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滋味,真好:人生的弦外之音
近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為麥當勞拍攝了一支名為《這樣的滋味,真好:人生的弦外之音》的廣告,邀請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家林昭亮出演。廣告內容改編自林昭亮的一段真實經歷。
故事可以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的紐約。林昭亮其時31歲,是一名小提琴老師。
他有一名叫Kate的學生。Kate十分刻苦,但拉小提琴時似乎總是不得要領。
Kate即將參加一場比賽。帶著家人的殷切期待,她常常練習到很晚。
一天晚上,林老師看到琴房里還在練習的Kate,邀請她一起去吃點東西。
坐在麥當勞里,面對內向的Kate,老師欲言又止。他問Kate將來有何打算,Kate說想考波士頓交響樂團。老師卻鼓勵她讀MBA,“將來管理交響樂團也不錯”。Kate讀出了老師話里的弦外之音。
小提琴比賽當日,Kate表演得不是很理想,下臺后就窘迫地離開了。在后座觀賽的林老師追了出來,但也沒有和她多說些什么。
林老師知道,自己的陪伴只能到這里。他說:“比起夢想和成就,我更希望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
時間倏忽而過,三十年后在臺北,林老師與Kate重逢。當年內斂到有些壓抑的女孩,如今笑容開朗。
再坐到麥當勞里,老師小心翼翼地問Kate,還有沒有繼續練小提琴。沒想到她大方地回答道,自己如今已是一名樂團經理人。短暫的驚訝過后,老師欣慰地笑了。
當年在紐約的麥當勞里拿起漢堡的面包胚啃起來的Kate,如今還是愛吃面包。她說:“大家都覺得肉才是主角,但我就是喜歡這樣沾了肉汁的面包。”言下之意是,樂團經理可能不是多數人眼里的主角,但她卻很享受這個選擇。
短片末尾借由林老師的心聲,引出了麥當勞的slogan:“看到她找到自己的路,這樣的滋味,真好。 ”
視頻后半段的“大師對談幕后花絮”也值得一看。導演林君陽回顧了自己受老師影響的經歷,而溫文爾雅的林昭亮老師,也進一步闡述了自己的人生觀、教育觀。
他說,盡管他很愿意看到學生在音樂上有所成就,但是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成功。只要人生有樂趣、能獲得滿足,就好。
短片名稱《人生的弦外之音》既呼應了小提琴這一弦樂器,也以“弦外之音”表達出林昭亮對學生“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鼓勵。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