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人類”行為惹眾怒!網友自創“末日美學”
編輯:Grace,首發: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日本“反人類”行為惹眾怒!網友自創“末日美學”,抗議1340000噸核污水排海:越美麗,越危險
日本核污水,執意排海!全年4次,每次連排17天,按其計劃的30年“黑暗年限”,預計將有1340000噸福島核電站的污水,匯入原本干凈、富饒的大海。
萬千海洋生物,被迫失去美麗的家園,全球76億人口,將面臨不可逆的生命威脅。
日本這一極度自私的「反人類」舉動,迅速將全網的憤恨情緒,推至至高點——“何止沒有教養,簡直喪盡天良”“人類終將自食其果”。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抗議「核污水排海」的藝術作品,希望借著這些正義的聲音,喚起社會更多的關注。
一、二創名畫:來自「浮世廢」的警告
波濤洶涌的海面,三兩條奮進的船只,正載著英勇的船工,與大自然進行驚險搏斗。
這幅日本江戶時代的名畫《神奈川沖浪里》,憑借“人類直面困難、頑強奮進”的特殊寓意,堪稱日本浮世繪作品的“網紅”。
葛飾北齋創作的《神奈川沖浪里》
@設計師珠子 玩了把諧音梗,創作的「浮世廢」系列插畫,色調復古,又不失動感,100%「氚含量」的高能認證之下,鮮紅的「核輻射」警告標志顯得格外顯眼。
翻滾巨浪,預示著災難的靠近;變異的海洋生物,帶著滿腔怒火沖出海面;燃燒的雙眼,充斥著痛苦、憤恨、絕望。
每一聲吼叫,都是對被侵犯的示威、抗議。
無獨有偶, 2年前當日本首次預告排放核污水時,一位畫風大膽的90后畫師@一個熱愛學習的男孩,也曾對日本名作《神奈川沖浪里》進行了二創,寓意諷刺、細節拉滿,一發表到網上,就得到了網友們的大力支持,還被觀察者網等大報媒體,爭相轉發。
圣山富士山,化作濃煙裊裊的核電站;云朵在天空中聚集匯成一座象征死亡與救贖的十字架;扭曲的海浪,猶如畸形的嬰兒、手指,不可遏制地,想要傾覆一幫身穿防護服、頭戴防毒面具的「始作俑者」。
“多行不義必自斃”,誰說現實世界,不也會是同樣的結局?
二、后脊一涼的「末日美學」
日本核污水排海4000天之時,海洋可能會變成什么樣?
數字藝術家@白日夢想家FA 腦洞大開,將關于變異生物的想象,及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全都搬到數字繪畫中,場面宏大,不輸電影特效,這滿屏的「末日美學」不禁讓人后脊一涼。
漫天的濃煙,將世界籠罩在一片昏暗之下,大海徹底淪為核電站的垃圾場,成堆的建筑廢墟旁,人類帶著防毒面具,冷漠,又孤獨地呆坐。
樹木枯萎,海獅悲哀地探出頭,滿眼的迷惘、無助,好像在發出最后的求救,“我們的今天,也就是你們的明天”。
正要打哆嗦,一群怪異的龐然大物以一股逆天的囂張氣勢,張牙舞爪而來,身體臃腫,仿佛吸收了全天下之「沆氣」,目光呆滯,好似“受限于符咒”,威力極強的“破壞”能量,人類,還有處可逃嗎?
三、觸目驚心的核污染變異
看到這兩個形態怪異的不明生物,是否有種遁入科幻大片的恍惚感?
藝術家@RUILYN CINEMAS,放眼核污水排放30年后的地球,將變異后的人類、海洋生物,一一呈現。
在這個「混種」的新時代,海洋生物在保有部分外形特征的基礎上,從智慧、情感、行為方式等方面,模仿人類,部分人類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混亂的城市街頭「海人」和「人魚」,麻木地游走。
“人類的貪婪和無知將自身推向了集體異化”“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生物變異成了對人類惡行的控訴”,我們能否找到一條生存的出路,或是最終被自己的錯誤毀滅?
圖源:@不賣肉
四、八二四的罪孽:能量終將反噬
日本排放核污水,生態破碎,生命消亡,不僅是對整個地球的背叛,更是全人類的一場噩夢。
放眼整個宇宙,倘若「能量守恒」的原理成立,那這場罪孽深重的人禍,也必將遭到反噬。
藝術家@ECHO LEE的異想世界,創作了一系列極具科幻感的「災難海報」。
灰藍色的背景下,海水倒灌,生機渺渺,人類的生存空間被前來「復仇」的海洋生物占領。
沉睡許久的富士山,許是受到了震動,巖漿噴涌而出,迅速覆沒了整座城。
那戴著防毒面具的美人,沿海而生的普通百姓,也不過是這巨大的歷史旋渦之下,微弱、虛無的存在罷了。
五、來自海洋館的聲音
想象一下,多年后,初為人母的你,帶著牙牙學語的孩子,來到海洋館參觀,卻驚恐地發現,玻璃背后,竟藏了無數,你從未見過的“怪魚”。
它們的眼睛是血紅的,身體內,還微微透著死亡芭比粉的光,或哀怨,或懼怕。
直到這一刻,你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里,也沒能成為「大海遺孤們」的避難所。
最后一批潛水員,深入海底珊瑚群如曾經的宮殿,靜靜訴說著過去的輝煌。
變異了的骸骨,在深海中沉沒,曾經的生機勃勃,如今卻只留下滿目瘡痍。
每一道光,每一滴淚,都凝固成這片海的獨特記憶。
那束綠色的探燈之光,若真能帶來希望拯救這片死寂的深海,多好。
六、海洋在呼救:無助的生靈
在海洋這個深邃、神秘的國度,珊瑚神默默養育了無數魚類,它是如此生機盎然,卻終究敵不過核污水的毀滅。
藝術家@籽凌將珊瑚神幻化成人,深藍的外衣,似與海洋生物融為一體,是禮服,亦是護佑整片海洋的鎧甲可憐她,體內的精氣,被悉數耗盡,虛弱、蒼白,連睜開眼睛的力氣也沒有。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
珊瑚神的求助,無聲,卻又充滿張力——
大自然的資源有限,若貪圖一時私利,竭澤而漁,最終,本就誕生于海洋的人類自己,也定會在開始的地方,永遠消亡。
七、覆水難收:罪獸開始了對全世界的報復
茫茫海上,天空烏云密布,海天幾乎同色,壓抑到窒息的氛圍下,一頭獨眼怪獸如喪尸一般,半跪著在海中行進。它的頭背部上,長了兩顆大小各異的原子彈
周邊的膿包,不斷流膿,可惡又可懼的模樣令人毛骨悚然,忍不住作嘔。
怪物頭戴天皇禮冠,身披武士鎧甲,肚子上還留著一把日本軍刀,在一串串歷史鐐銬的禁錮之下,開始對人類新一輪的荼毒。
所經之處,海面被酸黃的嘔吐物覆蓋,不遠處的漁船,燈光全無,一片死寂。
藝術家@烏合麒麟把岸田政府的所作所為刻畫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可悲的是,這場覆水難收的鬧劇,到頭來,也只能是人類子孫買單罷了。
八、敬畏「自然的神」:全人類團結起來
核污水后,世界將如何變遷?
日本藝術家はやぴ“預言”了這一切,外形詭異的轉校生,半人半妖的坐騎,工地上的多眼章魚……這些來自未來的「怪物」,以一種觸目驚心的失衡,引發人們深思。
在はやぴ過去的作品中,人與神之間,關系融洽,互不干擾,可在最近大熱的「陌生的海」系列中,渺小的人類,卻又分明對「神」發起了個性又刺眼的挑戰。
神的化身,或被烹飪成火鍋,或被裝入水族館供人欣賞,此等魯莽、自私、狹隘的行為,不僅是對這片本應純凈的海,赤裸裸的辜負,更在孕育著不可知的狂風暴雨。
九、越唯美,越悲戚:讓核污染的痕跡,被看見
縱觀人類歷史,三里島核泄露、廣島原子彈爆炸、切爾諾貝利事件……我們經歷了很多核污染事件,可關于它的視覺記錄,卻十分有限。
核污染的痕跡,看不見、摸不著,如何讓這些“無色無味”的放射性微粒,以「肉眼可見」的形式直擊人類?
日本攝影師加賀谷雅道與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森敏,用倆人合作開發的「放射自顯影技術」,聯合發起了長期拍攝計劃「放射線像」,以光影藝術的方式,讓那些“被忽視的”放射性顆粒,在湖泊森林、生命中沉積。
一只靴子、一顆足球、六枚晾衣夾,一根30厘米長的羽毛……從日常必需品到動植物標本,十幾年間,他們合作完成了300張特殊影像。
2017年,倆人在連州國際攝影展中,以檔案的形式展示了樣本的采集地點、日期,與核電站的距離、檢測到的輻射水平等內容,一舉獲得2017連州國際攝影展評委會特別獎。
“如果你不知道那是核污染的痕跡,也許最終留在你腦海中的就只有那份美麗,可加賀谷的照片越美,就越悲戚。”
加賀谷雅道希望,這些圖像能傳遞給,那些受到核災難影響的人,同時也讓世界意識到,核災難的嚴峻現實與后果。
十、危險的美麗,無聲的抗議
日本核污水,竟被拍得如此好看!
澳門青年視覺藝術家@官宏滔Tou s Pixels,自2018年開始創作《非觀》系列,以「數碼影像」探索從現實往虛幻的轉變,主打一個“眼看不為實”。
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后,他四處收集有代表性的日本地標圖像,對它們最大限度地破壞,再結合波普藝術的表現手法,才將一個個被核污水浸沒的知名場景,以一種絢爛的方式,重新呈現。
璀璨的東京塔,安寧的富士山,人來人往的街道,虔誠祈愿的淺草寺……
盡管這些作品創意新穎,視覺驚艷,但藝術家卻也希望帶著攝影藝術屆的嘲諷,警戒世人:危險的美麗,大多致命。
真正的神,是自然萬物,亦是道德約守,這場前所未有的“生存游戲”既由人類挑起,通關的密匙或許,也就藏在我們自己身上。
圖源:小紅書(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