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氣韻再生成果展:各界參觀引發熱潮
近期,由南京大學和投石智能聯合主辦的“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氣韻再生成果展”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舉行。此次展覽作品更是榮獲“2023年美國繆斯設計獎?銀獎”,閃耀于國際舞臺,吸引了來自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和來自不同群體的參觀者。展覽以創新的方式展示了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融合,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積極的反響。
2023年8月31日下午,來自文旅部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新華網、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范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程學院、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三江學院、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南京傳媒學院、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熟理工學院、滁州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60多位專委會成員參觀了展覽。由南京大學教授祁林和投石智能董事長孫峰峰帶隊,為他們介紹了展覽的創新成果。參觀者們對展覽中的數字藝術作品和人工智能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展覽展示了創造力和美感的新境界。此次參觀是在江蘇省科普美術家協會公共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之后舉行的,為與會代表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AI與公共藝術交融的機會。
9月1日至3日,來自江蘇省科普服務中心,玄武區科協、江蘇陶欣伯助學基金會、南京藝術學院、江蘇文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南京及上海部分文化和科技公司等不同單位的領導們進行了參觀。他們對展覽中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贊賞,并對AI技術在藝術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思考。同時,展覽也迎來了參與作品制作的南京大學學生。他們對展覽充滿了親切感和自豪感,并與其他參觀者分享了創作經歷和心得,解釋了作品背后融合了AI技術和中國古典藝術的創意和構思。他們的參與進一步展示了年輕一代對藝術和技術交叉領域的熱情和探索精神。
9月4日上午,展覽迎來了南京大學的大一新生和研究生。他們作為藝術與科技領域的新生力量,對展覽中的作品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望。年輕的學子們沉浸在展覽的氛圍中,積極參與現場的互動體驗,并與講解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感受到了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的碰撞和融合。這次參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啟迪思維、拓展眼界的機會,讓他們對中國古典藝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發了他們對AI技術在藝術領域應用的熱情。
9月4日下午,玄武區政協zhuxi許愷帶領來自玄武區文化、藝術、科技等不同界別的50多位政協委員參觀了展覽,并舉行了“人工智能與文化創新”主題講座。他們對展覽中的創新理念表示贊賞,認為這種創新形式為古典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講座中,他們就中國傳統文化和AI之間的融合關系,學校美育工作的未來等展開了討論。
9月5日上午,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國際部二級調研員、海智辦副主任張仲、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石志琦博士、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與科技系主任錢鳳德教授帶領研究生團隊,以及南京大學開甲書院23級新生代表等近百人參觀了展覽。他們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在藝術領域的應用前景,對展覽中的創新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次參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人工智能與中國古典藝術結合的平臺,激發了他們對藝術與科技交叉領域的研究興趣。
9月5日下午,玄武區宣傳部的領導們參觀了展覽,他們表示展覽中融合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對展覽的主題和內容更是贊不絕口。此次展覽中展示的人工智能與中國古典藝術的融合成果令人驚嘆,展現了藝術創新的力量和無限可能性。同時還強調了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希望通過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將傳統藝術傳承和發展得更好。
展覽期間,參觀者們紛紛發表了自己對展覽的感受和觀點。有人贊嘆展覽中作品的創意和技術應用,認為這是一次對傳統藝術的全新詮釋和探索;還有人對展覽中的互動體驗和現場演示表示贊賞,認為這種融合了科技元素的藝術展覽更具吸引力和參與感。此外,一些參觀者提出了對AI技術在文化創新中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方向的思考和建議。
通過不同群體的參觀和反響,展覽成功地吸引了廣泛的關注和關心。參觀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和專業背景出發,對展覽中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理解。展覽不僅激發了他們對文化創新和藝術發展的興趣,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思考科技與傳統藝術融合的平臺。
我們期待更多類似的展覽活動,讓科技與藝術的交融成果得到更廣泛的展示和推廣。同時,我們也期待不同群體的參與和反響,通過多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二者的融合發展,為文化創新和傳統藝術的傳承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AI與中國古典藝術的結合將繼續引領文化創新的潮流,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啟發。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