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李雪琴:鐵嶺少女問題事件
原標題:李雪琴,請回答
曾讀到過廣告界前輩的書里說:“找明星做廣告,就要明星做自己,才值代言費。”當時深以為然。而回到此次和李雪琴的合作,特別想為這句話,再加半句:“找明星做廣告,就要明星做自己,才值代言費——在觀眾還沒看膩之前”。
沒錯,在傳播愈發短平快的今天,一個明星從“被看好”到“被看膩”的時間被極盡壓縮。各類品牌扎堆使用,各種投放鋪天蓋地,外加觀眾越來越難被挑撥的興奮點。諸多挑戰,給無論明星,還是廣告人,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回到“問個問題,打開眼界”項目本身,讓我們就用三個問題,快速了解整個創意過程。
問題一:如何打開眼界?
2019年,騰訊新聞升級品牌主張。從“事實派”升級為“打開眼界”。
2020年,騰訊新聞準備借此主張,發起一場為期一個月的“騰訊新聞——眼界月”。從11月3日到12月3日,邀請學術界、商業界、文化界的各路大咖,為普羅大眾傳授知識,打開眼界。
那么,如何讓更多普通人參與到這場“打開眼界”的活動之中?就成了此次Brief里的核心問題。
于是,整個創意組,乃至公司都對怎樣打開眼界,展開了激烈的“四字詞組”大比拼。“心懷好奇,打開眼界;萬物可知,打開眼界;打開眼界,發現世界;打開眼界,智觀世界;擁抱未知,打開眼界;發現不止,打開眼界……”
都對,也都不對。
在一輪輪的碰撞之后,我們發現–——讓普通人加入“打開眼界”的挑戰,正是“打開眼界”本身。“字正腔圓”的表達,讓打開眼界自帶“社交結界”。于是創意團隊自問自答,作為普通人,打開眼界真的很難嗎?
從這個問題開始,答案呼之欲出。打開眼界或許很簡單,就從一個問題開始。
于是在修改N+1版后,主題確定:問個問題,打開眼界。
問題二:主題有了,向誰提問?
有了主題的定調,向誰發問似乎迎刃而解。問,就問到口服心服。
我們要向曾為我們打開眼界的古代先賢們發問。這不止是滿足創意人對于“噱頭”的追求,更想傳達的是“問個問題”的無窮力量。
萬有引力,發現新大陸,寫就傳世巨作,那些改變人類的發現和創造,都是從一個問題開始。
感謝騰訊新聞團隊的技術加持,古代先賢AI復活順利成功。
牛頓復活Video
哥倫布復活Video
徐霞客復活Video
問題三:名人復活了,誰來提問?
李雪琴,姍姍來遲。
可能和大家想象的流程不同。李雪琴其實是在名人復活之后,才確認的提問人選。
團隊在得知和李雪琴合作后,興奮與忐忑并存。興奮來自李雪琴的熱度,基本提前保證了項目的出街效果;而忐忑是因為,李雪琴并不只為一家品牌服務。記得在確定檔期的那天,李雪琴有3條廣告同時上線。
如何借李雪琴的梗,又不至于讓觀眾看膩?
如何讓李雪琴和AI“復活”名人,合理同框?
李雪琴究竟要問些什么?名人們又該作何回答?
……
帶著以上問題,以下是創意團隊給出的答案。
我們讓李雪琴掛上名人墻,不合常理的方式,讓出場更合理;借李雪琴人設天然對權威的解構力,讓她對名人進行一次全方位的調侃。用問題,讓普通人看到名人的另一面——人類先賢也有答不出的問題,看來打開眼界沒有終點。
不算滿分答案,但作品如期出街。
感謝網友們的正向反饋,讓熬了幾晚的創作團隊放下不少內心的忐忑。
而就在發布的當天,李雪琴又有N個新作品同時出街。于是,我產生了寫在篇頭的思考:在傳播愈發短平快的今天,一個明星從“被看好”到“被看膩”的時間被極盡壓縮。各類品牌扎堆使用,各種投放鋪天蓋地,外加觀眾越來越難被挑撥的興奮點。諸多挑戰,給無論明星,還是廣告人,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熱點明星如何持續發熱,而非曇花一現?
廣告作品如何做到不只能“借梗創作”,也能在作品中創造“新梗”?
這是粉絲們對李雪琴,提出的問題,也是“李雪琴們”對在座各位廣告人,提出的問題。
文章結尾,夾帶一點私貨思考。希望問個問題,真的可以打開眼界。
創作人員名單
Creative Team
CCO:黃容
CD :謝雙
Art Director:郭浩
Art Director:吳紫棠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G11極晝廣告 北京,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2020年末騰訊新聞發起「騰訊新聞-眼界月」。邀請各界學術大咖分享知識,強化「打開眼界」的品牌主張。那么如何讓「打開眼界」走進大眾,進而讓更多人參與到打開眼界的行列中,就成為這次創意的核心目標。
【洞察與策略】
說到「打開眼界」難免高談論闊。但我們發現,那些曾為我們「打開眼界」的故事,都是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從牛頓詢問“蘋果為什么下落?”;到李雪琴問網友“你吃飯了沒?”都是如此
【創意闡述】
我們借用AI科技策劃了一次穿越古今的“復活”。讓牛頓、徐霞客、哥倫布,3位曾為人類打開眼界的名人。穿越時空來到今天,與北大學霸李雪琴,在學校的名人墻上展開一場打破時空的問答。
借助李雪琴的脫口秀屬性,,我們讓問答內容更貼合年輕人的喜好。從天文地理、金融股票,到鐵嶺風俗,在一問一答間,將“問個問題 打開眼界”的觀點傳遞給更多受眾。
【結果與影響】
收獲了:
超1,834W全網播放量;
超6,000W全網話題討論量;
超37W網友發出互動問答;
超120位各領域大咖參與問答。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