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的武漢,900萬人的害怕和勇敢
撰稿:Cassie;采寫:羅夢倩 樊悅書 牛曉宇 張寧寧 ;主編:李妙多
Sayings:
兩周前,我曾問: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武漢嗎,是什么樣? 之后,我們收到了接近 2000 個人的講述,包括 150 多個在武漢的人。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今天這條推送的兩部分:
1、一部 9 分鐘的紀實短片
2、12 個武漢從深夜到凌晨的故事
凌晨四點,多年以前的這個時間,科比在洛杉磯街頭看著光明一點點到來。受他的啟發,過去幾年里,我們用短片和真實故事的方式記錄了凌晨四點的北京、上海、重慶。 而這次,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記錄下了從夜里 9 點到凌晨 4 點的武漢。
有殘酷,有溫柔—— 一個男孩給剛認識的嬰兒當了志愿奶爸;一位年輕護士送走了搶救失敗的老人;一位孕婦在被隔離的產房順利生下了女兒;一只流浪貓在小區封禁前被人領回家了……
你會在短片《凌晨四點的武漢》里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后面的文章里讀到他們的故事。
和往常不一樣的是,這次短片中大部分的內容,是幾十個在武漢的普通人,在簡單的指導下自拍上傳給我們的。一些畫面可能有點模糊、搖晃,卻十分真實——
他們都是很普通的人,會害怕,會想念父母、女兒、男朋友,想念熱干面,也會覺得口罩勒得臉好疼……
為了早日從疫情手里贏回普通的生活,通宵達旦地努力著—— “我們不睡,這座城就不會輸。”
凌晨四點的武漢
*口述:新世相在武漢的讀者和朋友們。
“我們站得遠遠的,給她唱了生日歌”
我們酒店里住了兩個援鄂的醫療隊。
有一個廣西來的醫生叫溫漢春,從登記的身份證號碼發現她那天過生日,我們特地做了蛋糕和長壽面。
她是春天在武漢出生的,所以起了這個名字。我們給她寫了句祝福:“漢無恙,春歸來”。
唱生日歌時我們都站得遠遠的,但我們的心很近。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我在醫院外巡邏,守護住院的妻子”
情人節前夕我拍一個vlog,遇到一對夫婦讓我特別感動—— 丈夫叫陳升浩,37 歲,是江岸區分局大智派出所的警察。
他的妻子劉昌璇是武漢中心醫院的醫生,感染了肺炎,1 月 22 開始住院治療。 這之后陳升浩主動報名了武漢中心醫院附近的值守工作,他說: “我每次巡邏從那邊走的時候,都會想到我在守護我老婆?!?/strong>
這是晚上 9 點半,陳升浩和在病床上插著管的老婆視頻: ——“你今天感覺怎么樣?你在那邊加油,然后早點回來嘛?!?nbsp;——“我康復了之后,我不會在家里待著,我要馬上去前線工作的。” ——“那以前你說好要推我曬太陽,說話要算數哦?!?/p>
最近的好消息是,陳升浩的老婆 2 月 16 日已經出院了,身體狀態還不錯。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下班回家想抱抱女兒,可她睡著了”
我們每天在機場保障航班,組織人員裝車轉運物資和行李,特殊時期 24 小時待命。
連續工作 8 天后,晚上 11 點半回家,一推門進屋,發現女兒還撐著沒睡,在等我。本來準備抱一下她的,后來一想,算了?,F在是特殊情況。
本來想洗了澡換了衣服之后再抱她,但洗完出來她已經睡著了。
這是我女兒畫的,病毒下面粘了彈簧,病毒一出來,她就用錘子使勁兒捶。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親歷汶川地震的陌生人,給我發了條微信”
在家隔離這幾天,每晚我都在快手上直播教大家畫畫,畫完跟大家聊聊天。 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四川都江堰的朋友說,他自己在家做火鍋,想寄給我,給我發了很多照片。
我說現在快遞沒法進來了,他還是很堅持,又想從我家附近網購東西給我。 他說:“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在幫我們啊。”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我給 11 個月大的寶寶當志愿奶爸”
這個 11 個月大的小女孩叫小格格。她家好幾口人都確診了,她住院觀察,孩子爸一個人照顧不過來。 我經常抱著哄著放歌給她聽。她喜歡公主抱,還要到處晃悠,不喜歡一動不動,坐著會哭,也不能放床上,就愛在你懷里仰著頭東看看西摸摸。
有天夜里我抱著哄她睡覺,哄著哄著我倆都睡了。這張照片是她爸爸拍的。
在病房里要戴3層口罩,穿防護服,手套10分鐘換一次。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全力搶救也沒救回來,很無力”
有天凌晨,一個七十多歲的爹爹(爺爺)突然病情惡化,立馬推倒搶救室除顫,胸外按壓等等,最后還是沒救回來。 那一刻,有深深的無力感。
為了讓他走得體面一點,我和同事花了一個小時給他整理儀容,擦拭身體、消毒……
老人的兒子收好遺物,沒說話,也沒哭,但我忘不了他走的時候那微微駝下的背影。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寒潮來的晚上,我收養了第 7 只貓”
家附近有只粘人的小野貓,叫小花,我經常去喂它。
2 月 15 日晚上寒潮來了,風雨特別大,我特別擔心,凌晨 3 點左右下去找它。它知道我來,馬上就蹦出來了。
其實我當時家里已經收養了 6 只貓。但因為武漢管得越來越嚴,不讓出去,我放心不下,就把它也收養了。
武漢下雪那天,小花在雪里打滾,可開心了。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跟兄弟們蹲在工地宿舍吃泡面”
從雷神山醫院到鄂州雷山醫院,我一直在隊里負責團隊溝通和協調。
有天凌晨加班加點搶建完 ICU 病區,宿舍沒通電也沒開水,我們從門衛那里接了電,借了開水壺,每人一桶泡面,又是宵夜又是早餐。
這張是在雷神山工地的一位大叔,拿到工資挺高興的,他說他要立馬轉回去給家里,讓家人去買菜。
昨天凌晨三點,醫院開始進病人了,我們的團隊穿防護服在里面繼續調試設備。
我覺得,他們和醫生護士一樣高尚。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在吊車上待了 5 天 5 夜,我也動搖過”
大年三十在家看春晚時接到的電話,說火神山那邊開吊車缺人。 當時老婆一個勁兒地叫我別去,我還是去了。身為武漢人怎么能在此刻慫!
5 天 5 夜沒下車,累了就在車上睡會兒。 每天都很崩潰。唯一開心的事是,和工友吃檳榔喝紅牛。?
有天吃了晚飯,老婆打電話給我說:“你別建好了醫院自己?。 ?/strong>
其實進病人之后我動搖過,但還是接著干了 3 天。
看到病人有地方住很有成就感,這么多天的苦沒白吃。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情人節晚上,我坐在貨車上收到了玫瑰花”
前幾天晚上接了另外兩個志愿,去幫忙搬運外地捐贈的一批蘋果。
一般物資都是幾噸往上走的,搬完就凌晨 3 點了。 那天是情人節,有個男生車上剩了幾枝給醫護人員準備的玫瑰花。 拿出來一起拍照了,還挺甜的。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穿上四層防護服不到 10分鐘,我冒冷汗了”
從重慶到武漢的第一天,凌晨 4 點去醫院上班。大家戴著口罩和防護帽,沒有一個人講話,氛圍凝重。
氣溫大概只有 4℃,市區里空空蕩蕩,寂靜無聲。
看到街邊的巨幅電子屏上面寫著:“武漢加油”,心里突然有了股勁兒。
到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我們在清潔區的通道里換防護服,洗手衣+防護服+隔離衣+自己的衣服,一共四層。再戴上兩個口罩和一個護目鏡。
穿戴好后,不到 10 分鐘,我就開始冒冷汗、心慌。于是趕緊脫掉,讓自己深呼吸幾口空氣,才慢慢覺得恢復了。
“必須克服心理壓力”,我在心底這樣告訴自己。然后鼓起勇氣重新穿戴好,開始了今天的工作。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女兒出生時醫生跟我說:別怕,母女平安”
這個春天最開心的事,就是我的女兒在 2 月 20 號平安出生了。
陪產時醫生讓我拿毛巾和小孩衣服,我急急忙忙的,慌手慌腳。醫生說你別怕,母女倆都平安,你別倒下了。
我有點懵,一時間做爸爸了,感覺好像自己還是個孩子。
老家的父母過不來武漢,我一個人照顧母女倆,凌晨四點在給她換尿不濕、兌奶粉。
我們給女兒起名字尹楚寧,“楚”代表湖北,“寧”代表平安、安寧。
希望她的出生能夠給湖北、給武漢帶來平安。
疫情結束后的愿望:
【寫在最后】
凌晨四點是這樣的一個時刻: 黑暗和光明交界,逝去和新生交界,屬于夜晚的惶恐和屬于清晨的振奮交界。
這一個多月里,也許你也在某個深夜或凌晨因為工作、因為生活、因為照顧身邊的人而醒著。
希望這些人的故事能陪你一起,等到太陽升起來。
01
我們不睡,這座城就不會輸
02
好想開開心心地玩兩天
03
最擔心老家的兩個女兒,希望她們一切都好
04
從沒像現在這樣想念老婆孩子
05
我就想讓醫生們吃好了不想家
最后,還想感謝人民日報客戶端、快手和我們一起推出這部短片。
疫情中,有很多在武漢的人,都在用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我們從這些故事里看到了聚光燈之外普通人的付出,更看到了 900 萬人在這場戰役中的堅持。這是我們和人民日報客戶端、快手聯合推出這部紀錄片的最大初衷。
我們也感謝每一個為這部片子提供了幫助的普通人。除了在武漢本地參與拍攝的 5 個團隊,還有 45 個普通人在簡單的拍攝指導下,自拍上傳了視頻給我們,很不容易。
謝謝他們。
晚禱時刻:“等風雨經過,等我們相見”。
晚安,武漢。
早安,每一個等天明的人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