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怕沒戲?莫慌,平安銀行來給大伙“加點戲”!
2021年,平安銀行的復工神曲《一起撐BOSS》是否還余音繞梁?
2022年,平安銀行再度出手,打造“致富三部曲”,用三出好戲,給天南地北的致富奮斗者,獻上一場傳統文化大餐!
黃梅戲篇:馮素珍獻策周轉快
改編自黃梅戲《女駙馬》為救李郎離家園唱段
京劇篇:關云長力助渡難關
改編自京劇《戰長沙》勒馬停蹄站疆場唱段
豫劇篇:花木蘭幫扶共致富
改編自豫劇《花木蘭》誰說女子不如男唱段
資金沒戲、技術沒戲、門路沒戲…...基層致富奮斗者們,最怕的就是“沒戲”二字!
平安銀行從“有戲沒戲”這個洞察點出發,關注致富奮斗者們日常的難題挑戰,聚焦“戲”這一創意載體,以此原點,打造本次“平安來搭臺 致富更有戲”營銷傳播項目給大家伙加點戲!
平安來搭臺,致富更有戲
小微專享貸,生意更有戲
智能化管理,經營更有戲
鄉親有保障,致富更有戲
為了共情天南地北的基層致富者,呈現平安銀行普惠金融的三大業務點,我們以中國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戲曲,作為創意核心。
首先,不管是小商小販、務農務工者,還是小微企業主,戲曲即是國粹,也是根植于他們生活土壤的民間藝術。
其次,南腔北調,天南地北的致富者,戲曲代表著一種鄉音,代表著一種親近,我們希望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地方戲話本,與他們展開溝通。同時,平安銀行作為普惠金融的倡導者,也有一份責任去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戲曲藝術被更多人知曉并喜愛。
為此,團隊可沒少下功夫,通過了解京劇、豫劇、越劇、粵劇、黃梅戲、秦腔等各大戲種的風格感覺,我們在聽過大量唱段之后,最終選擇以咬字發音相對接近普通話的京劇、豫劇、黃梅戲作為藍本進行演繹,最大化保障傳播的接受度。
唱段選取上,盡量選擇傳唱度較高的名角名段進行二次創作,同時,堅持原角色配原唱段,最大限度還原一個原汁原味的戲曲唱腔,票友聽著直呼內行,大眾聽著耳熟能詳,是我們期望達到的最理想的效果。
美術層面,在研究過大量戲曲舞臺結構之后,結合三大戲種的特色服裝、道具及布景,搭建出考究的“平安戲社”大戲臺,將品牌信息與牌匾、楹聯等巧妙結合,在細節上也下足功夫。
項目做完,身邊的小伙伴們也算半個戲迷票友了,對于戲曲文化又有了更深的學習和了解,嗚哈哈哈哈~
除了創意層面的別出心裁,在傳播層面上則是力求精準觸達。不同平臺制定不同的投放策略。
從國內社交媒體月活第一的微信中的朋友圈廣告,到深入下沉市場的小米快手,亦或是短視頻頭部APP抖音及排名前列的新聞資訊平臺今日頭條。根據本次的目標——“基層奮斗者”的人群屬性,制定了根據不同平臺的特點屬性分內容分人群定向的投放方針。力求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每一次曝光都盡可能觸達我們的目標人群。
在這種目標明確的多平臺聯動高頻曝光的模式下,最大程度地覆蓋目標用戶人群,強化人群品牌記憶與業務亮點。
項目上線至今,整體曝光已達到1.7億+,新華社、新周刊等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報道,擴大影響力。
此外線上曝光層面,我們通過朋友圈廣告、今日頭條信息流、快手信息流等渠道,精準觸達致富者!
線下渠道方面,我們還在北京大興機場及深圳寶安機場的燈箱廊橋等位置進行了投放,同時在社區電梯廣告、停車場燈箱廣告等戶外大屏點位亦有曝光。線下線上聯動宣發,做到廣面覆蓋,向目標用戶人群擴散品牌與產品信息。
最后,我們希望這次的“搭臺唱戲”,能夠真正給致富路上的奮斗者們,提供到平安銀行一站式普惠金融的一個解決思路,在遇到困難與挑戰時,能夠借助平安銀行普惠金融的賦能與加持,讓致富路上所有的那些“沒戲”,通通變“有戲”!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