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屢次翻車的花西子做錯了什么?
花西子成功和大眾「打成一片」了。
在經歷了「李佳琦直播翻車」、「遲來的道歉信」、「公關集體離職」諸多章節以后,花西子又抬手寫下了新篇章,以一則「要做高端品牌」的宣言以及一大堆與網友battle的回復,成功「瘋」上熱搜,并真正實現了和大眾「打成一片」。
解救李佳琦于水火
花西子和大眾「打成一片」
不用懷疑,花西子和大眾「打成一片」,這「打」,是真的「對打」。
9月26日,花西子官方微博發文稱:
「我,花西子,6歲半,我有一個夢想,做一個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高端品牌」
并配圖:「好心態,決定花西子一生」!↓
很快,花西子的評論區就翻車了。
有網友將花西子的發言翻譯為:
「我就是賣79,不降價」。
也有網友將花西子的發言翻譯為:
「我花西子,想賣高價」。
更有網友表示:
「賣高價就是高端了?」
然而,面對網友的負面評價,花西子選擇的卻是與網友battle。
網友提出對眉筆價格的疑問,花西子回應:
「真的有人會拿克重去衡量眉筆的價值嗎?大家小時候去文具店買鉛筆時,在2B鉛筆和自動鉛筆之間,你最終是因為筆芯克重才買的自動鉛筆嗎?」
這一回應,激起了網友更大的不滿,紛紛表示:
「花西子這是在偷換概念。」
然而花西子卻對網友的不滿毫不在意,繼續發言表示:
「我們超牛的!」
然后收獲網友回懟:
「這么牛,送我一支」。
然后,持續對戰開啟。
花西子:「6歲多就和茅臺、阿里、華為并列」,被「央視和新華社多次報道」。
網友:「矯情不矯情?」
花西子:「心疼產品經理」、「心疼地抱緊自己」
網友:「你們的產品經理主要是搞外包裝設計」
諸如此番的battle,在花西子的評論區不勝枚舉…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花西子已經成功解救李佳琦于水火,將所有的火力都吸引到了自己身上,并且與大眾「罵成一團」、「打成一片」。
品牌的危機公關,想必大家都見識過,但大家見過品牌讓自己陷入危機的公關嗎?
感謝花西子現身說法,自絕于人民,讓我們開了眼。「提油救火」也不過如此了。
浴見品牌創始人Lily將花西子的一系列行為描述為:
「村里有一個氣質婉約的東方女子,名聲一直還不錯。這天,一位跟她關系很好的公知人物為她說了兩句話,激起民憤,村里吵得不可開交。矛頭本是指著公知說話不知輕重,輕視了一直支持他的人。女子這時應該關門閉戶,等輿論過去,再找權威公正人物再證清白;再做好事贏得名聲。可她不知所措,慌不擇路,先是報警,后在村里發大字報道歉,不知所謂。一周后,本該輿論過去,她突然坐在家門前,開始哭天抹淚,形容失態,說她要當天下第一大美女。」
而自媒體博主姜茶茶則將花西子的「發瘋」行為評價為:
「想要搞死花西子」。
從品牌的角度來看,搞成如今的局面,花西子肯定是不想的。那么,為什么花西子越是行動,就越是「提油救火」呢?
讓我們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看看。
提油救火背后
花西子是如何「踩雷」的?
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花西子從「李佳琦直播翻車」事件以來的所有舉措,都堪稱「反面教材」。
以下,我將從:
· 輿論的時間律;
· 輿論的鏈接律;
· 輿論的弱定理;
幾個點,來分析花西子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作死」的。
1 輿論的時間律:
花西子,搬起李佳琦,反復砸自己的腳。
輿論的時間律告訴我們,絕大部分輿論危機都是自然痊愈的。
時間是輿論創傷最好的醫生,一個輿論不僅會被淹沒在關注的大海里,而且會隨時間的潮水一起退去。輿論風暴下的人們,只要抗過這段時間,不做任何動作,輿論就會消失。
這是因為,輿論的本體是關注,是一連串關注的「反應」與「再反應」。
任何對事件的回應,都提供了更多引發反應的素材,從而擴大了對負面事件的關注。
它只有兩種結果:
① 放大關注后終于或平息;
② 放大關注后引發更多反應。
花西子最初的踩雷,就在于對「輿論的時間律」的無知。
因為實際上,大眾一開始的「火力」主要集中在李佳琦身上。這個時候,不回應其實是更優的選擇。因為在輿論的世界里,天然就有其他關注點出現,占據大眾的時間,從而使之前的輿論成為「前浪」,死在沙灘上。
而任何的回應,導致輿論終止只是「可能」,放大輿論,卻是「必然」。
如今的局面驗證了這一點,花西子的回應,不但沒有平息輿論,反而將大眾原本集中在李佳琦身上的不滿,轉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并且,花西子還通過一再地無效回應,反復放大了自己身上的負面輿論。算是反復「搬起李佳琦,砸自己的腳」。
2 輿論的鏈接律:
一再「留白」,給出無數被攻擊的機會。
關于道歉,鄒振東教授曾在其所著《弱傳播》一書中指出:
「確認過眼神,才是真的道歉。」
「好的聲明有無數種,錯的聲明只有一個,那就是看不到「在乎」。」
之所以說花西子在「搬起李佳琦,反復砸自己的腳」,就在于花西子雖然一直在回應,卻一直都繞開了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是什么?
是在李佳琦在直播中的不當言論,激化的大眾對于花西子眉筆價格的質疑。
而花西子雖然一直在回應,但其所有的回應都十分含糊不清,且試圖繞過「價格」這個問題。
花西子的第一次回應,被網友譽為:
「廢話文學」
「說了很多,啥也沒說」
「花西子道歉不夠真誠不夠實在」的詞條,還被刷上了微博熱搜。
而花西子的第二次回應,同樣在試圖繞開核心問題,并且,在網友再度提出價格質疑以后,反過來責怪網友們用克重衡量眉筆的價值,并輸出大段大段的辯解。
「真的有人會拿克重去衡量眉筆的價值嗎?大家小時候去文具店買鉛筆時,在2B鉛筆和自動鉛筆之間,你最終是因為筆芯克重才買的自動鉛筆嗎?」
花西子繞開核心問題的回應方式,不僅輸出了一種「不真誠」的品牌形象,也給自己留下了更多「被吐槽」的機會。
因為輿論的鏈接律告訴我們,語焉不詳的回應留下的「空白」,會創造無數「鏈接」的可能點。
沒有標準答案,就會有很多答案,答案選項越多,輿論的關注也就越大。
這也是花西子越回應越被罵,最終和大眾「罵成一團」的原因所在。
3 輿論的弱定理:
不要給自己打高分。
在花西子的一系列「發瘋」回應中,花西子一直在夸獎自己。
「我們超牛的」
「6歲多就和茅臺、阿里、華為并列」,被「央視和新華社多次報道。」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花西子不但沒有引發大家的夸獎,還招致了群嘲。
這是花西子踩的第三個雷——給自己打高分。
出于輿論的弱定理的補償機制影響,一個使勁給自己打高分的人,會為自己招致差評。
道理很簡單,優點都被自己講光了,輪到別人講,除了缺點還可以講什么呢?
輿論的降解
花西子本應該怎么做?
我們都知道,花西子的一系列舉措,原本都是為了拯救自己于輿論的水火之中,然而卻事與愿違。
那么,花西子本應該怎么做呢?
鄒振東教授曾在《弱傳播》一書中寫到四種「輿論脫困術」:
· 輿論轉換法;
· 輿論的轉移;
· 輿論稀釋法;
· 輿論降解法。
1 輿論的轉換法,是指讓輿論主體關注另一個對象,如此,原來的鏈接點自然斷裂。
運用在花西子身上,就是勸花西子最好閉嘴,不要再給出回應,等待新的關注點出現,后浪推前浪,讓自己的負面輿論死在沙灘上。
2 輿論的轉移,則是提供新的話題鏈接點,使人們的注意力從負面情緒點轉移出來。好比,攻占情感的制高點。
這一做法操作不好很容易翻車。
以花西子為例。
實際上,花西子的回應,一直在試圖提供新的話題鏈接點。好比,在第一次回應中,它就在強調自己的國貨身份。
第二次回應中,它依舊在說「自己要做高端品牌,與香奈兒門對門」。
花西子試圖用通過自己「國貨之光」身份,攻占大眾的情感制高點,然而結局顯而易見,花西子失敗了。并且,因其對核心問題的回避以及一廂情愿的身份強調,呈現出一種:
「我花西子,是國貨,快打錢」的巨嬰既視感。
是的,花西子一直沒有擺脫自己的「巨嬰思維」。
它沒有認清:
「你是國貨品牌,并不意味著消費者就該為你的高價買單」
「你說自己是高端品牌,并不代表你在消費者心目中,你就是高端品牌」
當輿論的石頭已經形成,無論如何繞過它,它都會在原地激起浪花。而搬走石頭的方法,只能是直面石頭,而不是回避。
所以花西子最該的做法是,有疑問就回應疑問,有誤解就回應誤解,多余的話不要說。
由于核心問題是圍繞「錢」、圍繞「價格」產生的,因此,花西子無論是強調自己的國貨身份也好、強調自己要做高端品牌也罷,都只是在打算繞過核心問題,繞過這塊激起輿論浪花的石頭。
石頭是「錢」產生的,搬走石頭的辦法,只能是用錢來回答錢。
3 輿論稀釋法,則是指在無法改變,無法轉移輿論關注點的前提下,通過增加負面新聞分母的基數,降低對分子的關注比例。
這一說法看似很玄妙,其實說白了,就是讓一個負面事件最后輿論的歸因出現多個原因,責任是多方的,從某種程度來說,就稀釋了輿論,沒有關注的集中。
這一做法,花西子顯然用不了。
4 輿論降解法,則是把有害的關注點分解為無害的關注點。
當某一個負面事件在一個系統的認知中,已經無法脫困,我們就切換到另一個系統,去直面解釋這個問題,讓有害的內容轉變成輕害甚至無害。
放在花西子身上該怎么做?
直面問題。
好比,消費者質疑眉筆太貴,那么,就實實在在讓利給消費者。以前一支眉筆只有一根芯,以后同樣的價格,配兩根、三根。
用實際行動告訴消費者,「大家沒有漲薪沒關系,花西子給大家(漲芯)了」。
擔心就此賣不了高價?中秋國慶不是要到了嗎?那就以節日為由頭,實現「大放價」。
總之,直面價格問題,給消費者一個交代。讓這塊由價格引發的輿論石頭被搬開,讓這輿論的石頭,得到真正的降解。
寫在最后
花西子,發瘋無用
此次花西子的輿論危機由李佳琦直播言論翻車引發。
花西子的一系列「回避核心問題式回應」,不僅沒有降解負面輿論,反而使其愈演愈烈。到現在,花西子的品牌價值都已經嚴重受損。
花西子,發瘋是無用的,直面問題才是正解,一味地想要繞過這塊李佳琦直播留下的「輿論石頭」,只是在「反復搬起李佳琦,砸自己的腳」而已。
THE END.
本文首發首席品牌智庫「品牌有一套」欄目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