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Motive商業洞察
作者:圖尼克
原標題:如何用廣告治療「不看手機會死癥」
你可以忍受一天不帶手機出門嗎?即使你知道并不會有什么太重要的事情,但還是放不下 LINE 或者 Facebook ,想要「立刻」收到朋友的動態通知?換一個場景,你帶著手機坐上駕駛座,并且和你的手機一起上路,但在手機的提示音響起時,你會不會下意識地,拿起手機偷看兩眼呢?
「反正這條路我走了幾百遍了。」「大家的車速都很慢,不會怎么樣的。」「反正一只手就可以握穩方向盤了嘛,另一只手拿起手機滑一下也不為過吧。」
新西蘭交通運輸局不可能的任務,就是要對抗駕駛員們寧愿冒著風險也要看手機的執念。而他們的目標人群,正好又是對手機成癮指數最高的——年輕人。
因此《Hello》這支影片誕生了,一舉奪下 2016 年戛納創意節網絡類金獎。
影片中可以看見,當駕駛的手機響起,一旁的副駕駛座乘客立刻伸出手、擋在手機上方,趁勢和駕駛來個深情一握。
大幅增加行車安全的手勢,快學起來
影片的配樂來自 80 年代經典名曲《Hello》是這樣唱的:
從你眼中,我明白
從你微笑中,我明白
你就是我想要的,而我的臂膀是敞開的
在你的眼中,我明白(靦腆笑)
我一直想看看你發上映照的陽光
然后一次又一次的告訴你,我是多么在乎你
我是多么在乎你(心碎臉)
有時我覺得內心感受已經滿溢
哈啰,我就是要讓你明白
這支影片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歌詞跟畫面的搭配,深情款款的情歌配上駕駛們錯愕的眼神、副駕駛座的乘客靦腆或夸張的表情,讓整個廣告更具娛樂性、更能被接受。
交通安全倡導,一定要觀眾會怕才有用嗎?
在交通安全的主題里,常常使用恐嚇式的廣告,直接把交通事故的片段活生生演給觀眾看,但是新西蘭交通運輸局卻不打算這么做,局內的資深教育顧問 Adrian Stephenson 說:「許多海外的(交通安全)主題都使用恐嚇的方式,我們意識到必須采用不同的方法,才有希望真正引起這些年輕群體的注意。」而他們所采取的方法,就是把溝通對象轉向乘客。
新西蘭交通運輸局認為,向這些年輕駕駛員喊話的成效并不大,但是在推廣局做的調查當中,顯示乘客看到駕駛員一邊駕車一邊使用手機時,會感覺不大舒服。 Hello 這支廣告把原本乘客的不舒服,轉化成為不需語言的溝通方式——握手。這種方法放下原本沉重、評論性的勸導,把勸駕駛員放下手機這個艱難的請求,變成帶有幽默感與關心的簡單動作。
向乘客喊話的成效比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乘客本來就擔心自己的安危,所以愿意配合推廣局,并且這個動作十分簡單,易于推廣,一方面乘客往往是駕駛員的親友,由親朋好友來勸導,比起廣播里或電視上的制式廣告,來得有說服力,駕駛員礙于人情也不好拒絕。把交通倡導從車子外延伸到車子內,更提供了實時的提醒與約束。這支 Hello 廣告在網絡電視、Facebook、Instagram、Youtube、Vevo、Pandora跟 Spotify 都可以看到,甚至也在廣播頻道播放。
舊的方法沒用,你有試新的嗎?
當數字廣告越來越先進,可以依據使用者的瀏覽軌跡來投放廣告,卻發現年輕人都用無痕式窗口,或者習慣定期清理網頁記錄等,更別提年輕群體也鮮少看電視、看報紙,并且對廣告非常敏感,總是可以快速地辨識并且避開,面對如此捉摸不定的消費者,品牌需要花費更多心力思考怎么「滲透」進這個群體里,研究他們的社群網站、生活習慣,換一個方式,換一個角度,或許就可以反過來將他們一軍。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獎項榮譽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