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扶貧三周年表彰大會:到底誰OK
一、通俗活潑筑反差,接地氣處有靈氣
從近年的人民日報聯(lián)名出圈,到2020年爆火的網(wǎng)紅丁真帶動四川理塘旅游扶貧,不知你是否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嚴肅板正、有距離感的政府,以及作為官方喉舌的央媒,放下了身段,朝著更年輕化、接地氣的方向發(fā)展。
這些傳播方式,在收獲無數(shù)熱議點贊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傳播策略帶來啟示:通俗活潑筑反差,接地氣處有靈氣。有意外感的創(chuàng)新,更能讓信息的傳播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二、扶貧表彰大會,走進大眾,很OK
提到扶貧表彰大會,你會想到什么?是一場照本宣科的模板文本朗讀會議?還是嚴肅沉悶、下一步完全踩在預料中的流程式頒獎?又或是充滿催淚故事加二泉映月式BGM,恨不得扎穿你淚腺的瘋狂煽情?
NO!NO!NO!中國平安扶貧三周年的表彰大會,信廣龍做了一次公益宣傳的創(chuàng)新嘗試,打破大眾對扶貧表彰會議的刻板印象。
三、我們的思路原點
以“3周年”、“表彰”這兩個關鍵詞進行發(fā)散,找到了“OK”這個生活中常見的手勢,它既能表達數(shù)字“3”的含義,也是一種肯定與夸贊?!癘K”既是對公益人的夸贊,更是對項目本身的贊許。
四、打造一支OK的視頻
視頻「到底誰OK」,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構思如何用“OK”巧妙串聯(lián),以達成輕松、愉悅的對話氛圍。
視頻圍繞著一場村民們的“爭辯”,層層遞進鋪墊情緒。為了夸人而爭論甚至吵架,這種非正經(jīng)式夸獎,不多見。少見即新奇,同時也勾出好奇:到底有多好,還要爭著夸?
明明是一場扶貧表彰大會,為什么視頻主角不是表彰對象而是村民?為什么將視頻的場景選為農(nóng)村?“OK”在其中帶來了怎樣的化學碰撞?
村民不是一般人,而是扶貧的受益者,以村民之口去講述,夸獎才更可信。而文字和數(shù)據(jù)的表達,雖然很精準,但聽者沒有概念,而農(nóng)村里的不同場景能夠更直觀地展現(xiàn)扶貧工作帶來的微小而美好的改變。
至于“OK”的口語化表達,由寫字樓里的白領說很常見,從質樸的村民口里蹦出帶有鄉(xiāng)音的英文單詞,卻有令人捧腹的反差感,更具戲劇化效果,好記又接地氣。
五、視頻的細節(jié)處理上,將生動有趣貫徹到底,潛移默化鋪墊公益情緒和理念
視頻中角色質樸的語言、略帶夸張但又真實的演繹,無不讓人拍手叫絕。尤其那句“你一票,我一票,表彰三村的驕傲”標語,迎面而來的質樸“村氣”。
視頻的細節(jié)處理上,將生動有趣貫徹到底潛移默化鋪墊公益情緒和理念視頻中角色質樸的語言、略帶夸張但又真實的演繹,無不讓人拍手叫絕。尤其那句“你一票,我一票,表彰三村的驕傲”標語,迎面而來的質樸“村氣”。
整個視頻創(chuàng)意,用一句話說就是“官方鬼畜,最為致命”。
做傳播,讓人哭不難,讓人笑卻不見得容易,而讓人笑著笑著就感受到真情實感、得到思考從而產(chǎn)生具體行動更是妙不可言。
六、海報視覺也要OK
懟大臉式人物肖像加故事組合,我們不要!
兩套海報,三個維度,采用高度概括的符號化表達,在突出扶貧元素的同時,強化“OK”的核心。
七、小結
信廣龍為這次中國平安「三村工程」暨志愿者表彰大會的“OK”創(chuàng)意傳播,幫助品牌與內(nèi)部職員達到了很OK的傳播效果,巧妙地將“無期待且乏味”的活動說出花兒來。我們的創(chuàng)意很OK,如果你也覺得OK,就為我們“OK”點贊吧。
專業(yè)評分
專業(yè)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