和大企業的社會擔當;以專家觀點,體現中國在3060的主動轉型對世界的價值以及大國的擔當。
傳播破圈:1、攜手優酷出品,并利用優酷系全矩陣造勢,掀起第一波熱度,持續深度打造“發動機”系列IP;2、核心黨媒實力定調,從國家議題的戰略高度為紀錄片鋪設和引導正向討論,以及垂直媒體深度解讀;3、微博#中國企業如何低碳破局#和#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發動機#雙話題打造,深化品牌形象;微博視頻播放量超80w+,微博話題 #中國企業如何低碳破局# 閱讀量超過970w;系列話題#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發動機# 累計閱讀量突破1.1億,討論量超過8.7w;
4、內容契合時事熱點話題,垂直行業媒體中國能源網、環保中國網、氣象網、中華化工網等,從不同角度切入紀錄片,對聯想以及行業伙伴的減碳實踐背書,從不同角度切入,深入垂直行業。5、與B站《所長探秘碳中和》合作事件二次發酵話題,讓主持人對核心物料再解讀,抓住熱點持續曝光物料。
總結回顧:作為首部反映中國企業低碳轉型實踐的紀錄片,《碳路者》帶領鏡頭深入到各企業業務流程中的震撼場景,記錄服務業、科技業和鋼鐵業這些與碳排放息息相關行業的生產過程,展示了聯想如何利用技術助力企業以創新驅動減碳,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重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達成了全網1.15億的總曝光量,帶動了更多中國企業、專家學者在數字化驅動低碳轉型、技術創新驅動、帶動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思考和觀點。
同時,通過塑造以“技術驅動創新”的減碳主力軍形象,呈現聯想積極對外輸出產品、服務與解決方案,并成為聯結、賦能各個行業的紐帶,為構建“零碳社會”貢獻技術力量,成為推動中國實體經濟和能源結構轉型的發動機,展現中國企業探索碳中和破局之道和中國智慧。
創作人員名單
鄒陽、張瑞紅、陳丹琳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Burson Cohn & Wolfe (BCW) ,公關公司
【背景與目標】
2021年初,中國明確了“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這既是大國的擔當,也是國家經濟轉型的抓手。西方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平均需要50至70年,中國時間緊任務重。中國企業該如何低碳破局?在雙碳目標提出的節點,我們希望推出首部反映中國企業低碳轉型實踐的紀錄片。率先展示聯想如何帶動中國企業開拓碳中和的破局之路,樹立聯想在企業低碳轉型過程中賦能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的形象,引起行業共鳴,激發信任感、信念感。
以“碳路者”為創意主題,展現中國企業探索碳中和破局之道和中國智慧。展示聯想如何以自身實踐,帶動中國企業開拓碳中和的破局之路,找到雙碳目標之下的科技“最優解”,以及展現聯想作為科技企業和以“技術驅動創新”的減碳主力軍,積極對外輸出產品、服務與解決方案,并成為聯結、賦能各個行業的紐帶,為構建“零碳社會”貢獻技術力量,成為推動中國實體經濟和能源結構轉型的發動機。
【洞察與策略】
本次項目傳播的核心受眾為B端行業決策者和政府。在中國雙碳目標制定之后,企業不僅要盡快實現自身碳中和,更要為構建“零碳社會”貢獻力量。因此,與碳足跡中每一個環節相關的企業,都有改善生產方式的需求。所以本次營銷既對B端受眾講述聯想如何以技術為依托,推動企業低碳轉型,相互賦能的科技實力;又邀請碳足跡環節中B端受眾的證言與加持,從而進一步擴大行業影響力,并一起為中國的雙碳目標積極發揮作用。
面對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以及對大客戶探訪經歷之后,我們想從聯想產品碳足跡的動線入手,原材料和部件如何符合綠色制造、產品制造環節如何節能增效、回收過程中如何避免二次污染并提高回收利用率。這每一步都投射出聯想賦能行業低碳發展的腳步,扮演著碳中和道路上探路者的角色。
【創意闡述】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發動機》系列中的《碳路者》篇,將鏡頭對準以數據中心為依托的服務業,以創新驅動減碳的科技企業,以及傳統排碳大戶鋼鐵行業,這關系國計民生的三大行業中的先行企業,如何由點及線描繪出一條貫穿我國碳中和地圖的“中軸線”,推動中國從 “世界工廠”蛻變為引領低碳轉型的“世界發動機”的故事。
故事邏輯線圍繞三大產業的低碳轉型展開:1、傳統制造業作為排碳大戶,如何低碳轉型(濰坊特鋼)。2、服務性行業以數據中心為依托,是隱藏耗電(排碳)大戶,如何低碳轉型(北京氣象局)。3、科技企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低碳轉型(竹纖維、金發、立訊等企業)。
邀請B站知名科普UP主——所長林超,以探訪人視角,帶領鏡頭深入到各企業業務流程中的震撼場景,展開聯想與眾多中國企業、專家學者在數字化驅動低碳轉型、技術創新驅動、帶動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思考和觀點。
【結果與影響】
1、攜手優酷出品,實力打造“發動機”系列IP,全網總曝光1.15億,戰略高度強勢升級:優酷系生態打通,直達目標受眾,影片全網播放量400萬+。
2、建立微博輿論場,契合碳中和話題:全網總聲量超過9602篇,紀錄片雙話題閱讀量2億+,微博#中國企業如何低碳破局##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發動機#雙話題打造系列IP,深化品牌形象;微博話題 #中國企業如何低碳破局# 閱讀量超過970w,獲得11k+討論量。
3、20+權威科技、社會頭部媒體全方位打通行業深度,多角度觸達行業精英: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每日經濟新聞等頭部經濟類媒體,36氪、鳳凰科技、愛范兒等頭部科技媒體,三聯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界面新聞等頭部社會類媒體,多角度的傳播,進一步使影片和話題出圈。
4、緊跟國家3060雙碳目標,核心黨央媒實力定調,直擊G端和B端受眾:新華網客戶端發布、朝陽發布、人民網強國論壇、龍南發布等10+各級政府機構推薦分享;根據對熱點話題和政策的把握,各級黨政機構媒體及行業權威機構肯定聯想以科技和人文的力量帶動上下游供應商, 以TruScale理念賦能大客戶 ,擔負起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展現中國企業探索碳中和破局之道和中國智慧。
5、內容契合時事熱點話題,深入垂直行業:垂直行業媒體對聯想以及行業伙伴的減碳實踐背書,垂直行業媒體中國能源網、環保中國網、氣象網、中華化工網等,對聯想以及行業伙伴的減碳實踐進行詳細報道,引用紀錄片影片內容。@全球IT科技、@科技發現、@科普科技君等科技大V自發參與討論,進一步破圈。
6、紀錄片出版書延展物料,進一步助力與行業大客戶的直接互動,形成長尾效應:紀錄片落地頁引流6000+次,助力案例在行業進一步傳播,引導官網留資,助力業務轉化。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