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解讀:“百億生態”成效初顯,拼多多跨越S型曲線?
電商江湖再起變化,掀起浪潮者仍然是拼多多。
在這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的發展軌跡正如S型曲線般,充滿起伏和曲折,而拼多多的最新財報數據無疑已經展現出了與S曲線理論相契合的發展軌跡。它不僅在發展中不斷進行戰略調整,同時也在不斷尋求新的增長領域,延伸曲線的“頂點”。
8月29日,拼多多(NASDAQ:PDD)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實現營收522.8億元,同比增長66%。營業利潤12.7億元,同比增長46%。近年來,拼多多的財務表現一直強勁,過去五年時間里,其營收增長了近十倍。此次財報,拼多多的增長速度依然遙遙領先,且財務數據保持穩健。
資本市場對財報的反應也十分積極,拼多多當日盤中一度漲超18%,截至美股收盤,漲幅達15.38%。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迄今為止表現強勁,超越了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回報率,已經創造了顯著阿爾法(超額收益)。
從市場數據和財報數據的交叉驗證來看,拼多多已然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那么新發展階段企業底色究竟如何?其又能否成功跨越S型曲線?
二季度延續穩健增長勢頭,高質量發展闖開新局
具體來看,2023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單季營收再創新高,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營收增長。2022年Q2至2023年Q2,拼多多營收分別為314.39億、355.04億、398.2億、376.37億和522.81億。
經營質量也在同步提高,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31億元,同比增長47%,環比增長61.7%。
財報顯示,營收和利潤增加得益于在線營銷服務和交易服務的收入增加。第二季度,拼多多來自在線營銷服務和其他方面的收入為379.3億元,同比增長50%。交易服務收入為14.3億元,同比增長131%。
究其原因,毋庸置疑的是,受益于宏觀消費的整體提振,電商平臺的GMV迎來大幅上漲。拼多多控股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趙佳臻表示,最近一個季度,消費者情緒發生了積極變化,導致各個產品領域的需求上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8.9個百分點。從其他平臺的財報中也能看到這一變化,京東集團(09618)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加7.6%;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同比增長31.6%。阿里巴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凈利潤同比增長48%。
其次從企業層面來看,拼多多戰略的轉向無疑是一個重要變量。今年4月,趙佳臻出任聯席CEO,拼多多隨即向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轉舵,拼多多的發展重心從關注速度到追求質量,從營銷驅動到研發驅動。趙佳臻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出,修煉內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平臺價值進一步提升的必經之路。
而拼多多修煉的“內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對平臺的各項規范化治理,如打擊盜版、保護未成年人、清理低俗信息等。更重要的則是業務重心的轉移,在今年的一季報發布會上,拼多多宣布“百億生態”項目,主要目的是幫扶優質商戶、品牌及中小企業,激發需求側的“數字化新消費”,輔助產業帶商家建設“數字化新供給”。
這是拼多多第三個百億專項基金,且概念上并不如此前的“百億補貼”、“百億農研”那樣好理解。“百億生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拼多多完成平臺價值的整體重塑。實際上,雖然拼多多一直保持著強勁增長,但低價導致的品質漏洞、平臺存在垃圾信息等問題長期困擾著拼多多,今年一季度這些潛在問題爆發了出來。
此前,拼多多的立場更多的是站在消費者方,通過“百億補貼”等方式最大限度給消費者帶來優惠,但這樣給到入駐商家的壓力就越來越大。但矛盾的集中爆發,反而讓拼多多找到了新的方向。在電商流量和人口紅利雙雙觸頂的今天,低價策略能帶來的新增流量及GMV是有限的,行業進入存量競爭后,產品品質、消費體驗等軟實力的方面便越來越多被消費者關注,拼多多也是基于此開啟了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不過需要關注的是,拼多多高質量發展的長期路徑是什么?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百億生態”效果達預期,助拼多多跨越S型曲線?
如何持續成長?是所有企業在經歷高速增長之后,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拼多多也不例外。
英國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認為,企業持續成長的秘方是,在第一條S型曲線結束之前,另起一條新曲線。第二條S型曲線的正確起點應在企業處于第一條S型曲線的巔峰時段,以確保企業有足夠的時間、資源與活力確保企業在第一曲線下降之前實現第二曲線的破局成長。
從這一角度出發,就不難理解拼多多目前發展基調的轉變。在高速增長、發展順利的時候,拼多多選擇主動跳出“舒適圈”,試圖穿越“起始、成長、成熟、衰退”的發展周期,再畫出一條新的S型增長曲線。
回歸到踐行動作。從財報可以看出,“農云行動”及多多跨境參與全球市場是拼多多構筑“百億生態”目前的兩個重要試點。第二季度,拼多多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80%;在農產品零傭金政策的支持下,入駐百億補貼的涉農商家同比增長60%,覆蓋全國超百個農產區。與此同時,董事會還聘任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終身教授Ivonne Rietjens擔任獨立董事。據了解,瓦赫寧根大學是世界公認的頂尖農業科學研究機構。
拼多多篤定農業賽道的決心顯而易見,不過,國內許多電商此前已在農產品供給、數字化賦能方面做出了嘗試,雖然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未能真正成為利潤支點,幫助企業實現跨越式增長,更多的功能在于完善現有的電商體系。
業內的共識是,國內小農經濟、非標準品、地理氣候差異巨大,而且農業利潤水平并不高。拼多多為何如此執著于這一領域?
站在拼多多轉型的角度來看,拼多多投入大量資源讓農產品從‘產供銷’向‘銷供產’演進,或許是一次電商平臺大規模轉型前的預演。對于消費者而言,電商相比線上購物最大的優勢在于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多的選擇權,平價高質是電商平臺的核心優勢。
平價已經成為拼多多的標簽,因此,追逐優質的貨源供給是拼多多未來的方向。而在供給端,農產品對電商平臺而言,難度是最大的,供給分散、時效性強、消費者對貨品的要求又高,若是拼多多能成功攻克農產品的線上高質供給,那取得的經驗可以復刻在其他方面,完成平臺整體的貨物供給向高質量轉變。
管理層透露,平臺已在農產品的供給生態改善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目前成功推動全國100個農產帶“拼上云端”,近2000個全新的線下成規模涉農供應鏈正在分批上平臺開店運營,助力當地農產品高速上行。
在“百億生態”的框架下,多多跨境作為另一個試點,同樣堅定地同樣致力于供給端的改善。其獨特的“全托管模式”讓廠商只需專注于供應貨物,而將運營、推廣、客戶服務和售后等多個環節的重任托付給了平臺。
這一策略不僅可以提升供應鏈的效率,還能為廠商和平臺共同創造更為穩定和可預測的合作關系。也因此,上線僅不到一年時間,多多跨境就已擴展到30多個國家。Sensor Tower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多多跨境躋身全球下載量最多的應用程序排行榜前 10 名。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目前多多跨境海外擴張策略依舊建立在巨額補貼之上,高獲客成本的確會對拼多多的近期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然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這種策略的目的是追求長期的盈利和可持續性,也是踐行“百億生態”的必經之路。一旦多多跨境的擴張階段結束,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持續增長的市場份額幾乎肯定會轉化為實質性的盈利,且二季度數據顯示,拼多多有著出色的資產負債表,有超過 240 億元的流動性資產,可以用作緩沖。
結語
國內電商目前已經高度成熟,流量已然觸頂。但從行業規模來看,拼多多仍舊有很多上行空間,但在舊的電商邏輯框架下,想要實現長效增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拼多多追求的不是某一方面的進步,而是一次徹底的革新。讓電商平臺的銷售邏輯從傳統的人找貨轉向貨找人,就是拼多多高質量發展的真正內涵。
從傳統的PC端、移動端購物到如今的抖音、微信,電子商務以各種形態滲透到消費者的日常中,消費者對于貨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此時開啟轉型對拼多多而言是一個明智之舉,若能成功跨越S型曲線,或許將迎來體量上的更大增長。
來源:美股研究社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