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9年后首次策展,“一坨紙”能做些什么絕佳設計?
編輯:阿祥,來源:數藝設
不論是平面設計還是包裝設計,紙都是非常關鍵的載體,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優秀的設計師能在簡單的紙上玩出無數種花樣。
五年一度的武雄紙展(TAKEO PAPER SHOW),就是日本一個以紙為主題的唯一且大規模的展覽,自1965年舉辦第一屆,已經持續了近70年。
今年的武雄紙展(TAKEO PAPER SHOW 2023)正好在本周五開始,由知名設計師原研哉負責整體的概念設計與規劃,這也是他9年來第一次參與負責大型展覽的設計規劃。
01
本次展覽的主題是“包裝:功能與笑聲”,試圖從功能與情感兩個方面來探索紙張包裝設計的更多可能。
功能,既包含對材料的經典考慮,也包含對紙張未來應用的探索。因為隨著印刷、紙張材料等領域的發展,相比傳統的紙張應用,它在現代包裝中的應用發生了許多變化。
盡管塑料制品在可塑性與便利性方面大大優于紙張,但隨著環境成本與新紙張材料的發明,人們對于紙制品依然保有期待。消費者不滿足于紙制品只是塑料制品的替代品,更希望這種有機纖維有著更多的變化與表現形式。
畢竟大家都感受到了紙吸管帶來的痛苦……
微博上吐槽紙吸管的話題經久不衰
笑聲,是指情感,要從情感方面提高紙制品的吸引力。觀眾看到這些設計作品會開心,能從其中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從而會心一笑。
這次展覽就是希望從功能和笑聲兩個方面出發,通過設計向社會展示包裝的更多可能性。
02
展覽的整體概念與規劃不愧是由原研哉負責的,非常符合他的極簡主義設計原則:純白的展臺上直接展示展品,沒有花里胡哨的圖案,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
武雄紙展現場布展
被原研哉認為是“現代東京獨有展覽”到底有多好?日本的設計師們又能在紙上玩出些什么花樣?讓我們從其中參展的幾件作品一窺究竟。
(1)編程紙
programmed PAPER,作者:TAKT PROJECT
這件作品是由設計師吉泉聡(Satoshi Yoshiizumi)創作,靈感來自于大自然中的松果。松果是天然的包裝,松子在其中既受到了完美的保護,又能在合適的時候——雨水充足——出來。
天然松果的變化
受此啟發,他專注于紙張的物理特性“翹曲”,并創作了一件名為“編程紙”(programmed PAPER)的作品。這是一種可以變化的紙,經過一段時間它會“恢復”到特定的形態——經過UV打印提前定型。
這個看起來就非常好玩的樣子,如果可以精確控制其變形條件,在一些創意包裝中就可以大有所為了。
(2)美味的形狀
DELICIOUS SHAPE,作者:nomena
這件作品的設計師是武井初平(Shohei Takei),同樣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奧運圣火主火炬的設計師,他經常用廢棄的紙張和材料來創作作品。他的作品不僅極具美感,同樣傳遞著非常明確的社會意義,既探索了紙張的更多應用,又呼喚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在這件作品中,一個矩形的盒子被分成非常規的不規則形狀,像稻田上的裂痕,也像一塊塊蛋糕。形狀多樣性的可以創造出永遠不會讓人厭倦的紋理,同樣可以讓人們聯想到美味的食物。
這種設計既能表達食物的味道,同樣有利于高效地分發。
他先學的電氣工程,又在大學主修認知心理學,后來還在東京大學取得跨學科信息研究科的碩士學位,喜歡從工程學角度追求更多個表達,所以他的作品風格較為多樣。
武井初平的其他作品
(3)紙管花
Paper tube flowers,作者:Agata YAMAGUCHI
這件作品的創作者是日本知名平面設計師山口崇多(Agata YAMAGUCHI),靈感來自于塑料杯的圓環,從而設計出這種新的包裝方法。
他創建了一個名為“collé”的設計品牌,這是一個法語詞,意思是膠水。他認為設計的作用就是將一些東西“粘”在一起,材料與材料,人與社會。
山口崇多與他的其他作品
(4)開箱
OPEN BOX,作者:Masaya Ishikawa,Hiroaki NAKAJI
這兩位藝術家對視覺感知和裝置藝術非常感興趣,他們的作品不僅有著藝術美感,更有一種機械之美。
全紙質的機械部件,組合成一個可以開關的箱子,這樣有趣的包裝至少數藝君是完全無法拒絕的,可以玩一整天。
(5)鋸齒形包裝紙
ZIGZAG PACKING PAPER,作者:Rei MITSUI
三井玲(Rei MITSUI)是一名建筑設計師,所以這件作品有著明顯的建筑結構美。
三井玲其他作品
在本次展覽上其他還有一些有意思的作品。
Ajibuta Tonkatsu Sauce
Paper-cut Small Envelope as Message Card, Kendo (Money Packet)
STUDIO COUCHE Paper Bag
Fujinomiya Ninjin Juice
GEKOKUJO-AYU
03
包裝設計不僅要好用,還要好看,不能徒有其表,也不能讓人看了提不起任何興趣。這個紙展上面的作品不僅承擔了其本質的包裝功能,更探索了不同紙質材料和不同形式的表達,尋求更多的設計可能性。
因為包裝設計是品牌傳承的載體。
現在人們時間大多呈“碎片化”趨勢,如何讓消費者更快速理解和感受到產品的核心,是包裝設計的主要任務。
作者公眾號:數藝設(ID:szysptpres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