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錯怪花西子和鐘薛高了!
01
這兩天,花西子和鐘薛高熱搜“頂峰相見”。
先說跟花西子。
李佳琦居然繼續帶貨花西子,印證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圖源:白鹿視頻
但"眉筆消費降級”和“反向消費”火了,有人分享不到6塊錢買了7根眉筆。
圖源:策劃鋪子/微博熱搜截圖
再講講鐘薛高。
首先恭喜鐘薛高,終于不是因為“雪糕刺客”上熱搜,而是“欠薪刺客”。
鐘薛高員工工資泡湯了,幾個月沒發工資。
這是不是說明鐘薛高還是賣太便宜了?
湊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給出N種反轉大招,建議鐘哥考慮下:賣億點點貴的雪糕、和國貨出聯名、做芯片雪糕。
咱們給建議就給建議,怎么還嘲笑鐘薛高和花西子同類項。
02
明明是一個人的熱搜,偏偏整出兩個人的CP故事,離譜又合理。
花西子好不容易被遺忘一段時間,你鐘薛高倒好,又把它歸位。
一時不知道該羨慕花西子,還是心疼花西子。
要知道李佳琦“哪李貴了”翻車后,花西子干啥啥不行,被罵第一名。
道歉遲到,被嘲“哪李道歉了”;玩梗發瘋文學,被懷疑精神狀態;請丘媽拍廣告,被評價“男扮女裝”。
這熱搜盛事像極了去年的鐘薛高,別問鐘薛高為啥還活得好好的,因為它命硬得很,根本燒不化。
之前有人閑來無事做了個實驗,將鐘薛高放置在31度室溫下,放了整整1小時不化。
圖源:澎湃新聞
后來職業打假人王海還逆向制作鐘薛高,曝光18元一根絲絨苛刻雪糕成本僅1.32元。
從此鐘薛高被吐槽做雪糕刺客,埋伏在低價雪糕冰柜里,擠走低價雪糕。
于是大家養成“不認識的雪糕不要拿”的習慣,避免不小心被刺了。
既然“貴有貴的道理”走不通,鐘薛高干脆推出單獨冰柜,貴得光明正大。
圖源:小紅書網友
后來更是自黑重活兒,注冊“鐘薛低”、“鐘薛小高”等商標。
圖源:企查查app
這一出違背高價初心的操作,不排除是想要搞好防御性商標,也可能是想做大細分雪糕市場,讓大家實現“人均鐘薛高”。
這還不算完,看到AI火了,今年3月初鐘薛高推出3.5元的AI冰棍sasaa,雪糕是實體雪糕,只是命名、包裝和口味來自Ai。
圖源:小紅書
試圖放下身段的鐘薛高,雖然真的有在努力把格打下來,但也沒有把自己口碑打上去。 鐘薛高就像個極具爭議的頂流,一舉一動被無限放大,不過比起被罵,更怕的是被遺忘。
03
評價鐘薛高是上一代花西子,調侃得不假,看似兩條平行線產生交集,與其說是偶然,不如說是必然。
兩者都曾遭全網質疑,一是價格與質量嚴重不符,二是傷害大眾感情。
花西子被曝同款眉筆成本價不超10元。
圖源:@北京商報
鐘薛高就被曝虛假宣傳,多款產品實際使用原料與宣傳用語并不相符,比如釀紅提雪糕宣傳“只選用吐魯番特級紅提”,實際用的是散裝一級紅葡萄干。
圖源:中國基金報
讓人不禁懷疑花西子、鐘薛高高價背后,有多少是為產品本身付費呢?
除此之外,作為新消費品牌,兩者越來越像彼此:賣包裝、儀式感,打破品類天花板。
新瓶裝舊酒的賣高顏值包裝故事,在新消費品牌領域不斷上演,花西子和鐘薛高都是其中的過客,一個打“國潮”,一個喊“中式”。
如華與華所說,包裝是品牌最大的媒介。
花西子將東方文化與時尚融合,推出一系列中國風產品,創新性地打造首款雕花口紅,把東方花卉雕在口紅膏體上。
圖源:花西子官微
花西子還推出“西湖印記定制禮盒”,百鳥朝鳳彩妝盤等,更是跟李佳琦聯合打造“苗族印象高級定制系列”,在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地區引發關注。
圖源:花西子官微
鐘薛高又如何賣顏值?
設計中式瓦片加“回”字花紋的雪糕,讓人吃一口就想到“青瓦白墻小橋流水”的江南氛圍感,撐起“中式雪糕”的內涵。
圖源:鐘薛高
高顏值之后,就是賦予產品足夠的儀式感。
鐘薛高的儀式感是給品牌定位“一片慢慢品的雪糕”,在每一支雪糕棒簽上寫文案,與“吃到碗底發現驚喜”如出一轍,契合“享受”的定位之余賦予吃雪糕的儀式感。
圖源:小紅書
從花西子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儀式感。
花西子取名借鑒蘇東坡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更是美化消費花西子:用了花西子都能“濃妝淡抹總相宜”。
還從節日下手搞儀式感,為了迎合七夕氣氛,以月老手中的三件法器(三生石、錦紅線、同心鎖)作為靈感,設計同心鎖口紅造型。
圖源:花西子
同心鎖既表達同心之意、永結同心,打開方式也儀式感滿滿,按壓鎖芯口紅就會自動彈出。
新消費品牌還擅長做前無古人的市場教育,刷新用戶對品類價格的認知。
花西子曾說,“為什么中國品牌只能賣便宜的價格?我們要打破價格天花板。低價只會把品牌封鎖在低技術、低創造能力、低研發能力的水平。”
不得不說,79元一支眉筆,確實打破價格天花板。
鐘薛高也捅破雪糕天花板,將一支“厄瓜多爾粉鉆”雪糕賣到66元,宣傳成本就要花費40元,含有一種由天然粉色可可制成的世界上第四種巧克力。
圖源:鐘薛高
對于花西子而言,正在走上過氣網紅的老路:質疑鐘薛高,理解鐘薛高,成為鐘薛高。
04
不可否認,從鐘薛高到花西子,它們含著新消費的金鑰匙誕生,有著“X屆愛馬仕”、“XX天花板”、“XX國貨之光”光環加身。
新消費是不是偽命題不能輕易下結論,畢竟還需要時間證明,但這屆年輕人在經歷被市場教育后,開始消費覺醒選擇反向消費。
所謂的反向消費,并非“不消費”,而是不盲目用荷包的厚度決定消費觀高度,更注重回歸理智,視真實需求為先,看重性價比。比如一邊找大牌的平替國貨,一邊自我消費降級:
鐘薛高“燒不化”曝光后,雪蓮文學火了。網友在互聯網上踏薛高,碎糕刺,打起一場“雪蓮保衛戰”,創造雪糕文學。
花西子事變,便宜大碗的國貨搞團建。網友拉表格推薦國貨名單,蜂花、鴻星爾克、蜜雪冰城的直播間被擠爆,如今還整出消費降級的眉筆。
圖源:芒果媽媽
網紅品牌主動降價。去年喜茶、奈雪告別“30元時代”,改變貴價的品牌形象,迎合消費降級的環境。
平替們也遍地開花。山姆的平替1688工廠不久前上線“山姆平替”頻道。而“Lululemon的平替”MAIA ACTIVE被安踏收購,也震驚圈內人。
圖源:剁椒Spicy
看來我們都錯怪花西子和鐘薛高,他們只不過沒意識到新消費大變天。
而且如果沒有這些雪糕刺客、美妝刺客大展身手,可能老國貨、平價國貨不會整活兒打到敵人內部,帶別的品牌一起玩。
網友們也不會發掘更多寶藏平替和國貨,也不會將雪蓮冰塊與鐘薛高、花西子眉筆和得力鉛筆相提并論。
05
雖說所有的消費品都值得重做一遍,畢竟總有品牌挖掘到消費者尚未被滿足的需求點。
不同的是,有的只想做短期流量產品,盯著消費者錢包“種草”;有的想做長期留量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種樹”。
但新消費也好,網紅也罷,都不是品牌盲目溢價的遮丑布。新消費品牌被買單的前提,是有拿得出手的“種子”,品牌才能生根發芽。
反觀鐘薛高們等寄希望于一夜暴富的品牌,之所以從香餑餑變成避之不及的刺客,是因為流量褪去,消費者發現韭菜原來是自己。
所以沒有種子的營銷,剝去顏值和噱頭后,品牌又剩下什么,可能只是海市蜃樓。
頂尖廣告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頂尖廣告(ID:idea140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