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公益的思考:終極的商業模式
我們傳媒圈的人,在關注商業的新聞的時候,總是會把企業的商業模式、營收、利潤等當做關鍵點去關注分析評論。今天我想把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當做主角,來分析企業的商業模式。據《中國上市公司ESG行動報告》,截至2023年6月底,全部A股上市公司中有1738家獨立披露了ESG/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33.28%。也就是意味著,超過3成的上市公司,會主動面向社會公布自家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詳細數據。
比如騰訊2022年的ESG報告,從環境保護、關心員工成長、保障數字權利等6個方面闡述騰訊的ESG,多達92頁。企業公益不等于捐錢捐物
通過前面的數據和案例,可以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那就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必修課。
那么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實操階段,大概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企業以利潤和生存為主,在業務重心分配方面,利潤遠遠大于社會責任,利潤和責任比例可能是為9:1,甚至是10:0。當然,從某種程度而言,企業能做到不違反法律和社會道德情況下有序經營,已經是承擔了已經最基本的社會責任了。
第二階段,企業的利潤和責任5:5同等重要,企業的任何業務都會兼顧到社會責任。
第三階段,企業的所有產品業務均會優先考慮社會責任,以滿足ESG為重要前提條件。比如目前很多企業的包裝開始用可降解物代替塑料,雖然剛開始成本會更貴,但是在這個階段企業的主要訴求是ESG。
同樣的,隨著發展規模不同,企業做公益的具體形式也不盡相同,我們都知道,幾乎每個大企業都會有一比相對固定的預算去做公益慈善。比如在第一第二階段的企業,會開始捐款捐物,而且數量金額越來越大。這種企業公益雖然很值得鼓勵,但是這就還是一次性的捐款。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接捐款捐物送出去的好比是“魚”,而在第三階段的企業會考慮送“漁”,除了捐錢捐物資,還會結合企業本身的業務,研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使得這套模式行之有效的長期運轉下去。
這里我以箭牌家居的公益品牌「箭牌澤計劃」為例,我們都知道,箭牌家居是生產衛生陶瓷、龍頭五金、定制櫥衣柜等全系列家居產品的公司,所以他們的公益特別注重“衛生、家庭、愛”等主題。
2022年9月5日,箭牌澤計劃x攜手敦煌畫院推出《敦煌再生》公益紀錄片,讓更多的公眾聽見敦煌自然生態再生的聲音。
2022年“雙11”期間,箭牌澤計劃聯合發起“黃扶手計劃”,向社會送出5萬個適用于老年人的扶手,為老年人群體送去精神和生活的支柱,并隨后推出《我們都會老》音樂公益紀錄片。圖:箭牌家居集團董事、公益負責人 謝安琪2023年9月5日,箭牌在廣東佛山正式發布「箭牌澤計劃」公益合伙人計劃。這個計劃是什么內容呢?我用自己大白話說就是,箭牌澤計劃感覺之前做的那些公益工作還不過癮,于是做了兩件事:
第一,邀請全網的網友,都可以成為“箭牌澤計劃”公益合伙人,大家可以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公益idea,然后經過「箭牌澤計劃」篩選,網友的投票,最后入選的公益idea,箭牌澤計劃會去實施這個想法。
圖:「箭牌澤計劃」公益合伙人計劃發布現場
第二,把箭牌的“朋友圈”全部團結起來做公益。以箭牌家居集團為紐帶,把全體員工、經銷商,生產供應鏈、外部供應商、財務投資者、媒體和公益組織,都聯動起來,建立共創共行的公益新生態。具體到企業日常經營中,箭牌家居所有產品和服務,會去滿足可以與之對應的細分場景的公益需求,除了企業內部,在箭牌的交付渠道與經銷網絡,與行業伙伴、公益組織等進行資源整合并落地。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箭牌把公益深深的植入到每個產品線上,無論是已經完成的公益項目,還是公益合伙人計劃即將征集來的公益項目,「箭牌澤計劃」把公益做成了一個持續運營的事業,有現金、有物資,還有直擊心靈的紀錄片......
可以說,箭牌家居為了做公益事業,已經動用了全部的資源和力量。
良性循環的公益事業
「箭牌澤計劃」的合作伙伴——螞蟻森林,也是一支重要的公益力量。
前幾天,我到杭州螞蟻集團總部參加了螞蟻森林綠色生態伙伴大會,現場看到一個數據,從2016年8月至今,螞蟻森林公益項目捐贈34.65億元,通過與20多家公益機構合作,種下了4.75億棵樹,參與共建了內蒙古甘肅等地31個自然保護地。
在沙漠種樹,應該是最難的公益項目之一,在螞蟻森林,從上游用戶收集能量在APP種樹,再到螞蟻協調種植員在現實中真的種下一棵樹,整個過程,不僅需要出錢,還要出力,更要研究一套治沙、保護動物、海洋等的良性模式,還要監督這套模式的有效運作。
比如僅僅是這4.75億棵樹種下以后,等10年左右,原本光禿禿的沙丘變成了樹林,可以搞現代化農業了,會產生不少的收益,一部分可以用來做公益,比如繼續種更多的樹,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
圖:箭牌公益林「我給地球植個發」活動
在做公益這塊,箭牌澤計劃和螞蟻森林可謂志同道合,在2023年3月12日植樹節,雙方發起「一起綠」活動,在北京、杭州等地標建筑和門店等投放大屏綠色主題文案,用綠色點亮城市地標。并在5月6日聯合螞蟻森林發起 「我給地球植個發」,在陜西甘泉276畝的“箭牌公益林”栽植30340株油松。在10月23日 ,還在陜西甘泉,將會啟動「我給地球植個發」 第二季,繼續種樹。
另外,我覺得做公益是對抗內心負面情緒的最好武器,最近幾年我去過甘肅內蒙古等地的沙漠。當我站在一眼看不到邊的沙漠里,會有一種焦慮絕望的感覺。但是每當看到一個小動物或者一株植物,心情就會豁然開朗。
在現實世界中,沙漠是人類的絕境,就好比我們內心世界的抑郁焦慮狂躁等負面情緒。如果你在沙漠種下屬于自己的第一棵樹,你的內心一定會增加一抹生機,找到更多在這個星球上生存的意義。
終極的商業模式?
平時在購物時,假如兩件商品功能、價格一樣,其中一個是可循環的,相信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選擇可循環的那個。
我覺得這個動作詮釋了ESG理念和企業經營最基本的邏輯,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是支持ESG理念的,就好比每個人都想喝干凈的水,吃健康的蔬菜一樣。
也就是說,ESG理念是為數不多的可以讓企業和所有人完全達成共識的一種價值觀。僅憑這一點,對用戶心智的影響力,就勝過所有商業廣告。比如,有的企業說,我這個產品很甜,只有喜歡甜食的人喜歡。我這個產品很酷,只有潮流的人喜歡。而企業說這個產品符合ESG理念,則所有用戶都會認可。
比如箭牌家居已經將綠色環保的的概念融入產品生產制造環節中,在引進清潔燃料、光伏發電等先進設備技術的同時避免資源浪費,減少污染排放,箭牌家居集團工廠生產基地在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中入選綠色工廠。
箭牌家居為了綠色發展道路,生產綠色產品,已經建立智能家居研究院等16個研發中心,1個國家級CNAS認可的中心實驗室,8大檢測中心,以及1個用戶體驗研究中心。
綜述,企業ESG和商業模式的關系就是,企業以ESG理念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前提,提供產品服務占領市場,獲取利潤,并和用戶達成共識,這應該就是企業一直苦苦尋找的基業長青的終極商業模式。(文/趙宏民)
作者簡介:趙宏民,一篇網絡主編,科技互聯網博主,曾任百度高級網絡營銷顧問,速途網絡上海辦總經理等職。 2016年 媒體訓練營 年度媒體人獎,2017年度國內十大科技自媒體作者,2022年鯨V獎 年度最具個人IP 影響力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