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亞,這家公司有點反人類。別人拼命想讓你買多點,它倒好,直接勸你別買。2011年黑五那天,它在廣告上放了一句“不要買這件夾克”。一時間,營銷圈炸了鍋,這不是在砸自己的生意嗎?結(jié)果呢?銷量不降反升,品牌還徹底出圈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它到底在玩啥?
說白了,巴塔哥尼亞賣的不是衣服,而是一種價值觀。它告訴你:地球資源有限,消費要克制,買東西之前先想想“我真的需要嗎?”聽著像大道理,但它做得很接地氣。衣服壞了?它教你修,甚至幫你修。實在修不了,它回收再利用。
環(huán)保這事,它不是喊口號,而是實打?qū)嵉馗伞OM者看在眼里,心里服氣,掏錢也更痛快。
更絕的是,它不光產(chǎn)品環(huán)保,連公司都“環(huán)保”。2022年,創(chuàng)始人伊馮·喬伊納德直接把公司捐了。是的,捐了!所有利潤都拿去保護地球。他說,地球才是巴塔哥尼亞唯一的股東。這種操作,資本市場看了直搖頭,消費者看了直點贊。畢竟,這年頭有錢還這么“硬核”的公司,真不多見。
再說說它的企業(yè)文化。巴塔哥尼亞的員工幸福指數(shù)那是杠杠的。工作時間可以去沖浪,開會可以在戶外。公司鼓勵大家多親近自然,別光埋頭干活。員工開心了,干起活來也更有勁兒。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直接把“環(huán)保”這個品牌基因刻進了每個人的骨子里。
巴塔哥尼亞的成功,給我們這些廣告人提了個醒。營銷不是堆套路,而是講真話。消費者早就不傻了,誰真心實意,誰裝模作樣,一眼就能看出來。巴塔哥尼亞就是靠一句“少買點”,把品牌信任值拉滿。它告訴我們,商業(yè)可以有另一種打開方式:不光賺得明白,還能活得漂亮。
這家公司厲害的地方在于,它把理想和現(xiàn)實合二為一。它不是單純地“搞環(huán)保”,而是用環(huán)保的方式搞定了商業(yè)。既賺了錢,又贏了人心。這種“反套路”的玩法,看似簡單,其實背后有深厚的洞察和堅持。對于我們這些天天琢磨怎么講故事的人來說,巴塔哥尼亞的故事,值得反復琢磨。他們是一家真正意義上把ESG營銷玩明白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