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晶:人類學視角下的金錢與財富
日前,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哲學課堂”與根元咨詢攜手打造的根元通識計劃開啟第六課。華東師范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朱宇晶老師與大家分享了“人類學視角下的金錢與財富”。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少企業進入了國際化、收并購等“文化融合”甚至“文化碰撞”的發展階段。如何面對不同文化系統之間的差異甚至沖突?這不僅是民族、國家要回答的問題,也是企業組織要思考的問題。而人類學的視角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知自我、理解他者。在這期課堂上,我們以金融行業為觀察樣本,以學術研究和商業實踐的雙重視角,共同探討了金錢和財富的文化意義。
讓思想相遇,根元擷其精要,為你劃重點:
何為人類學的視角
1.人類學的精髓在于文化相對論
◆ 人類學的學科路徑是在跨文化的研究中探索更多元的可能性,它所謂的“批判”,是打破“理所當然”,去反思我們對于世界的建構,豐裕我們對于世界的想象,從而使我們在面對未來社會的不確定性和累積性風險時擁有調適的彈性。
2.人學的研究對象是群體內化的編碼機制與思維方式
◆ 人類學研究的文化是指一個群體里默認的信念或規則,是人們作為共同體生存所需要的一種刻入腦中的秩序,即群體內化的編碼機制。分類是很重要的文化面向,比如在中國的超市中,人們會把面粉和大米、面條一起放到主食區,而在西方超市中,面粉會和糖、巧克力等放在烘焙區。
◆ 這種分類的編碼機制雖然存在于我們的腦中,但是它相對客觀,難以被覺察和改變。比如把一雙新鞋放在桌上,我們會下意識地覺得桌面也很臟,這種對于骯臟和潔凈的區分不是衛生學意義上的,而是和我們的分類秩序相關——鞋子應該放在地上,而放到桌上,是一種對既有秩序的打破,這時候就會讓我們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會認為放過鞋子的桌子也被“污名”了。
◆ 人類學的文化研究能夠幫助我們重新反思邏輯分類及其背后的文化體驗,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
3.象征是非常“省能”的文化編碼與意義傳遞方式
◆ 我們的文化系統很多時候不是通過平鋪直敘的方式傳遞信息,人們常用自己已有的概念編碼系統去投射到更廣泛的陌生經驗中,這便是象征。人們用象征來傳遞信息,一方面把抽象的感情具象化(比如“祖國啊,媽媽”),另一方面也壓縮了體驗的深度(比如刻板印象),使其便于理解、高效傳播,這是人類拓展自己的認知時一種節省能量的方式。
◆ 這樣節省能量的信息傳遞方式,抽空了具體的情境,使我們的世界體驗過于單薄,比如同樣是金錢與消費,背后的整個想象圖景可能是很不一樣的。我們看待象征所指的現實,不能單單基于這個象征,而是要放到語境中去。
4.懸置既有判斷,嘗試去理解另一個系統的價值和意義
◆ 人類學視角下,如何去接觸另外一種可能性?理解新的文化需要長期的在地研究,放下自身固有的價值判斷進行身心的“脫敏”,在其情景中更深地理解當地人的骯臟和潔凈、他們的價值系統。同時人類學也是追求實證的學科,需要有數據的支撐,而不是簡單的推演過程。
人類學視角下的經濟、金錢與財富
1.物的流動是經濟現象,也是倫理現象;經濟有其倫理和價值的意義
◆ 物的交換與互動,不僅是為了物的價值,也有關系的價值在背后。在人類學研究的禮物流動現象中,送禮是關系的確認和激活,也有對于回報的預期,是對于人情世故的知識的表達,背后有著豐富的民間經濟倫理。
◆ 不同于純粹用經濟學的視角看人類物品交換,人類學視角下的經濟,更多關注經濟行為背后的倫理和價值意義,經濟是與生產消費、物品流通相關的觀念、情感、責任、義務等方面的綜合。
2.金錢背后是社會共同認可的一套信用系統
◆ 錢物理上是一張紙,可以完全沒有意義,也可以是很有價值的,這是大家都認可、認為是有效的東西投射上去形成的。金錢背后是一個社會系統以及社會系統所認可的信用系統。在現代,這個社會系統的代理人是國家。比如貨幣一面是數值概念的金額,另外一面則是國家元首,代表的就是國家信用做背書的社會系統,有一種很強的國家的威嚴神圣性在背后。
3.金錢是一種象征參考物,中產之所以不愿談錢,就是因為金錢象征著更整全的價值
◆ 金錢作為象征參考物,可以把豐富的經驗濃縮成我們更可把握的“標尺”,幫助價值的排序。但金錢的象征意義并不單一,在資本主義社會用金錢對人進行價值界定的背景中,金錢還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權利、能力、社會勞動付出等等。也正因為如此,美國的中產并不愿意談錢,錢代表了他更整全的價值,比如能力、奮斗程度等等。
4.中國家庭穩定性、積累性的財富觀,與作為穩定價值貯存物的房產
◆ 中國家庭的財富觀,不是把簡單的錢視作財富,而是把具有穩定價值且可以積累的東西視作財富。有些人不會把金融產品稱為財富,因為它是波動、不穩定的,是不確定的狀態,而非朝向積累性的。
◆ 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家庭中住房資產占家庭資產的比重較高,這和房子穩定、積累的屬性相關。人們對通貨膨脹有很大的焦慮,追求能夠在時間維度中保值的財富,在這一意義上,房子有些類似于貨幣,是一種價值的貯存物。
圖片來源:iconfont、豆瓣
內容整理:Hanbin、Eric
本文由根元咨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消息欄回復“轉載”查閱須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